-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 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治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提示其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 以"LINC00511、digestive system cancer、long non-coding RNA、tongue squamous carcinoma、e-sophagus cancer、gastric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ncreat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r"为英文关键词,以"LINC0051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舌鳞癌、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2023年2月.纳入标准:(1)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2)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排除标准:(1)实验设计不完整的研究;(2)评论类的文献;(3)重复文献.共纳入文献44篇.结果 研究证明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在部分肿瘤中的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实验中LINC00511异常增高可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沉默LINC00511后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受到抑制.结论 LINC00511与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分子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l99)、糖类抗原724(CA724)]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结直肠癌筛查且排除结直肠癌的8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两组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对比两组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病例组患者术后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线性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DC值,血清CEA、CAl99、CA724水平高(P<0.05);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发现,病例组15例发生复发转移,占比18.75%;发生组ADC值低于未发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绘制ROC曲线后,CEA、CA199、CA724、ADC值分别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13、0.815、0.755、0.838,联合预测AUC为0.907.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ADC值呈低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高表达,上述指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有关,且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SGA评分及NLR表达及预后评估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表达,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并检测该模型预后评估效能.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进展期/晚期结直肠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疗效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及预后不良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SGA评分、营养学相关指标、NLR、MLR、PLR、WLR水平,随访患者生存期.分析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联合模型并评估联合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TP、Hb水平、生存期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TF、NLR、MLR、PLR、WLR、ca199、cea、ca724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生存期与TP、Hb呈正相关,与SGA评分、TF、NLR、MLR、PLR、WLR水平呈负相关;患者预后不良与TP、Hb呈负相关,与SGA评分、TF、NLR、MLR、PLR、WLR水平呈正相关;SGA、TP、TF、Hb、NLR、MLR、PLR、WLR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模型预后评估效能优于肿瘤标志物.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与其SGA评分及TP、Hb、TF、NLR、MLR、PLR、WLR水平密切相关,且基于SGA营养评分及NLR等指标建立结直肠癌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滑膜肉瘤中TRPS1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TRPS1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1例经SS18(18q11)(SYT)FISH检测或SS18-SSX免疫组化检测诊断的滑膜肉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TRPS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1例滑膜肉瘤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47.1岁.发病部位:肺、腿、肾各3例,足、腰大肌各2例,直肠、胸腔、踝管、腹股沟区、膝、手掌、鼻腔、前臂各1例.肿瘤最大径1.2~13 cm.眼观: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伴出血、局灶暗红.镜检: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16/21,76.2%),差分化型滑膜肉瘤(小细胞型)(3/21,14.3%),双相型滑膜肉瘤(2/21,9.5%).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 SS18-SSX(18/18,100%)、TLE1(12/12,100%)、BCL2(18/18,100%),部分表达 EMA(10/16,62.5%)、CK(12/18,66.7%)、CD99(4/10,40.0%)、SMA(3/16,18.6%)、S-100(3/19,15.8%),desmin 均阴性,Ki67 增殖指数3%~80%,平均39.9%.FISH检测:11例均为SS18(18q11)分裂阳性.21例滑膜肉瘤均不同程度及强度地表达TRPS1(21/21,100%),其中阳性范围>50%的19例(19/21,90.5%),阳性强度2+及以上19例(19/21,90.5%)o 2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物,20例获得随访,3例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18例术后行化疗,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9例死亡,病死率45%(9/20).结论 TRPS1虽然被视为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乳腺起源标志物,但在滑膜肉瘤中呈高表达,需警惕其在病理诊断中的陷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诊断子宫附腔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性,17岁,因"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1年"就诊。患者13岁初潮,月经规则,量适中,开始无明显痛经,初潮后1年出现痛经,症状逐渐加重,近1年痛经难以忍受,需要口服止痛药,每次持续2~3?d,严重时不能上学,伴呕吐,患者既往体健。遂2024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行经腹壁、经直肠妇科超声检查示:子宫上段偏右肌层内见2.8?cm×2.2?cm×2.4?cm的低回声结节,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内见1.4?cm×0.7?cm×1.1?cm类囊性回声,透声欠佳,边缘回声增高(图a,b),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周边见环形血流信号(图c),该结节与宫腔不通,行子宫冠状切面三维超声检查示宫腔形态正常,两个子宫角存在(图d);考虑子宫附腔可能。进一步行盆腔MRI示:子宫形态可,宫腔形态未见异常,子宫右侧壁见类圆形长T1短T2信号影,内见结节状短T1长T2信号影,直径约25?mm;考虑子宫右侧壁异常信号(发育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图e,f)。患者行腹腔镜下肿块切除术,腹腔镜下见子宫右前壁突起直径约2.5?cm的肿块(图g),上缘紧贴右侧圆韧带,手术过程中于子宫右前壁切开肌壁,暴露肌层内肿物,直径约2?cm,切开肿物内少许为褐色血性液体(图h),囊内可见内膜样组织,小心将囊肿完整剥离,检查周围仍为肌壁,与宫腔不相通,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附腔)送检腔隙样组织,镜下腔隙部分区域及平滑肌内见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部分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术后随访5个月余,患者痛经症状消失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磁共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评分方法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推荐为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NCRT能显著改善预后,但LARC患者对此治疗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准确评估N C RT的疗效对于临床决策和个体化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血清肿瘤标记物、内镜、直肠腔内超声、CT/MRI等,但各有局限.近年来,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agnetic resonance tumor regression grade,mrTRG)系统因其无辐射、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动态连续观察的优点而受到关注和推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着重探讨LARC患者NCRT后mrTRG的应用价值及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直肠癌关键基因筛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与生存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GSE178145.用R软件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这些基因以确定它们的生物学作用.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鉴定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基因,然后通过GEPIA2 数据库验证其表达水平及生存预后情况.最后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预后相关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 897 个DEGs.GO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调控金属离子输运、离子通道活性、收缩纤维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传导等通路.通过PPI分析得到10 个关键基因,使用GEPIA2 数据库验证发现,其中CXCL2、IL-1β、CXCL10 和UPS18 的差异方向一致且有显著性差异.生存分析显示CXCL2 和IL-1β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免疫浸润分析得出,CXCL2 和IL-1β的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浸润相关.结论:CXCL2、IL-1β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并与结直肠癌的生存预后和免疫浸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 2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 7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 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 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 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57.14%,高于对照组的 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已成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结直肠癌发病隐匿,预后较差,目前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仍然面临不良反应大、并发症多及生活质量差等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级联,调控细胞发育、增殖和凋亡以及基因组的稳定性,Notch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突变会引起各种恶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在研药物虽多,但仍未有明确有效的上市药物,因此需要对Notch途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国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领域中以Notc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进行针对各种中药单体或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实验性研究,并观察到中医药能够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从抑制肠道炎症、抑制肠癌的迁移和转移、增强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搜集并梳理了2011-2023年有关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结直肠癌作用的文献,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并总结目前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