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热射病降温组件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热射病是一种由热刺激引起、发展快速、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危重疾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病死率较高。此外,约30%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系统的后遗症,如神经系统。目前早期迅速降温为热射病治疗的核心。因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与工程师合作,针对野外以及院内救治的特点,研发了一种热射病降温组件,以实现在野外和院内早期迅速降温及有效的目标温度管理(TTM)。降温组件由降温毯、降温帽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均由温变面料制成。降温毯包括背衬层、缓冲层、柔性导热囊体、温变组件、固定部件、温度传感器。降温帽包括主体及侧耳,其中主体佩戴于患者头顶,正面装有柔性显示屏,便于实时监测降温毯温变组件的温度;侧耳可包裹患者双耳及颈部,设计有鼓膜测温计可对鼓膜温度实时监控以指导降温治疗的时程、及时停止降温。该降温组件具有携带和操作方便、实时监测温度、降温效果确切、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用于热射病患者的现场急救、转运、病房内持续降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生物水凝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DAT-gel)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大腿或腹部吸脂术的健康成年女性的术后废弃无菌颗粒状脂肪组织,术前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脂肪组织行脱细胞和酶消化处理制备成DAT-gel。扫描电镜(SEM)观察水凝胶的超微结构,流变学测试水凝胶的凝胶动力学和粘弹性。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单纯几丁质导管组(Chitin组)、DAT-gel加几丁质导管组(DAT-gel组)和自体神经反接组(Autograft组),每组10只动物。术后12周分别对再生神经的大体观、功能学以及形态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观察,评估损伤神经的修复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urkey法进行两两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EM检查结果显示DAT-gel凝胶内部呈三维疏松多孔的纤维网络结构。流变学测试结果显示:水凝胶在4 ℃与37 ℃时复数粘度分别为148.91 mPa·s和801.29 mPa·s。DAT-gel随温度增高发生溶胶-凝胶相变结果显示DAT-gel具备良好温敏效应,其溶胶-凝胶相变临界点近似体内温度。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DAT-gel组的再生神经形态及其功能均优于Chitin组( P<0.05)。 结论:DAT-gel可能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波致热相变介导多尺度氟碳液滴的制备及其增效微波消融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相变氟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机制并评估其增效微波消融(MWA)疗效的作用。方法: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外壳,配比全氟化碳(PFC)为核心的相变纳米液滴(PTN),探究一种基于热致相变的相变机制——微波致液滴汽化(MWDV)。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体外溶血实验及CCK-8实验监测PTN的基本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构建体外凝胶孔洞模型监测PTN的相变;通过活死荧光实验、流式分析及细胞活性实验评估MWDV介导后相变PTN增效微波消融疗效的作用。结果:当全氟戊烷和全氟己烷按3∶2配比构成全氟化碳核心时,PTN的相变温度恰为微波消融的边界温度(60 ℃)。进一步体外和细胞实验发现,该配比PTN不仅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而且能够在MWDV介导下发生相变,增强二维超声成像和提高微波消融疗效。结论:MWDV可以作为氟碳纳米材料的一种相变机制,其为肿瘤消融治疗提供了新的增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位凝胶在多种给药途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位凝胶是一种以溶液状态给药,在用药部位迅速发生相变,成为半固体或固体凝胶的新型制剂;并且,能对温度、光照、pH值、亲/疏水性、离子强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做出响应.原位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黏附能力以及缓控释特性,在眼部、鼻腔、口服、透皮、注射以及阴道等多种途径中均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优势.该文结合各种给药途径的特性,对比了传统剂型与原位凝胶剂的优势和缺陷,介绍了原位凝胶剂在多种给药途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一些已上市的原位凝胶产品,为原位凝胶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采集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满足人呼吸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快速筛查的需要,研制一种基于自然呼吸方式的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采集装置.方法:该装置由制冷单元、散热单元和冷凝单元组成.制冷单元采用TES1-7102型Peltier效应制冷半导体作为制冷元件;散热单元由高导热铝质散热片和高速无刷散热风扇组成;冷凝单元由导冷板和冷凝器组成,其中,导冷板为合金铝薄片,冷凝器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材质为疏水性聚乳酸,具有主、次2级导流槽以及超薄冷凝表面.为验证该装置的性能,进行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及人EBC采集和内容物分析.结果: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制冷后,该装置的冷凝器表面温度与人呼出气的温差可达到冷凝所需温差,且冷凝表面未形成明显热阻,人呼出气在冷凝表面发生气-液相变后可快速形成较大液滴便于采集.人EBC采集及内容物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各个年龄段人群EBC的居家自采集,且采集的EBC样本中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等炎症相关指标的浓度及pH值与受试者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可避免吹气式采集的不适感和唾液污染的风险,在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快速诊疗和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的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与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法(ecd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便利选取2023年4-10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96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EMA工具(疼痛数字评估量表、疲乏视觉模拟量表、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斯坦福瞌睡量表)和PA监测工具在患者术前和术后的1~6 d内进行每天3个时间点的症状(疼痛、疲乏、心理痛苦、呼吸困难、嗜睡)评估和持续监测PA水平(步数、活动距离、活动热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症状与PA在围术期呈负相变化趋势,不同症状峰值时间存在差异.多层线性模型显示:5种症状均可在瞬时水平显著负向影响PA指标(P<0.001),其中疼痛效应最显著.与男性相比,女性肺癌患者围术期PA水平更低(P<0.01),相同程度的疼痛、心理痛苦和嗜睡可导致女性步数、活动距离和活动热量更大程度的下降.此外,高龄是影响患者P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老年患者疼痛时的步数、活动距离和活动热量减退更为显著,但心理痛苦对老年患者步数和活动热量的负面影响较小(β=-7.65和-0.236).结论 肺癌患者的症状与体力活动在围术期呈动态变化规律,患者当期症状越严重PA水平越低,且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存在交互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6种阿达帕林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制备6种不同的阿达帕林脂质体,研究其粒径、皮肤透过率和皮内滞留量.方法 以阿达帕林原料药为对照,选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2种温敏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分别测定包封率、粒径.并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实验模型,进行透皮扩散试验,考察不同脂质体的皮肤透过效果.结果 6种脂质体的粒径在79~303nm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与弹性纳米脂质体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6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在58.38%~85.25%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为80.15%.该剂型在12h累积渗透量为0.708 8 mg/cm2,高于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表明阿达帕林脂质体的渗透具有缓慢和持续的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 阿达帕林脂质体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阿达帕林原料药的皮肤透过量及皮内滞留量,在37℃时,温敏脂质体达到了相变温度,透皮吸收量及皮内滞留量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探索用差热分析技术测定麻栎叶片的自由水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探索了用差热扫描曲线分析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在不同状态下的自由水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在降温过程中以时间为主轴的时域差热扫描曲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叶片降温过程中样品的结冰温度、放热峰高度和峰下积分面积与组织含水量的关系,而以温度为主轴的温域差热扫描曲线具有更大的峰下积分面积,在测定样品中的自由水含量时有更高的灵敏度.结冰麻栎叶片在升温过程中的温域差热分析曲线显示,组织内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分界点为(-8.23±0.21)MPa,接近 2 mol/kg NaCl溶液的渗透势(-8.71 MPa).死亡麻栎叶片的结冰放热峰显示出均一溶液的结冰特征,即快速结冰升温和快速降温形成尖锐的峰形和高峰值(活叶片峰高的1.91倍),而活叶片的的结冰放热过程则有明显的受细胞膜系统阻碍和迟滞的特征,出现较低的峰值和缓慢的散热峰.研究结果表明,差热分析不仅能够获得植物组织的结冰-融冰过程的自由水相变参数,也能够定量分析植物组织的自由水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磷脂包覆技术制备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及体外性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制备混悬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并对气雾剂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工艺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氢化磷脂(HSPC)包覆的布地奈德微粉颗粒,然后分析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结构、晶型、相变温度.观察用该微粉颗粒制备的气雾剂混悬状态、并评价递送剂量均一性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PSD).结果 高压均质60次结合喷雾干燥获得较小的微粉颗粒,X50为1.70μm,X90为3.19μm;SEM、XRD、FT-IR和DSC结果表明磷脂布地奈德颗粒呈现细颗粒聚集而成的粗糙球状,该制备技术没有明显改变布地奈德的结构和晶型;气雾剂微细粒子百分比(FPF)达到48.39%,递送剂量都在标准限制范围内,在振摇后静置的1min内,未出现絮凝、沉降现象.结论 高压均质工艺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及HSPC的包覆作用可制备肺部沉积量高、混悬效果佳、递送剂量均一的混悬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不同生产工艺的白凡士林相变温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生产工艺的白凡士林的相变温度进行测定,分析熔点与相变温度及不同生产工艺与相变温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密封式铝坩埚封装样品,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取样量约10 mg,测定温度范围为-20~100℃,升温速率为5℃·min-1,氮气流速为30 ml·min-1.结果:相变温度与熔点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生产工艺所制得的白凡士林样品的相变温度差异较大.结论:现行标准的熔点测定方法存在缺陷,不同生产工艺所生产的白凡士林组成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