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导管设计方案介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单纯导管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仍有一定的复发率.Marshall静脉在房颤、心房扑动的发生与维持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故Marshall静脉是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可显著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术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目前,做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缺乏专用导管,操作相对复杂,步骤较繁琐,耗时较长,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鉴于此我们设计了 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专用导管可望简化手术操作流程,显著缩短操作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伴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39例特殊类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6例;中位年龄为12.0(4.5,63.5)个月。左侧22例,右侧17例。患儿存在血尿、腰痛或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盂前后径<2.5 cm(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为2.0~4.0 cm。39例中19例采用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为改良"双瓣法"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离断式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为传统手术组。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中将肾盂裁剪形成上下两瓣,下瓣与劈开的输尿管吻合,上瓣进行覆盖,从而实现输尿管长度与口径部分延长。两组患者中位年龄[12.0(6.0,44.0)个月与12.0(4.8,62.8)个月]、术前肾盂前后径[(2.8±0.8)cm与(2.6±0.6)cm]、术前患侧分肾功能[(36.7±5.1)%与(36.0±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本研究3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改良"双瓣法"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6±9.6)min和(124.5±8.6)min,术中吻合时间分别为(56.1±7.2)min和(47.6±4.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9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27.7±2.5)个月。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后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传统手术组出现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另2例术后1年余出现腰痛症状,B超检查发现患儿肾积水逐渐增多,予行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后好转。改良"双瓣法"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19与4/20)及短期手术成功率(19/19与18/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吻合时间相对传统方式较长,但在伴有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特殊类型肾积水患者中,对于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单向活瓣在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内单向活瓣(EBV)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行EBV置入治疗术的外周型BPF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变位置、治疗方法及操作过程、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评估EBV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3例患者中,男26例,女7例;中位年龄54.7(28~86)岁。病因为胸外科术后BPF 18例(5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例(18.2%)、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自发性气胸12例(36.4%);33例病例共置入瓣膜63枚,单个病例最多使用4枚活瓣,最少使用1枚。病灶位置位于右下叶16例(48.5%),左上叶12例(36.4%);33例行EBV置入封堵治疗患者中,共有22例(66.7%)成功,患者术前的胸管留置时间为(88.5±36.6)d,EBV治疗后胸管留置的时间为(29.6±11.4)d。EBV置入后成功取出的时间为(102.2±31.3)d;经EBV治疗外周型BPF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并发症是活瓣分泌物附着29例(90.6%),轻度肉芽增殖13例(40.6%)。另外有中重度肉芽增殖5例(15.6%),活瓣移位或脱落1例(3.1%),出血1例(3.1%)。结论:本研究中EBV置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66.7%,经支气管镜EBV置入治疗外周型BPF术是一种效果较理想且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损伤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其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损伤昏迷和清醒患者间的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性,以期了解不同意识状态与脑内神经递质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昏迷患者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昏迷组;清醒患者22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清醒组。采集2组患者基本资料,然后提取神经递质的评估结果(使用脑涨落图评估),并对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递质的递质功率、递质相对功率和指数分析(指数分析包括总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和血管舒缩指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组间递质的差异性。结果:与清醒组比较,昏迷组患者的各项脑内递质功率均显著低于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的递质相对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指数分析中除了总功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P<0.05),其他指数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脑损伤患者昏迷的重要危险因素(Wald=5.684, P=0.017)。 结论: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大部分脑内神经递质均显著减少,尤其是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引起昏迷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临床促醒治疗中可考虑应用增强多巴胺递质效能的药物或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改良简化术式四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改良简化术式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改良简化术式进行的4例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资料。4例均为心死亡供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4±22.69)d,体重为(5.6±0.79)kg。受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41.5±5.97)岁,体重(45±3.56)kg。俢肾过程中将双侧供肾缝合固定,使双肾位置相对固定,行供肾腹主动脉瓣-受者髂外动脉、供肾下腔静脉瓣-受者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以降低手术难度、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结果:4例手术过程均顺利,供肾修整平均历时20 min,移植手术平均历时68.75 min。未出现血管及泌尿系统并发症,随访12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受者及移植肾远期存活满意。结论:改良简化婴儿双供肾成人整块肾移植优化了手术方式,操作简便且降低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子宫腺肌病临床特征调查表”,对459例于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行盆腔MRI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在MRI下确定病灶的位置,并测量病灶最大厚度、肌层最大厚度、宫腔长度、子宫体积、病灶与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以及是否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MRI特征的差异以及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1)4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年龄为(39.1±6.4)岁,合并痛经的患者376例(81.9%,376/459),合并月经量多者195例(42.5%,195/459),合并不孕者145例(31.6%,145/459)。(2)患者是否合并痛经与宫腔长度、子宫体积、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是否合并OMA相关( 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OMA为患者痛经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438,95% CI为0.226~0.850, P=0.015)。患者是否合并月经量多与年龄、是否合并OMA、宫腔长度、病灶距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子宫体积、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相关( 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增大是患者月经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OR=774.791,95% CI为3.500~1.715×10 5, P=0.016)。患者是否合并不孕与年龄、病灶距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是否合并OMA相关( 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和子宫体积大是患者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845,95% CI为0.809~0.882, P<0.001; OR=1.001,95% CI为1.000~1.002, P=0.009)。(3)5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成功率为39.2%(20/51),合并痛经、痛经最重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及子宫体积大是影响IVF-ET成功率的因素( P均<0.05)。病灶最大厚度越小,病灶距浆膜距离越近、距内膜距离越远,子宫体积越小,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越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越好( P均<0.05)。 结论:合并OMA增加了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痛经的风险;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是月经量多的危险因素;年龄小、子宫体积大可致合并不孕的风险增大;痛经程度重及子宫体积大会影响患者IVF-ET的成功率;病灶小、远离内膜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选择性左束支起搏伴损伤电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左束支起搏(LBBP)相对于希氏束起搏(HBP)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参数稳定等优点。本例LBBP在术中观察到损伤电流变化证实了术后低阈值,并于术中及术后均可判断为选择性起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膀胱刺激法在晚期新生儿留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膀胱刺激法(bladder stimulation technique,BST)留取晚期新生儿尿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病情相对稳定的晚期新生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尿袋收集法收集尿液;BST组采用BST(耻骨上叩击与腰骶部按摩交替5 min)留尿,BST前后仍采用尿袋收集法留尿。以60 min内留到未被粪便污染尿液>1 ml为留尿成功。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共纳入231例,对照组114例、BST组117例。BST组留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65.8%比39.4%),BST组留尿成功时间[(30.2±8.5)min比(40.7±12.9)min]、尿液被粪便污染率(2.5%比21.1%)和尿液污染率(11.7%比2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ST组男婴和女婴留尿成功率(65.6%比66.0%)、BST组男婴和对照组男婴尿液污染率(9.5%比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ST组女婴尿液污染率低于对照组女婴(14.3%比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BST后留尿成功的71例患儿BST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1(61,132)s,绝大部分新生儿除出现短暂的可安抚性哭闹外,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与尿袋收集法相比,实施BST可提高晚期新生儿喂奶后60 min内留尿成功率,缩短留尿成功时间,降低尿液污染率(尤其是女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EO Baby支架在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行DSA或CT血管成像(CTA)随访,以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支架内血流是否通畅以及远端血管有无缺失;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结果:15例患者的LEO Baby支架均打开良好,到位满意后均成功释放。术后即刻DSA显示,15个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共4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为血栓栓塞性并发症。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8.3±2.7)个月(5~12个月),术后6个月共11例行影像学随访,其中6例行DSA随访,5例行CTA随访,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术后1个月行临床随访显示,14例患者预后良好(mRS≤2分),1例患者预后不良(mRS为5分)。结论:LEO Baby支架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成功率较高;但在围手术期的致栓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皮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治疗Ⅱ度和Ⅲ度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与肿瘤微创治疗科通过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治疗的22例Ⅱ度和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痔丛供血动脉采用栓塞材料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分析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1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评分数据(法国出血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脱垂评分)用 M( Q1, Q3)表示,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计算 Z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主要副反应、并发症包括:里急后重感81.8%(18/22)、肛门坠胀感68.2%(15/22)、肛门部位轻度疼痛22.7%(5/22),以上反应多在术后3~5 天好转,3例患者穿刺部位淤血、隐痛,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术后随访12个月。与术前比较,法国出血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脱垂评分明显改善(均 P<0.05)。 结论: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治疗Ⅱ~Ⅲ度内痔是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内痔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特别适合出血性内痔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