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掩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及用量的矫味剂对盐酸左西替利嗪口味的改善情况,以达到掩盖其苦味的目的.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参比制剂,通过人工口尝的方式确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浓度;通过对电子舌测定信号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计算标准化欧式距离确定甜味剂种类及环糊精的种类及用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冻干干燥后的环糊精包合物粉末进行表征;对添加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进行口尝,对掩味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mL-1;三氯蔗糖掩味效果较好且更为安全,中间体溶液中的添加量为0.3%;8倍量的β-环糊精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表征结果显示,盐酸左西替利嗪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志愿者口尝结果表明,添加了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苦味己完全被掩盖.结论 利用电子舌技术可以对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掩味研究,且操作简单、耗时短,客观性较强,结果可行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儿童中药口服液体矫掩味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研发过程中矫掩味是提高儿童用药顺应性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不同科属的中药含有不同的气味,且临床上中药制剂一般都以复方配伍,所以味道口感通常呈现出复杂交融的现象.目前改善中药口服液口感主要在炮制、前处理、工艺、添加辅料等方面进行矫掩味处理,但是各种矫掩味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不同,在实际运用中也应根据药物的类型、剂型和设备需要来选择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期刊文献和专利等整理和分析,对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矫掩味辅料的分类、应用以及新型掩味技术进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矫掩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蕲蛇饮片炮制矫味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中药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蕲蛇矫正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以期诠释古人炮制意图,为蕲蛇饮片炮制规范化奠定基础.方法:样品在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HeraclesII上进行测定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测定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蕲蛇药材、蕲蛇、蕲蛇肉及酒蕲蛇中分别检测出7种、12种、12种和11种挥发性物质,其共有成分有6种.其中二甲基硫醚的相对含量均最高,蕲蛇药材54.22%、蕲蛇89.45%、蕲蛇肉73.27%、酒蕲蛇88.89%.二硫化碳相对含量:蕲蛇药材(10.12%)>蕲蛇肉(3.33%)>蕲蛇(2.69%),其在酒蕲蛇中未检出;己醛相对含量:蕲蛇药材(2.57%)>蕲蛇肉(0.61%)>蕲蛇(0.36%)>酒蕲蛇(0.25%).蕲蛇三种饮片均另检出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结论:二甲基硫醚可能为蕲蛇特异气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二硫化碳、己醛可能为蕲蛇腥臭等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蕲蛇炮制以后气味改善可能与二硫化碳、己醛等成分的降低及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的出现有关,为蕲蛇炮制矫味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的中药保健酒口味区分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智能感官技术对中药保健酒的口味区分及对配方工艺优化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人工脂膜传感器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分别测定鸿茅药酒、益肾液、中国劲酒、功夫酒的味觉数据与嗅觉数据,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保健酒的口味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功夫酒进行有针对性的矫味处理,并对矫味结果进行智能味觉验证.结果 4种中药保健酒的智能味觉与智能嗅觉数据差别明显,按味觉数据预测的口味特征调整配方,去除酸味中药覆盆子,由回流浸出工艺改为室温循环浸出工艺,新功夫酒的智能味觉数据与真实口感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智能感官技术可用于中药保健酒口味的量化评价,在配方工艺优化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电子鼻和HS-GC-MS研究地龙腥味物质基础和炮制矫味原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生地龙、炒地龙、甘草泡地龙、醋地龙和酒地龙中的腥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地龙腥味物质基础和炮制矫味原理.方法:采用HeraclesⅡ型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地龙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整体分析.利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HS-GC-MS)对地龙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气相色谱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 ℃,保持5 min,以3℃·min-1升温至120 ℃,再以10 ℃·min-1升温至230 ℃),进样口温度280 ℃,载气高纯度氦气,载气流速1 mL· min-1,分流比20∶1;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检测范围m/z 50~550.利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均显示地龙及其炮制品能较好地区分,其中生地龙与炒地龙、甘草泡地龙差异小,但与醋地龙、酒地龙差异大.采用HS-GC-MS从生地龙、炒地龙、甘草泡地龙、醋地龙和酒地龙中分别鉴定出了25,27,22,26,33种化合物,五者共有成分13种,包括醛类4种(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苯甲醛),酮类2种(2-庚酮,2-十三酮),羧酸类1种(月桂酸),杂环类4种(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正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胺类1种(三甲胺)和醇类1种(1-辛烯-3-醇).结论:地龙腥味成分主要为醛类(异戊醛,2-甲基丁醛,异丁醛,2-乙基己醛,己醛)和胺类(三甲胺),炒制、甘草泡制、醋炙、酒炙均能减少地龙腥味成分,并且酒炙还能增加杂环类和酯类香气成分来掩盖其不良气味,为地龙炮制矫味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其他动物药腥臭气味分析与矫正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物料性质表征技术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儿童用药顺应性改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有效,显效迅速,临床应用广泛,但在儿科用药领域,由于用药剂量不明确与口服顺应性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深入探究其解决方案,通过物料性质表征技术、复合矫味技术、剂型优化技术以提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口服顺应性,同时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儿童精准用药策略,为儿童精准用药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中药口腔速溶散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优良的服药口感对于保障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药粉末制剂的服用弊端及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药需求,受酸枣麨、龙角散与冻干泡沫剂型特点的启发,基于对中药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认识,综合中药粉体改性技术、中药矫味技术与原料药前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递药形式——中药口腔速溶散.对中药口腔速溶散的概念、基本特点、原辅料组成、设计原理、工艺路线、核心设备、质量评价、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等内容进行系统解析,期待中药口腔速溶散的研制开发能更好地保障特殊人群的服药便利性,为中医临床提供“良药可口”的新选择,为粉末饮片、医院制剂、中成药散剂在新时代的升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用电子舌和感官评定方法考察孟鲁司特钠口崩片的掩味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电子舌技术和受试者感官评定方法考察孟鲁司特钠口崩片的掩味效果,以确定最佳处方.方法 设计5种含不同用量矫味剂的处方及不合矫味剂的对照处方,分别制成口崩片.用电子舌测定口崩片的味道,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法评价不同处方的差别,结合受试者感官评定,考察孟鲁司特钠口崩片的掩味效果.结果 当处方中矫味剂总量为1.6 mg,其中甜味剂与芳香剂比例为5∶3时,口崩片的口味最佳.结论 应用电子舌技术,结合感官评定方法,可用于口崩片掩味效果的评价,为确定最佳处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矫味及掩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中药矫味及掩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方法 检索1999至2019年CNKI数据库收载的有关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通过Excel、SATI3.2、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表数量、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量、文献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发文情况及关键词,并对矫味技术在中药、西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结果 共检索到159篇有效文献,刊载量在2013年后逐年上升,以期刊为主,主要关注制备工艺;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学林、刘瑞新对中药矫味的研究较多;收录中药矫味及掩味相关文献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矫味技术大多应用于具有清热作用的苦寒中药,以穿心莲、龙胆、黄芩等为代表,并以传统的加入矫味剂或包合技术为主,西药矫味技术大多采用包衣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新型手段.结论 关于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数量总体较少,主要侧重于制备工艺或成型工艺,较少涉及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在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开拓中药矫味及掩味技术,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口服给药液体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液体制剂是目前儿童临床上常用的口服给药剂型.本文从临时配制口服液体制剂、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纳米混悬剂、纳米乳剂、自纳米乳剂和以牛奶为载体的液体制剂方面对儿童口服给药液体剂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高效的掩味/矫味技术、安全辅料的使用、高要求的技术标准及验证策略、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有助于开发更加安全有效且依从性更高的儿童口服给药液体制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口服给药液体剂型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