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药剂学视角的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研发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国际社会将家庭计划作为改善妇幼健康的优先战略,我国也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育龄女性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是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述了女性避孕节育产品的全球市场需求,并以全球需求及市场为导向的长效生物降解型埋植剂和长效微球注射剂为例,分别从原辅料选择、处方前研究、处方工艺研究等前期开发环节入手,探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研发思路。最后,展望了3D打印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跨学科整合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方式,有望改变传统制剂的开发模式,助力加速推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产业化转化步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 57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自动Σ等功能,对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淮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上报的2 575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高发年龄段为>40~80岁,占78.2%(2 014/2 575);其余年龄段ADR报告数占21.8%(561/2 575)。ADR:严重的占2.0%(52/2 575),一般的占98.0%(2 523/2 575),新的占26.5%(683/2 575)。ADR涉及中药注射剂68个品种,ADR报告前10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数的53.5%(1 378/2 575)。其中,参麦注射液引起的ADR最多,占14.5%(372/2 5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占31.8%(995/3 12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4.6%(769/3 127)。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用药品种、不合理用药、中药成分复杂、含有杂质、相关物质、增溶性辅料以及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特别是加强严重ADR预警,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做到辨证施治,减少ADR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巴戟天寡糖哺乳期暴露对Sprague-Dawley母鼠及其子代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母鼠哺乳期暴露于巴戟天寡糖(MOO)后对Sprague-Dawley(SD)母鼠及其子代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蛇形分组方法,将分娩存活幼仔数≥6只的72只母鼠根据体重分为辅料对照组、MOO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60 mg/kg)和高剂量组(500 mg/kg),18只/组。产后0~20 d灌胃给药,每天1次。观察母鼠哺乳期MOO暴露的临床症状以及F1、F2代仔鼠外观、临床症状及大体解剖异常情况,并测量母鼠哺乳期和仔鼠离乳前后的体重和摄食量。采用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OB)对F1、F2代仔鼠的行为学(中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F1代仔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将F1代仔鼠饲养至10~12周龄时,进行同剂量组内雌雄动物交配,观察F1代雌鼠的生殖功能。结果:哺乳期MOO暴露的各剂量组母鼠临床症状观察均未见异常,母鼠哺乳期体重和日摄食量与辅料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未发现哺乳期MOO暴露对F1、F2代仔鼠的外观、临床症状、大体解剖、体重和摄食量有明显影响。F1、F2代仔鼠的FOB测试和F1代仔鼠的Y-迷宫测试,仅观察到个别指标在MOO暴露的个别组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明显量效关系。哺乳期各剂量组MOO暴露的F1代雌鼠怀孕后黄体数、着床数、着床率、出生指数、分娩指数、生存指数和离乳指数与辅料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母鼠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MOO,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子代动物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及生殖功能等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膀胱灌注国产卡介苗对比表柔比星预防中高危NMIBC复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2年疗效报告及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 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⑩已知阿片类药物或酒精依赖者;?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危险性或干扰临床试验执行的任何情况。纳入研究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或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后即刻灌注1次表柔比星50 mg。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表,按2∶2∶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9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0次。试验2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5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术后第3、6、12个月的每月前3周,每周灌注1次。对照组灌注表柔比星50 mg/次,共18次: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3组的复发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32个研究中心共纳入681例患者,试验1组274例,试验2组277例,对照组130例,共脱落113例,总脱落率16.6%,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22)。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ECOG评分、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1(12.1,32.3)个月,3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024)。随访期间患者复发及进展116例(复发112例,进展4例),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复发(进展)分别为39、41、36例;2年复发率分别为14.2%、14.8%、27.7%,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464),试验1组和试验2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017, P=0.0020)。累计无复发生存率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CI0.57~1.46, P=0.7173),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优于对照组( HR=0.439,95% CI 0.26~0.74, P=0.0006; HR=0.448,95% CI 0.29~0.80, P=0.002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5%(204/274)、72.6%(201/277)、69.8%(79/130),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 P=0.0051)和试验2组( P=0.0167);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分别为13.5%(37/274)、15.5%(43/277)、12.3%(16/1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06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膀胱癌( HR=6.397,95% CI 1.95~20.94, P=0.0001)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国产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NMIBC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表柔比星。BCG 15次和19次两种灌注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与表柔比星相比BCG并不增加SAE发生率。膀胱癌病史是NMIBC国产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CapeOX)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予以新辅助化疗并接受标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 3~4aN+M 0;(3)肿瘤可切除;(4)术前接受CapeOX或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未接受过放疗及其他方案的化疗;(5)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无骨髓抑制;(8)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胃癌复发患者;(2)因肿瘤穿孔、出血、梗阻等而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对奥沙利铂、替吉奥、卡培他滨及药物辅料过敏;(4)罹患冠心病、心肌病或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计118例患者入组(新辅助化疗组),纳入同期住院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37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辅助化疗组。依据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等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方法,将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进行1∶1匹配后,两组各为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新辅助化疗疗效、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病理组织学结果、化疗相关不良事件、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匹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前5.0%(2/40)达到完全缓解,57.5%(23/40)达到部分缓解,32.5%(13/40)达到疾病稳定,5.0%(2/40)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62.5%(25/40),疾病控制率95.0%(38/40)。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5/40),辅助化疗组为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5, P=0.74),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两组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Dindo Ⅳ或Ⅴ级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组中病理分期T 1的患者比例高于辅助化疗组[27.5%(11/40)比5.0%(2/40)],而病理分期T 3的患者比例低于辅助化疗组[20.0%(8/40)比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432, P=0.001)。新辅助化疗组肿瘤退缩分级:0级4例,1级8例,2级16例,3级12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0%(4/40),总体病理反应率为70.0%(28/40)。两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40%(16/40)比37.5%(1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生存期(43个月比40个月)和3年总体生存率(66.1%比5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28);新辅助化疗组无病生存期和3年无病生存率均优于辅助化疗组[36个月比28个月,51.4%比35.8%, P=0.048)。 结论:CapeOX或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增加手术风险,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含药用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风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右旋糖酐40是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可作为粉针类注射剂的赋形剂,但具有抗原性,可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含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可能具有更多的安全性风险,临床不易识别。右旋糖酐40引发过敏反应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造成干扰,治疗药物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修订相关药品说明书、完善临床用药流程等有助于降低含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临床用药风险。医师和药师应拓宽临床和药学思维,将辅料右旋糖酐40的抗原性作为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合理和安全用药范畴进行评估。既应识别由该辅料导致的不良事件个案,也应采取措施减少因该辅料导致的不同药品的一系列不良事件,切实降低相关制剂的用药安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直接手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随机对照试验的远期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在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注册号为NCT01962246)。纳入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接受治疗的AE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CT等检查确定为Ⅱ型或Ⅲ型AEG且为进展期胃癌(T 2~4N 0~3M 0或T 1N 1~3M 0),病变纵轴长径≤8 cm,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且无化疗及手术禁忌;排除伴随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对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药物及其辅料过敏,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化疗或者其他研究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致口服卡培他滨有困难的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通过样本量估算,共纳入150例AE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nCRT组和直接手术组各75例。nCRT组术前接受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同期进行放疗(45 Gy,25次,1.8 Gy/d,5次/周)。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对nCRT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直接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后、nCRT组于nCRT结束后8~10周后行手术治疗,先行腹腔镜探查,如腹腔脱落细胞学阴性或无腹腔种植转移,则行开腹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胃周淋巴结清扫。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次要观察指标为R 0切除率、围手术期化疗的毒性分析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截止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分析各项指标及相互间关系。 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书以及未按方案进行治疗者后,最终nCRT组63例、直接手术组69例被纳入本研究,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63例nCRT组患者治疗后进行RECIST1.1评价,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42.9%(27/63),疾病稳定率为98.4%(62/63);CT测量nCRT前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8.8±24.4)cm 3和(46.6±25.7)cm 3,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小有效率为47.6%(30/63)。nCRT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65.1%(41/63)比40.6%(28/69),χ 2=7.923, P=0.005]、恶心[81.0%(51/63)比56.5%(39/69),χ 2=9.060, P=0.003]和乏力[74.6%(47/63)比42.0%(29/69),χ 2=14.306, 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放射性胃炎/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nCRT组特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3/63)和15.9%(10/63)。63例nCRT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1例(17.5%),1级20例(31.7%),2级28例(44.4%),3级5例(7.9%);17.5%(11/63)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96.8%(61/63)的nCRT组患者达到R 0切除,高于直接手术组(87.0%,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99, P=0.040)。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每例患者标本淋巴结检出分别为(27.6±12.4)枚和(26.8±1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5, P=0.976),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4.4%(28/63)比76.8%(53/69),4.0%(70/1 739)比21.9%(404/1 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52, P<0.001;χ 2=248.736, P<0.001)。中位随访52(27~77)个月,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52.4%与39.1%( P=0.049),3年OS分别为63.4%与52.2%( 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是否≥12.5%,将63例nCRT组患者分为有效组(30例)与无效组(33例),两组3年DFS分别为56.6%与45.5%( P=0.098),3年OS为73.3%与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8)。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级、 2级及3级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81.8%、70.0%、44.4%和20.0%( P=0.024);3年OS分别为81.8%、75.0%、48.1%和40.0%( 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CRT联合手术治疗改善了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术的炮制方法变迁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白术被古人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根据临床治疗要求的不同可有生用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等多种炮制品。炮制质量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及提高制剂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历代古籍、近现代文献和规范中白术炮制方法的详尽考证,厘清白术历代炮制沿革的脉络,并结合炮制工艺差异、辅料添加及药效理论分析等,总结得出炮制工艺变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因素,即省却了繁琐和重复的步骤又同时提高和优化了炮制方剂的疗效和质量,并在后续的实践中得到规范与统一,为白术乃至其他中药材炮制工艺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典名方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典名方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是当前中药二次开发的热点,促进经典名方向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转化,对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认可度的提高,中药复方颗粒剂在国内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剂量准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文以中药复方颗粒剂为载体,对经典名方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中涉及的浓缩工艺、干燥工艺、浸膏粉的粉体性质、辅料的选用及制粒工艺进行综述,并对中药颗粒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今后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本院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86批次质量筛查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从药物炮制过程、生产地、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查,分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再结合相关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本院中药饮片库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原因为采收时间不合理6批次,品种不合要求10批次、中药饮片验收不合理10批次、炮制方法不合理36批次、辅料不达标4批次、养护储存不合理10批次、采购管理混乱10批次.结论 本院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原因主要体现在采收、采购管理、验收、炮制、辅料、养护储存等方面,针对中药材与中药饮片需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形成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进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