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草酸钙针晶形态及含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黄精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形态差异以及测定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含量.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利用显微镜观察净制、清蒸、酒蒸、酒炖、黑豆制等5个生黄精的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钙的含量.结果 不同黄精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呈束状,离散、碎裂程度不同;炮制后,清蒸黄精的草酸钙针晶所受破坏程度最小,酒蒸黄精的最大.草酸钙含量:酒蒸黄精1.95%>酒炖黄精1.70%>黑豆制黄精1.56%>清蒸黄精0.99%>生黄精0.83%.结论 与生品相比,不同炮制方法均对黄精草酸钙针晶有一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酒蒸黄精的草酸钙含量在四种黄精炮制品中最高,清蒸黄精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和TBI合并海水浸泡伤(TSI)组,每组6只。TBI组、TSI组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sham组和TBI组大鼠术后在26.0 ℃环境下放置10 h,TSI组大鼠术后在(26.0±0.5)℃人工海水中浸泡10 h。检测TBI组和TSI组大鼠打击区脑损伤体积,通过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影像学与功能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皮质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铁死亡标志分子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TBI组和TSI组大鼠脑水肿明显、mNSS评分升高,第7天TSI组大鼠的脑损伤体积明显大于TBI组( P<0.01)。与sham组比较,TBI组和TSI组大鼠在中间区域的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找到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探索时间明显减少( P<0.01或 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受打击部位大脑皮质损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TBI组和TSI组大鼠均有脑组织碎裂,组织水肿明显,且TSI组更为严重。与sham组比较,TBI组和TSI组大鼠脑组织的x-CT、GPX4表达水平及相对表达率明显降低,且TSI组大鼠降低更明显( P<0.01)。 结论:TSI会加重脑损伤,可能与海水浸泡导致脑组织细胞的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包容手术对Perthes病自然史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Perthes病患儿早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病程演变,探讨早期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意义。方法:收集自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Perthes病患儿资料,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35例,男32例,女3例,年龄(8.3±1.0)岁(范围7.0~11.8岁),左侧21例,右侧14例;保守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8.4±1.4)岁(范围7.1~12.0岁),左侧22例,右侧10例。每3个月摄取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参照改良Waldenstr?m分期评估Perthes病的病程演变,在系列观察未发现改良Waldenstr?mⅡb期视为跳过碎裂期。在愈合期后的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根据Stulburg分级评估结果,并且测量患侧与健侧干骺端宽度比值和股骨头骺高度比值。结果:35例手术组进入Ⅲa期所需时间(0.58±0.33)年(范围0.1~1.5年),32例保守组(0.96±0.30)年(范围0.4~1.8年),进入修复期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59, P<0.05);手术组病程跳过碎裂期共11例(31%),保守组5例(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26, P<0.05);手术组干骺端患侧与健侧比为108.0%±6.0%(范围101%~123%),保守组115.8%±11.2%(范围10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50, P<0.05)。手术组股骨头骺高度患侧与健侧比为82.5%±8.2%(范围61%~96%),保守组74.7%±1.3%(范围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21, P<0.05)。手术组改良Stulberg分级为Ⅰ类髋关节29髋,Ⅱ类髋关节6髋,Ⅲ类髋关节0髋;保守组Ⅰ类髋关节16髋,Ⅱ类髋关节10髋,Ⅲ类髋关节6髋。两者进入Ⅳ期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386, P<0.05)。 结论:早期手术改变了Perthes病的自然演变,早期手术治疗缩短Perthes病碎裂期病程,使其更早进入修复期,并且有机会跳过碎裂晚期,改变其自然病程,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更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髋部外伤史患者的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55, 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76, 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 CI:97.8%,100%)。 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五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 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 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 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对术后中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UKA)胫骨后倾角(PTS)的变化对术后患者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连续收治的135例(150膝)OUKA患者资料,随访至少10年时间。依据手术前后胫骨内侧平台PTS的变化值ΔPTS将患者分为3组:A组(后倾减小>5°)、B组(后倾变化≤5°)、C组(后倾增大>5°)。比较3组病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临床评分(KSS-C)、膝关节学会功能评分(KSS-F)、牛津膝关节评分(OKS)、关节遗忘评分(FJS)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6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失访,共纳入120例患者(135膝),男30例,女90例,年龄为(66.29±8.62)岁,随访时间为(10.54±0.72)年。其中,A组32例34膝,B组77例90膝,C组11例11膝。截至末次随访,A组1例出现假体松动,C组2例出现聚乙烯垫片脱位,1例出现垫片碎裂,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OKS为(33.91±6.59)分,KSS-F为(43.46±8.99)分,KSS-C为(41.05±5.70)分,ROM为115.23°±13.53°,术后则分别为(18.82±7.01)分、(81.51±7.34)分、(82.64±7.94)分和119.07°±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术后A组OKS为(21.44±8.46)分,FJS为(63.83±11.40)分,B组分别为(17.07±5.81)分和(70.49±12.45)分,C组则分别为(25.09±5.07)分和(59.48±10.09)分,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3组术后KSS评分、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OUKA手术前后,当ΔPTS<5°时,术后中期疗效更好,同时OUKA中PTS虽以Oxford推荐7°为中心,但要个体化,建议参考术前角度,手术前后变化最好不要超过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学科诊治急性重型开放性颅面联合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颅脑及临近多部位的急性重型开放性颅面联合伤涉及多学科,文献报道较少,临床医生对其的诊治经验相对缺乏,临床救治复杂,难度大。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1例因高速转动的砂轮碎裂后嵌入颅面部导致的急性重型开放性颅面联合伤患者,现总结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 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 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 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皮肤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皮肤斑块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情况。结果:本例为62岁男性患者,反复白细胞升高5年,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以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为主,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晚期出现皮肤斑块和皮疹。镜下见真皮内大量成熟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未见围皮肤附件分布表现,未侵犯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件。皮肤标本检测到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进一步证实这些貌似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为肿瘤性病变。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其罕见,多在血液科诊断,本例因病变累及皮肤而偶然为病理医师所见,在临床病史不明的情况下极易漏诊、误诊,希望能引起病理医师的关注和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iwen术式心肌活检:通过新的活检方式获得的HCM患者心肌标本的代表性及其病因学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心肌活检术(即Liwen术式心肌活检术)获得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标本的代表性及其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纳入2019年7至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心肌活检和射频消融的HCM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合并症的情况。对所有入选患者的活检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组织学阅片,观察HCM患者心肌标本的病理学特征。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21例,年龄(51.2±14.5)岁,男性13例(61.9%)。入选患者最大室间隔厚度(23.3±4.5)mm,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78.8±42.6)mmHg(1 mmHg=0.133 kPa);8例(38.1%)合并高血压,1例(4.8%)合并糖尿病,2例(9.5%)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HCM患者心肌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核深染、肥大、异型,冠状动脉微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脂肪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胞浆空泡,脂褐素沉积;马松染色可见间质纤维化和替代纤维化。射频消融术后HCM患者心肌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心肌细胞明显缩小,裂解,发生凝固性坏死,边界不清,胞核碎裂、消失。射频消融术前HCM患者心肌标本定量分析示,入选患者中轻度和重度心肌细胞肥大分别有9例(42.9%)和12例(57.1%);轻、中和重度纤维化分别有5例(23.8%)、9例(42.9%)和7例(33.3%);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6例(28.6%);冠状动脉微血管异常、脂肪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胞浆空泡、脂褐素沉积分别有11例(52.4%)、4例(19.0%)、2例(9.5%)、6例(28.5%)、16例(76.2%)。入选患者的心肌细胞直径为(25.2±2.8)μm,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为5.2%(3.0%,14.6%)。其中1例患者心肌中存在严重替代纤维化,纤维化面积达67.0%。其余患者为间质纤维化改变。对13例患者的心肌标本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患者心肌肌原纤维增多,其中9例肌原纤维排列紊乱。13例患者的心肌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局部凹陷,线粒体轻度肿胀,线粒体嵴断裂、减少,局部聚集肌原纤维束间。1例患者心肌细胞肥大但肌纤维排列大致正常,胞浆内存在空泡,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胞浆内存在大范围糖原沉积,偶见双膜环绕,高度提示糖原贮积病。所有心肌标本透射电镜下均未见溶酶体内糖脂样物质沉积,可基本排除法布里病,刚果红染色后偏振光下均未发现苹果绿样物质存在,可基本排除心脏淀粉样变。结论:通过Liwen术式心肌活检术获得的HCM患者的心肌标本代表性较好,且有助于HCM的病因学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