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剂量托吡酯对小儿癫痫骨代谢、脂代谢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小儿骨代谢、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共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行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对照组54例,行卡马西平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于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半年时检测患儿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 2+)浓度、血磷(P 3-)浓度、骨密度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评估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的血Ca 2+浓度[(2.41±0.35)mmol/L]、血P 3-浓度[(1.57±0.26)mmol/L]及骨密度[(2.21±0.52)g/cm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血Ca 2+浓度[(2.19±0.27)mmol/L]、血P 3-浓度[(1.18±0.15)mmol/L]及骨密度[(1.81±0.38)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Ca2+=4.20, t血P3-=5.73, t骨密度=6.42,均 P < 0.05),而研究组ALP水平[(129.78±25.63)U/L]低于对照组患儿[(181.55±21.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9, P < 0.05);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的TC[(4.38±0.64)mmol/L]、TG[(1.71±0.42)mmol/L]、LDL-C[(1.65±0.32)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TC[(4.76±0.83)mmol/L]、TG[(1.96±0.45)mmol/L]、LDL-C[(1.98±0.34)mmol/L]水平,而HDL-C水平[(1.96±0.38)mmol/L]略高于对照组患儿HDL-C水平[(1.63±0.2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TC=3.81, tTG=4.14, tLDL-C=5.58, tHDL-C=7.39,均 P < 0.05);研究组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9, P < 0.05)。 结论:对癫痫患儿进行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除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外,对患儿机体的骨代谢以及脂代谢指标影响更小,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遵义市1岁以下维生素A缺乏留守儿童尿液氢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在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遵义地区收集40例确诊VAD<1岁留守儿童为VA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尿液,测定 1H-NMR波谱。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VAD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视黄醇水平[(1.35±0.18) μmol/L]与VAD组[(0.56±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3, P<0.001)。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AD组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酮异戊酸酯、N-乙酰基糖蛋白、二甲基甘氨酸、三甲铵乙内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异戊基丙基甘氨酸、2-羟基异丁酸酯、肌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马尿酸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 结论:V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尿液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差异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态平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及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尿液 1H-NMR代谢组学分析在VAD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个体化应用阿托伐他汀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自2021年3—12月连续纳入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ABCB1 G2677T(rs203258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G、GT和TT共3组。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降脂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记录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血清LDL-C水平<1.8 mmol/L为降脂治疗有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因素。统计软件为SPSS 25.0。结果:GG、GT和TT 3组分别有50例(38.17%)、49例(37.40%)和32例(24.43%)患者。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TC水平分别为(3.47±0.70) mmol/L、(3.59±1.09) mmol/L和(3.48±1.02) mmol/L,低于治疗前的(4.27±0.99) mmol/L、(4.02±0.98) mmol/L和(4.03±1.3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52,3.092,5.593,均 P<0.01)。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89±0.53) mmol/L、(2.07±0.92) mmol/L和(1.96±0.79) mmol/L,低于治疗前的(2.87±0.92) mmol/L、(2.56±0.89)mmol/L和(2.55±1.1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96,4.055,5.980,均 P<0.001)。治疗前后GG组血清LDL-C水平差值为(-0.97±0.69)mmol/L,GT组和TT组分别为(-0.50±0.86)mmol/L和(-0.59±0.56)mmol/L,3组治疗前后血清LDL-C水平差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614, P=0.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783,0.490,1.677,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B1 G2677T基因类型和熬夜是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BCB1 G2677T基因G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GG型患者的27.9%( OR=0.279,95% CI:0.110~0.709, P=0.007),T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是GG型患者的33.8%( OR=0.338,95% CI:0.121~0.943, P=0.038);有熬夜习惯的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不熬夜患者的26.4%( OR=0.264,95% CI:0.118~0.591, P=0.001)。3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68, P=0.648)。 结论:ABCB1 G2677T基因GG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GT型和TT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分析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2例、黑龙江省医院5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0例、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9例、解放军第924医院12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例。统计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致伤因素、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伤后入院时间。根据伤后28 d内的存活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9例)与死亡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与伤情(同前总体临床特征);伤后第1个24 h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伤后第1个24 h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伤后第1个24 h脏器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电解质指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镁及血磷)、尿酸、肌红蛋白、脑钠肽;伤后第1个24 h感染及血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pH值、氧合指数、碱剩余、乳酸;治疗情况,包括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否行抗凝治疗、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及液体复苏情况。筛选影响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60~97岁,体重指数23.44(21.09,25.95)kg/m 2,烧伤总面积54.00%(42.00%,75.0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25.00%(10.00%,40.00%)TBSA,主要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以火焰烧伤者为主,合并基础疾病者43例,以伤后入院时间≤8 h者为主。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第1个24 h PT、APTT、D-二聚体、FDP、IN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尿酸、肌红蛋白、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37、5.49、5.26、5.97、2.18、1.95、2.68、2.68、2.51、2.82、2.14、3.40、5.31、3.41、2.35、3.81、2.16、-3.82, P<0.05);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9.44、28.50, P<0.05)。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伤后第1个24 h APTT均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7、1.10、1.10、1.09、1.2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40、1.04~1.21、1.05~1.19、1.05~1.17、1.07~1.69, P<0.05)。 结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多为火焰烧伤,常伴随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常伴有炎症反应增强、血糖升高、纤溶激活、脏器功能损害等,这与其预后相关。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和APTT是该群体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新型生物墨水和聚己内酯3D生物打印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新型生物墨水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通过3D生物打印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并评估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三组:①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磷酸三钙冻干支架组(冻干组),应用冻干法制作的SF-TCP复合支架修复软骨缺损,作为对照;②3D生物打印组(3D打印组),以PCL为原料通过3D生物打印机打印一个中空的多层圆柱体框架,后以软骨细胞外基质、S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原料配置新型生物墨水,并在PCL框架上方继续3D生物打印含有活细胞的软骨层,最后于底层的PCL框架中充填自体松质骨,以此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③自体骨软骨移植组(马赛克组),通过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软骨缺损,作为对照。术后3个月通过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系统对修复组织进行评分。通过测定硫化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GAG)和胶原蛋白含量可分析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的程度。通过测定缺损修复区域组织的压缩模量评价修复组织的性状。结果:3D打印组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2.56±0.30)MPa和马赛克组(2.51±0.13)MPa相接近( 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1.37±0.14)MP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1.058, P<0.05)。3D打印组中sGAG的含量(14.49±0.7)μg/mg和马赛克组(14.98±0.81)μg/mg接近( 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8.72±0.73)μg/m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973, P<0.05)。三组的胶原含量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ICRS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在基质、细胞分布、细胞群活力和软骨下骨4项评分中,3D打印组与马赛克组的得分接近( P>0.05),明显高于冻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544, P<0.05);在表面和软骨矿化2项评分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新型生物墨水和聚己内酯通过3D生物打印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块能够简化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的体外构建,并且可以在体内较好的修复软骨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是工业食品中最常用的添加剂之一,具有乳化和增稠特性,可以改善食品质地并延长保质期。对健康个体的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对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产生有害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慢性肠道炎症,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并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NutriNet-Santé为法国的大型流行病队列,收集了超过100 000名法国成年人单独接触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的相关信息。近期有法国学者通过NutriNet-Santé前瞻性队列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法国成年人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摄入量与CVD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者使用多变量比例风险Cox模型计算乳化剂摄入量每个附加标准差( SD)的风险比( HR),以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95 442名成人,平均年龄为(43.1±14.5)岁,79.0%(75 390名)为女性。在随访期间(中位7.4年),诊断出1 995起CVD事件、1 044起冠心病事件和974起脑血管疾病事件。摄入较多的纤维素(E460和E468)与CVD(增加1个SD的 HR=1.05,95% CI为1.02~1.09, P=0.003)和冠心病( HR=1.07,95% CI为1.02~1.12, P=0.004)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摄入较多的纤维素(E460)和羧甲基纤维素(E466)与发生CVD(E460: HR=1.05,95% CI为1.01~1.09, P=0.00;E466: HR=1.03,95% CI为1.01~1.05, P=0.004)和冠心病(E460: HR=1.07,95% CI为1.02~1.12, P=0.005;E466: HR=1.04,95% CI为1.02~1.06, P=0.001)风险增加有关。此外,脂肪酸单甘油酯和甘油二酯(E471和E472)的摄入量越高,所有结局的发生风险越高。摄入较高的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甘油二酯(E472b)与发生CVD( HR=1.06,95% CI为1.02~1.10, P=0.002)和脑血管疾病( HR=1.11,95% CI为1.06~1.16, P<0.001)的风险增加相关;柠檬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甘油二酯(E472c)与发生CVD( HR=1.04,95% CI为1.02~1.07, P=0.004)和冠心病( HR=1.06,95% CI为1.03~1.09, P<0.001)的风险增加有关。大量摄入磷酸三钠(E339)与发生CVD风险增加相关( HR=1.06,95% CI为1.00~1.12, P=0.03)。敏感性分析显示出一致的关联。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两种乳化剂(总纤维素、总脂肪酸单甘油酯和甘油二酯),特别是4种乳化剂(E460、E466、E472b、E472c)的较高摄入量与CVD发生风险独立相关且成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乳化剂与人类CVD发生风险增加有关。鉴于这些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数千种超加工食品中,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暴露与健康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关联的定群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全血有机磷酸酯(OPEs)阻燃剂暴露与健康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的关联。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选取山东济南甸柳社区76名60~69岁的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开展5次人群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生物样本采集。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饮食情况和健康状态等多维度信息。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以检测OPEs、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和甲状腺素(T 4)等指标水平。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全血OPEs暴露对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的影响。 结果:76名研究对象均至少完成两次及以上随访调查,最终共纳入350人次;研究对象年龄为(65.07±2.76)岁,男女各半,均为38名。共有8种检出率超过50%的OPEs被纳入,∑OPEs的 M( Q 1,Q 3)为3.85(2.33,5.74)ng/ml。其中,烷基OPEs是主要的OPEs类型, M( Q 1,Q 3)为1.27(0.64,2.50)ng/ml。TSH、T 3和T 4的 M( Q 1,Q 3)分别为3.74(2.55,5.69)μIU/ml、1.32(1.10,1.60)ng/ml和45.04(36.96,53.27)ng/ml。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BP和TEHP暴露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水平,老年人TSH分别显著下降9.93%(95% CI:-15.17%,-4.36%)和11.14%(95% CI:-15.94%,-6.06%)。性别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老年人中,TEHP暴露与TSH水平呈负向关联,而女性老年人的TSH水平降低可能与TnBP暴露有关。 结论:全血OPEs暴露与健康老年人TSH水平下降有关联,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芬太尼通过活性氧/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促进自噬降低索拉非尼在肝细胞癌中的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芬太尼治疗肝细胞癌(HCC)疼痛时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光镜下细胞计数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通过LysoTracker、丹酰尸胺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芬太尼诱发肝癌细胞自噬的水平;荧光染料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活性氧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上游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裸鼠成瘤实验用于评价芬太尼对索拉非尼的影响。选取6周龄BALB/c雌性裸鼠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和索拉非尼+芬太尼组,每组5只。三组裸鼠均于左侧腋下皮下注射HepG2细胞(4 × 10 6个),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和索拉非尼+芬太尼组裸鼠每隔1 d分别给予注射0.9%氯化钠1 ml、口服索拉非尼20 mg/kg、口服索拉非尼20 mg/kg联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kg,连续3周,于用药第4、8、12、16、20和24天测量肿瘤体积;裸鼠成瘤后处死,收集肿瘤并称质量;并对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结果: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等检测结果显示,芬太尼抑制索拉非尼在HCC细胞中的作用。芬太尼促进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免疫荧光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均发现芬太尼可以促进HCC细胞自噬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到芬太尼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并且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芬太尼抑制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水平。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可阻断芬太尼诱导的保护性自噬,进而减轻芬太尼对索拉非尼的不良作用。三组裸鼠用药第4、8和12天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芬太尼+索拉非尼组和索拉非尼组裸鼠用药第16、20和24天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75.00 ± 11.58)和(174.00 ± 91.42)mm 3比(307.40 ± 81.39)mm 3、(701.00 ± 105.08)和(563.60 ± 89.59)mm 3比(855.20 ± 68.71) mm 3、(971.60 ± 79.87)和(691.80 ± 11.17) mm 3比(1 177.20 ± 105.79) mm 3、(705.00 ± 35.50)和(540.20 ± 80.76) mg比(1 118.40 ± 76.81) mg],索拉非尼组明显小于芬太尼+索拉非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芬太尼+索拉非尼组Ki67和LC3阳性细胞(棕色细胞)明显多于索拉非尼组。 结论:芬太尼通过诱导保护性自噬,降低索拉非尼抑制HCC细胞生长作用,加入自噬抑制剂可以减弱这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图像分析的五倍子没食子酸薄层色谱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五倍子中没食子酸为研究对象,探讨Image J软件用于薄层色谱定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硅胶GF 254薄层板,以三氯甲烷-甲酸乙酯-甲酸(5∶5∶1)为展开剂,紫外光灯(254 nm)下拍照;采用聚酰胺薄膜,以75%乙醇-冰醋酸(50∶1)为展开剂,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日光下拍照。将图像导入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以外标两点法计算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含量。采用HPLC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在273 nm波长下测定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含量。 结果:硅胶GF 254薄层板没食子酸定量限为0.401 6 μg,线性范围2.855~9.515 μg( r 2=0.996 0),回收率为105.12%( RSD=3.48%);聚酰胺薄膜没食子酸定量限为0.363 4 μg,线性范围1.427~4.758 μg( r 2=0.991 5),回收率为103.75%( RSD=4.60%);HPLC法没食子酸的定量限为4.42 ng,线性范围0.122~0.977 μg( r 2=0.999 9),回收率为98.30%( RSD=1.40%),3种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 RSD值均<5%。使用Image J测得的没食子酸含量与HPLC测定结果比较,最大相对误差9.30%,最小相对误差1.62%。 结论:Image J软件可用于薄层色谱定量分析,可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移植受者移植前风险因素与移植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前风险因素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关联及预防其发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的290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资料,以术后发生糖尿病为主要结局。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没有调整协变量)、B(协变量包括:性别、有否透析、供肾类型)、C(协变量包括:性别、有否透析、供肾类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类药物、原发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空腹C肽、餐后1 h和2 hC肽、空腹C肽指数、餐后1 h C肽指数、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三个模型评估年龄、体重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 C肽指数(2h-CPI)与术后发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在模型A中,年龄[比值比(OR)1.1,95%置信区间( CI)1.0~1.1]、体重指数(OR 1.2,95% CI 1.0~1.3)、2 h PG(OR1.2,95% CI 1.1~1.4)、HbA1c(OR 2.7,95% CI 1.5~4.9),2 h-CPI(OR 0.7,95% CI 0.5~1.0),模型B、C与A结果相似。年龄、体重指数、2 h PG、HbA1c是术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 h-CPI是保护因素。四分位数分层纳入模型,趋势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体重指数、2 h PG、HbA1c、2 h-CPI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