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脑卒中患者远程康复网络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物联网的远程康复模式势必推动以社区康复为核心的三级康复网络建设。某市级康复医院与市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网络,并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双方就项目管理制定合作方案,设计并构建了远程社区康复管理模型。在远程监控及设备数据物联下,市级康复医院的治疗团队可根据即时获取的相关功能评定数据制定治疗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团队则负责方案实施。53名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下肢智能反馈系统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功能评定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但实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后期康复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今后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三级远程康复网络及推行居家远程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需转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为患者提供在线监测与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监测依从性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治疗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评估其在COPD综合防治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基于信息化网络建立COPD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内容主要包括对COPD的筛查、建立社区 COPD 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对COPD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等,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2个环境相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COPD入选标准的患者,每组1 000例,对照组社区未建立COPD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仅给予诊断与传统治疗;研究组社区建立COPD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筛查COPD、建立社区 COPD 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对COPD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等。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COPD急性加重次数、治疗费用、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分析平台建立对COPD的防治效果。结果:随访1年,对照组发生COPD急性加重事件578例,研究组发生COPD急性加重事件326例。研究组发生COPD急性加重事件的比例[32.60%(326/1 000)]、急性加重次数[(1.52±0.58)次]、治疗费用[(2 014.21±122.29)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80%(578/1 000)、(2.28±2.15)次、(4 201.34±210.25)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34、3.19、21.24,均 P<0.05);管理平台建立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分级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访1年,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 1/FVC)[(60.32±12.31)%]、FEV 1预测值[(63.65±9.37)%]、mMRC分级(1.89±1.01)、CAT评分[(18.82±5.35)分]与1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t=0.79、0.87、1.05、0.83,均 P>0.05)。研究组FEV 1/FVC[(65.27±13.59)%]、FEV 1预测值[(68.92±10.67)%]、mMRC分级(1.41±0.72)、CAT评分[(13.24±5.21)]与1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t=3.28、3.39、4.17、5.71,均 P<0.05);管理平台建立后,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1、5.48、2.93、5.68,均 P<0.05)。 结论:COPD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在COPD综合防治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急性加重频率,减少治疗费用,在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东莞市中老年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东莞市中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东莞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共20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对访谈资料剖析和归类,提炼出6个主题,即政策及服务认知需求、疾病知识技能需求、药物治疗需求、康复护理需求、心理社会支持、网络服务需求。结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强化慢性病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借助中老年慢性病家庭医生网络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12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指导,观察组实施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服务。比较两组关节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再入院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得分为(80.48±6.44)分,高于对照组的(75.82±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2, P=0.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34.88±9.87)分,高于对照组的(123.48±8.06)分( t=-5.98, P < 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Z=-2.70, P < 0.05),再入院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9, P=0.024)。 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能整合资源,发挥家庭照顾者的中介作用,提高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2018年1—5月在成都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7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内容分析法,并通过Nvivo 10.0软件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网络的5个主题有:患者及家属不良认知,涵盖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相关认知不足和对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理解有误2个亚主题;患者及家属消极情感,包括严重的病耻感、患者及家属信任感缺失2个亚主题;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未被满足;患者内向性人格特质;患者与家庭主要照顾者间决策对弈。结论:加强宣传、充分保护患者及家属隐私、消除疑虑、打造专业精防团队、提供多样化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抓住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患者及家属"拉力"相关因素可帮助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进行研究,为开展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对象为3个中文在线医疗社区中与儿童哮喘有关的提问记录,通过爬虫代码采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分词后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主题特征。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法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10月北京市2家医院儿童哮喘门诊中13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线网络社区提问记录的主题特征分析显示,LDA模型将2 173条提问记录划分为8个主题,即第一、四主题为儿童哮喘症状及处理方法,第二、六主题为儿童哮喘治疗检查及就医选择,第三主题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第五主题为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第七主题为哮喘儿童的生活管理及中医药治疗,第八主题为过敏原的预防与长期用药安全性。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家长担心长期应用哮喘药物的副作用、家长在哮喘管理知识上的缺乏、家长对儿童哮喘病因与预后的困惑、家长在哮喘管理中产生的心理负担。结论:LDA主题模型可提取出在线医疗社区中的主题,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可深入探究特定疾病的患者需求。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规范用药、疾病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预后等内容进行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也应关注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结核病具有传染隐匿、潜伏期和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作为结核病防控的首要关口,社区在结核病主动筛查、治疗管理、追踪随访、健康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系统总结了社区在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社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社区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政策措施及开展无结核病社区创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移动网络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在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和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智慧医疗的背景下,社区慢性病管理也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探索和转变.在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下,信息化慢性病管理对老年群体是否有效需要明确.目的 了解移动网络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并调查其满意度,旨在为开展相关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1-7 月选取锦州市凌河区下辖 4 个社区 650 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自愿前提下,按照居住位置就近优先原则将老年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3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管理方式,每两个月面对面随访 1 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移动网络高血压管理方式,干预时长 6 个月.干预结束后使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HK-LS)、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和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进行效果评价,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HK-LS、TASHP和HPSMBR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93.5%(275/294)的老年人认为移动网络辅助高血压管理方便了就医、86.4%(254/294)的老年人认为能节约就医成本,80.6%(237/294)的老年人认为有助于病情监测;进一步调查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对软硬件设备的不满.结论 移动网络辅助社区高血压管理能有效提升老年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且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将WHO《心理健康差距干预指南》应用于中国全科医学服务:一项德尔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中国全科医生越来越期望能够识别和预防抑郁障碍,但其接受的心理健康培训有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s)也缺乏针对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服务规范.WHO《心理健康差距干预指南》第 2 版(mhGAP-IG.v2)是为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提供的决策支持工具,可用于评估、管理、随访精神障碍、神经疾病及物质使用障碍患者.鉴于mhGAP-IG.v2 的通用性,其在中国的应用应根据抑郁障碍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性和中国心理健康系统特点进行调整.方法 开展两轮基于网络的德尔菲(Delphi)调查.邀请来自深圳市的全科医生小组对mhGAP-IG.v2 中涉及抑郁障碍的 199 条表述进行五分制的赞同程度打分,即"如要把该表述用在深圳市,是否赞同调整其内容和结构".如果>80%的全科医生"有些/肯定赞同"调整某表述,则视为全科医生对调整该表述达成共识;如果>80%的全科医生"有些/肯定不赞同"调整某表述,则视为全科医生对不调整该表述达成共识.结果 全科医生对 79%的表述达成了需要调整的共识,平均得分为 4.26 分,即全科医生"有些赞同"对mhGAP-IG.v2 中涉及抑郁障碍的相关表述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建议包括:抑郁评估方法应考虑更广泛的抑郁症状,并考虑病情的发展阶段;增加抑郁筛查工具的使用指南;明确全科医生的作用,以及家庭参与和跨部门服务的转诊途径;药物治疗建议应与中国用药规范保持一致;指南所有章节要强调预防自杀;情境化健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方法.全科医生认为,应维持mhGAP-IG.v2 中对经历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结论 对mhGAP-IG.v2 抑郁部分的调整研究反映出对指南的评估应考虑文化和国情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健康优先领域、治疗可得性,以及多样化的社会心理教育需要.调整后的mhGAP-IG.v2 可以给中国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非精神病学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