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胸腔镜肺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静脉推注和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23年1月至6月择期行胸腔镜肺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1组(EK1组,气管插管后予以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2组(EK2组,气管插管后以0.125 m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2 h);对照组(C组,不给予艾司氯胺酮),各30例.三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超声引导下行手术切口肋间神经阻滞.术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补救镇痛,单次剂量5 mg.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比较三组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在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低于C组(P<0.05).EK1组、EK2组、C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分别为2、3、13例.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的补救镇痛率、地佐辛用量均低于C组(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单次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泵注均可达到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目的,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较持续静脉泵注操作简便,且无苏醒延迟的顾虑,更推荐用于胸腔镜肺手术的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治疗组90例(导航内镜微创组),采用颞瓣小骨窗显微镜手术组50例(显微镜组).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二次手术比例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导航内镜微创组和显微镜组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4±9.5)%和(81.3±11.6)%,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0±15.3)ml和(230.0±24)ml,P<0.05],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9±0.5)h和(2.6±0.8)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4)d和(13.4±2.6)d,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4.25±0.85)万元和(4.88±0.90)万元,P>0.05],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分别为3.33%和4.00%,P>0.05],术后少量渗血比例[分别为(27.8±4.3)%和(30.0±4.0)%,P>0.05],二次手术比例[分别为4.44%和4.0%,P>0.05],随访6个月MRS评分[分别为3.4±1.3和4.4±1.2,P<0.05].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内镜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高效、预后佳,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镜血管减压术在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收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为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A组),另外40例患者为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的面肌痉挛强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B组硬膜下操作时间<30 min的占比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肌痉挛强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能够缩短硬膜下操作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蝶窦扩展内镜入路治疗鞍上颅咽管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背景:颅咽管瘤系颅内鞍区良性病变.由于颅咽管瘤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手术的选择取决于颅咽管瘤的组织学类型、位置、激素状况、瘤体大小、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并与脑实质的侵袭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鼻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NR)、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R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M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疼痛VAS、RQLQ评分和A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鼻腔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鼻腔疼痛,还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室外引流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式清除血肿 50 例(内镜组)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 44 例(引流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术后脑积水、继发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内镜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大于60%患者比例和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引流组[血肿清除率大于 60%患者比例:88.0%(44/50)比 47.7%(21/44),χ2=17.794,P<0.001;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94.0%(47/50)比 77.3%(33/44),χ2=5.459,P=0.01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引流组[8.0%(4/50)比 34.1%(15/44),χ2=9.879,P=0.002].结论 与脑室外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可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达到较高血肿清除率,同时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显微内窥镜(MED)技术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行手术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UBE组45例,MED组4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观察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33个月的随访,UBE组较MED组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卧床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ODI的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UBE组手术优良率为91.11%,MED组为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术后神经根牵拉致麻木乏力1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MED组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损伤,术后神经根牵拉致麻木乏力2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UBE技术与MED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相似,UBE技术较MED技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患者病例资料,均经显微镜切除,根据肿瘤生长特点选择手术入路.采取后正中全椎板切除入路29例,颈外侧入路11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半椎板入路6例以及肌间隙入路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其中前后联合入路1例因肿瘤包绕同侧椎动脉行次全切除.8例在术中肿瘤切除后采用侧块螺钉植入、椎体次全切术等方式行内固定术.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66个月,肿瘤复发1例,无运动功能障碍加重,无继发脊柱畸形.结论 应根据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特点制订个体化手术入路,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稳定性,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全切肿瘤,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实施不插管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75±8)次/min 比(81±7)次/min、(76±8)次/min 比(83±10)次/min;平均动脉压:(81±9)mmHg(1 mmHg=0.133 kPa)比(90±9)mmHg、(82±8)mmHg 比(93±10)mmHg](均P<0.05).术前 30 min,2 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4.2%(8/33)](x2=4.243,P=0.039).结论 相比较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可避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