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室外引流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式清除血肿 50 例(内镜组)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 44 例(引流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术后脑积水、继发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内镜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大于60%患者比例和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引流组[血肿清除率大于 60%患者比例:88.0%(44/50)比 47.7%(21/44),χ2=17.794,P<0.001;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94.0%(47/50)比 77.3%(33/44),χ2=5.459,P=0.01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引流组[8.0%(4/50)比 34.1%(15/44),χ2=9.879,P=0.002].结论 与脑室外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可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达到较高血肿清除率,同时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 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 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 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 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 OR=9.176、4.547和3.227, 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 OR=0.063和0.041, P<0.001)。 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为重点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3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MRI结果将患儿分为WMD组(145例)和对照组(4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发生WM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性别、胎龄、宫内窘迫、剖宫产、生后窒息、1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母亲年龄、怀孕次数、试管婴儿、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MD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生体重[(1 571±611)g比(1 438±489)g, t=-2.393]、脐动脉碱剩余[-5.9(-8.2,-3.9)mmol/L比-5.3(-7.2,-3.5)mmol/L, Z=-2.538]、脐动脉乳酸[3.7(2.4,5.3)mmol/L比2.8(2.0,4.1)mmol/L, Z=-4.607]、败血症(28.5% 比15.6%, χ 2=12.280)、动脉导管未闭(82.6% 比74.7%, χ 2=3.911)、低碳酸血症(57.2% 比 45.0%, χ 2=6.696)、有创通气(75.9% 比 53.0%, χ 2=24.010)、多胎妊娠(19.3% 比 30.6%, χ 2=7.11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51.0% 比 61.9%, χ 2=5.451)、最低PaCO 2[(28.4±6.7)mmHg比(31.4±8.0)mmHg, t=4.47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IVH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015, P<0.01),多重比较显示WMD组Ⅲ-Ⅳ级IVH的占比高于对照组(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脐动脉乳酸、Ⅲ-Ⅳ级IVH、败血症和有创通气是早产儿发生WM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 OR值(95% CI)分别为1.121(1.023,1.228),11.435(3.925,33.314),1.758(1.064,2.904),1.640(1.004,2.680)。而多胎妊娠是早产儿发生WMD的保护因素, OR值(95% CI)为0.587(0.358,0.962)。 结论:脐动脉乳酸、Ⅲ-Ⅳ级IVH、败血症和有创通气是早产儿发生WM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出生72 h至14 d内存在PH的早产儿80例作为早期PH组,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同时期出生胎龄及性别因素以1∶2匹配对照组早产儿160例。收集2组的围生期资料、临床合并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近期预后。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H的危险因素。 结果:早期PH组和对照组的出生胎龄均为(27.9±1.4)周,男性分别为52例(65.0%)、104例(65.0%)。早期PH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 030(850,1 200)比1 110(1 000,1 278)g,Z=-3.27, P=0.001],母亲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1周、剖宫产出生、小于胎龄儿(SGA)、1 min 和5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5%(10/80)比3.8%(6/160)、11.2%(9/80)比3.8%(6/160)、48.8%(39/80)比28.8%(46/160)、10.0%(8/80)比1.9%(3/160)、70.8%(51/72)比51.7%(74/143)、50.0%(36/72)比20.3%(29/143)、88.8%(71/80)比59.4%(95/160)、85.0%(68/80)比22.5%(36/160),χ2=6.56、5.12、3.31、8.05、7.17、20.05、21.58、84.84,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周、SGA、5 min Apgar评分≤7分、RDS及hsPDA均与早期PH相关( OR=10.40、18.61、4.47、4.13、20.10,95% CI 1.93~56.12、2.82~122.76、1.91~10.46、1.50~11.39、8.28~48.80,均 P<0.05)。早期PH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重度BPD、BPD相关性PH、36周机械通气、重度脑室内出血、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术比例、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胎膜早破>1周、SGA、5 min Apgar评分≤7分合并新生儿RDS及hsPDA的早产儿发生早期PH的风险增加。早期PH早产儿的病死率高,BPD及BPD相关性PH、重度脑室内出血、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合并症发生率高,预后相对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极早产儿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影响: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对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与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山东新生儿协作网,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中35家医院(包括26家综合医院、9家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早产儿。根据极早产儿母亲是否发生HDP,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HDP组和非HDP组。采用单因素 χ2检验、 t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DP对其死亡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1)研究期间,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极早产儿3 659例,其中男2 021例(55.2%),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434例(11.9%),超低出生体重儿433例(11.8%);母亲HDP患病率为24.4%(892/3 659)。(2)与非HDP组相比,HDP组3~4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Ⅱ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低[7.8%(70/892)与12.9%(356/ 2 767), χ2=16.514;10.0%(89/892)与13.6%(377/2 767), χ2=8.074],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2%(64/892)与3.8%(105/2 767), χ2=17.49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1.8%(730/892)与72.9%(2 018/2 767), χ2=28.623]、早发型脓毒症[31.4%(280/892)与27.4%(758/ 2 767), χ2=5.300]、晚发型脓毒症[16.6%(148/892)与12.4%(344/2 767), χ2=10.029]、宫外生长发育迟缓[50.2%(448/892)与25.3%(700/2 767), χ2=191.387]、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10.5%(94/892)与4.6%(126/2 767), χ2=42.749]、早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0%(143/892)与7.6%(210/2 767), χ2=11.295]、低血糖症[14.2%(127/892)与8.9%(247/2 767), χ2=20.73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5.7%(140/892)与7.0%(193/2 767), χ2=62.002]的发生率较高( P值均<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P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OR=1.695,95% CI:1.043~2.755, P=0.03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OR=1.389,95% CI:1.066~1.809, P=0.015)、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OR=1.368,95% CI:1.081~1.731, P=0.009)、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 OR=1.593,95% CI:1.054~2.407, P=0.027)、早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OR=1.950,95% CI:1.127~3.375, P=0.017)、低血糖症( OR=1.455,95% CI:1.074~1.970, P=0.016)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OR=1.799,95% CI:1.260~2.568, 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是3~4级IVH的独立保护因素( OR=0.659,95% CI:0.461~0.941, P=0.022)。 结论:HDP对极早产儿生后多系统功能状态均产生影响,可增加呼吸、血液及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重度IVH的保护性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 t=3.384, 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 t=-2.640, 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失败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 +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 +6周195例(18.8%),29~31 +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 +6周、29~31 +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718、1.847、4.003、6.712、1.948,95% 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 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 OR=4.436、26.393、1.998、4.545,95% 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 P<0.05)。 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其对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胎龄<32周极早产儿的主要早产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患儿住院期间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等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ino-Northern Neonatal Network,SNN)50家参与单位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胎龄<32周单胎极早产儿。根据早产的主要原因分为6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绒毛膜羊膜炎、产前出血和其他原因。采用 χ2检验、 t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早产原因组极早产儿的人口学特征、围产期情况,以及各导致早产的因素对患儿主要不良结局[院内死亡、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或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影响。 结果:(1)研究期间共纳入胎龄<32周单胎极早产儿5 351例,其中男性2 971例(55.5%),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682例(12.7%)。(2)5 351例极早产儿的早产原因依次为母体HDP(1 569例,29.3%)、自发性早产(1 450例,27.0%)、PPROM(1 174例,21.9%)、绒毛膜羊膜炎(599例,11.2%)、产前出血(361例,6.7%)及其他原因(198例,3.7%)。其中682例超早产儿的早产原因依次为自发性早产(236例,34.6%)、PPROM(145例,21.3%)、HDP(121例,17.7%)、绒毛膜羊膜炎(116例,17.0%)、产前出血(44例,6.5%)及其他原因(20例,2.9%)。HDP组出生体重最低[1 200 g(1 000~1 400 g), Z=437.20, P<0.001],而SGA[20.0%(314/1 569)]、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80.2%(1 258/1 569)]、母亲年龄≥35岁[38.0%(597/1 569)]及剖宫产比例[94.3%(1 480/1 569)]最高( χ2值分别为899.77、107.34、61.15和1 162.15, P值均<0.001)。绒毛膜羊膜炎组出生胎龄最低[29周(28~31周), Z=76.75, P<0.001];产前出血组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最高[15.5%(56/361), χ2=29.25, P<0.001]。(3)HDP组死亡、Ⅲ~Ⅳ级IVH和EOS发生率最低,而绒毛膜羊膜炎组最高[分别为4.9%(77/1 569)与13.9%(83/599)、5.2%(82/1 569)与14.7%(88/599),以及27.5%(432/1 569)与60.2%(361/599), χ2值分别为104.93、90.97和217.43, P值均<0.001]。HDP组EUGR和中-重度BPD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0%(746/1 569)和7.9%(118/1 569), χ2值分别为210.55和27.58],住院时间最长[42 d(31~54 d), Z=54.11]( P值均<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P是中-重度BPD( OR=2.413,95% CI:1.462~3.981)和EUGR( OR=2.587,95% CI:1.854~3.610)的独立危险因素;绒毛膜羊膜炎是死亡( OR=2.126,95% CI:1.026~4.406)、Ⅲ~Ⅳ级IVH( OR=2.016,95% CI:1.050~3.871)和EOS( OR=3.846,95% CI:2.677~5.525)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 结论:胎龄<32周极早产儿的首位早产原因是母体HDP。胎龄越大,由该原因导致早产的患儿越多。HDP母亲所产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EUGR和中-重度BPD发生率较高。绒毛膜羊膜炎更多见于较小胎龄的极早产儿,其死亡、早发脓毒症、Ⅲ~Ⅳ级IVH等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32.8±32.9)min(90~190 min)。术后24 h的血肿清除率为(80.6±10.6)%。1例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GOS为(3.2±1.1)分(1~5分),mRS为(3.6±1.6)分(1~5分)。随访期间发生脑积水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远期脑积水发生率低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 105 例,根据产后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n=50)、预防组(常规治疗+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n=55).比较两组早产儿BPD发生情况及分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比较颅内出血(IC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败血病和视网膜病变(ROP)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 48 h后,观察两组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和吸氧浓度(FiO2)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变化.结果:预防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BPD轻度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预防组早产儿高血压、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PaO2、OI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FiO2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血清TNF-α、IL-6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预防组早产儿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可预防BPD发生及降低BPD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有关.另外,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还可降低ICH、PVL、败血病和ROP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