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愈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圣愈汤作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百首之一,出自金代医家李东垣《兰室秘藏》,具有补气养血之功.自金元以来被各大医学名家运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圣愈汤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及梳理,发现其药理活性广泛,主要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增加骨髓造血细胞的产生、刺激血细胞的增殖和释放三方面来发挥补血作用,并通过提高骨髓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增加T淋巴细胞的表达,实现机体的免疫调节.除此之外,圣愈汤还可以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脑外伤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圣愈汤在现代临床上应用广泛,多见于循环、骨科、内分泌、妇科、神经、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故本文通过对圣愈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为圣愈汤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以期为圣愈汤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舱室内颅脑爆震伤后大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舱室内轻型颅脑爆震伤(bTBI)后早期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起爆器引爆模拟舱室内的点爆源,建立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致伤的大鼠bTBI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bTBI组(18只),bTBI组又分为3,24,72 h亚组,每亚组6只。爆炸过程中测量大鼠头部的冲击波压力变化;于bTBI后3,24,72 h观察爆后大鼠的一般状况;心脏穿刺取血,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对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SBDP-145)和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头部冲击波压力曲线最大峰值为(818.2±33.3)kPa,持续时间约为1 000 μs。爆后大鼠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被毛无光泽,食欲下降。大体观察可见脑组织明显肿胀,脑表面血管增粗,部分有少量的斑片状出血,但未见明显的脑挫裂伤。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的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血清IL-6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55.3±10.7)pg/ml、(171.3±25.3)pg/ml和(155.6±18.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116.3±7.3)pg/ml]明显升高( P<0.05);NSE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2.0±1.0)ng/ml、(11.0±1.0)ng/ml和(11.0±1.2)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8.1±0.5)ng/ml]明显升高( P<0.05);S100-β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71.9±10.7)pg/ml、(58.0±11.5)pg/ml和(56.5±12.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35.2±2.5)pg/ml]明显升高( P<0.05);SBDP-145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29.4±2.8)ng/ml、(24.5±4.8)ng/ml和(20.7±2.1)ng/ml,仅bTBI 3 h亚组较正常对照组[(20.9±1.2)ng/ml]明显升高( P<0.05);Tau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41.4±11.7)pg/ml、(189.5±28.2)pg/ml和(179.1±32.5)pg/ml,较正常对照组[(97.8±5.9)pg/ml]明显升高( P<0.05)。 结论:轻型bTBI大鼠的血清IL-6、NSE、S100-β、SBDP-145及Tau水平在早期呈不同程度上升,可为血清标志物用于轻型bTB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JNK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HA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DHA组大鼠通过视交叉池内注射自体血(0.3 mL)法建立SAH模型,DHA干预组大鼠在SAH模型建立后3 h给予腹腔注射DHA(35 mg/kg),假手术组大鼠在视交叉池内注射0.3 mL 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各组大鼠均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估;利用TUNEL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使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4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3.60, P<0.05),模型组[(8.67±1.37)分]及DHA干预组[(13.67±1.51)分]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00±0.00)分]及假手术组[(17.67±0.52)分](均 P<0.05),DHA干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模型组( P<0.05)。(2)TUNEL染色结果显示,4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76, P<0.05),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55.67±5.28)个]高于对照组[(25.83±7.06)个]和假手术组[(25.50±6.72)个](均 P<0.05),DHA干预组[(35.17±5.78)个]细胞凋亡数量低于模型组( 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00, P>0.05)。4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p-JNK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8,5.69,5.39,均 P<0.05)。对照组大鼠Bcl-2、p-JNK蛋白水平及Bax/Bcl-2比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模型组大鼠p-JNK蛋白水平(1.93±0.25)及Bax/Bcl-2比值(2.05±0.86)均高于假手术组[(1.42±0.33),(1.05±0.26)](均 P<0.05),Bcl-2蛋白水平(1.04±0.23)低于假手术组(1.61±0.16)( P<0.05);DHA干预组大鼠p-JNK蛋白水平(1.43±0.33)及Bax/Bcl-2比值(1.19±0.30)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Bcl-2蛋白水平(1.42±0.28)高于模型组( P<0.05)。 结论:DHA能够抑制p-JNK的激活,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并改善SA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鞘氨醇激酶1在丙烯酰胺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过表达在丙烯酰胺(ACR)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将纯度为99%的ACR用生长液制备成浓度为1.25、2.5 mmol/L溶液;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NC组加入(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溶液[SphK1特异性激活剂,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终浓度为100 nmol/L]。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和2.5 mmol/L的ACR溶液,染毒24 h。SphK1激活剂组在实验组染毒浓度的基础上,每个染毒浓度分别加入PMA溶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一致。各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的表达含量;CCK-8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33342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细胞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在1.25和2.5 mmol/L浓度的SphK1蛋白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2.5 mmol/L浓度SphK1激活剂组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在ACR 1.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早期凋亡、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晚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phK1过表达可以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芍药苷激活自噬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能力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芍药苷激活自噬对PD小鼠运动能力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药苷组和芍药苷+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后3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制备成亚急性PD模型,期间芍药苷组和芍药苷+3-MA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芍药苷[30 mg/(kg·d)]和芍药苷[30 mg/(kg·d)]+3-MA[2 mg/(kg·d)]。第8天时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运动能力,之后取中脑黑质,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LAMP2A、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小鼠的爬杆时间明显缩短,悬挂实验评分明显升高,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H阳性细胞数及LAMP2A、LC3-Ⅱ表达明显升高,α-Syn表达明显减少,LAMP2A、LC3-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芍药苷组比较,芍药苷+3-MA组小鼠的爬杆时间明显延长,悬挂实验评分明显降低,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H阳性细胞数及LAMP2A、LC3-Ⅱ表达明显减少,α-Syn表达明显升高,LAMP2A、LC3-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芍药苷通过诱导自噬清除α-Syn,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炎症、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共同致病机制。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LC-PUFAs)作为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疾病时涉及多个过程,深入挖掘其与病理机制间的关系,或许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现对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对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机制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具有类似发病机制的视网膜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灯盏花素抑制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上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通路抑制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具体机制。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素组。应用Dixon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干湿重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评价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含水量、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Nrf2/HO-1通路关键蛋白[Nrf2、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表达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性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 结果:灯盏花素组造模后24 h大鼠mNSS评分[(8.12±1.76)分比(9.89±1.64)分, t=2.549, P<0.05]和脑组织含水量[(80.01±2.12)%比(83.88±5.74)%, t=2.187, P<0.05]均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能够抑制GRP78(4.07±0.68比5.74±0.98, t=4.850, P<0.05)、CHOP(1.01±0.18比1.38±0.21, t=4.634, P<0.05)、Caspase-12(0.55±0.11比1.11±0.13, t=10.391, P<0.05)和Caspase-3(0.77±0.12比1.10±0.21, t=4.726, P<0.05)蛋白表达并减轻神经细胞凋亡(24.26±4.38比32.14±6.87, t=3.350, P<0.05),同时上调Nrf2(胞核)(0.21±0.04比0.15±0.03, t=4.157, P<0.05)、HO-1(0.31±0.05比0.21±0.05, t=5.941, P<0.05)和NQO-1(0.27±0.05比0.20±0.00, t=4.159, P<0.05)。 结论:灯盏花素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改善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于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选取16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剩余34只采用侧向液压打击(lateral fluid percussion, LFP)法进行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从建模成功的大鼠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6只作为脑损伤对照组(不进行高压氧治疗),另选16只颅脑损伤大鼠作为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于造模后6 h进行高压氧治疗,连续4周。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并比较3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阳性细胞数以及海马部位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对照组大鼠所用时间最短,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用时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穿越站台区域的次数在假手术对照组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在站台附近的运动轨迹较密集,在目标象限的运动时长和运动距离较长。脑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高于高压氧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细胞凋亡最少。ChAT阳性细胞数在假手术对照组数量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胞平均截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大鼠海马区HIF-a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对照组最多,高压氧治疗组次之,假手术对照组几乎无棕色细胞;3组大鼠大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在假手术对照组最低,高压氧治疗组次之,脑损伤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存活状况,减少细胞凋亡和HIF-1α表达,提高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能够减轻局部脑水肿,促进大鼠血脑屏障的恢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croRNAs在各种麻醉剂诱导的神经毒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MicroRNAs(miRNAs)是小的单链非编码RNA,与靶信使RNA(mRNA)结合导致基因表达改变。儿童在早期或晚期宫内生活中暴露于麻醉剂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和成年后长期的神经认知能力下降,这可能与多种机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神经发生有关,其中miRNAs在此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RNAs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包括全身麻醉在内的内外环境刺激反应中其表达存在差异。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布比卡因和氯胺酮等超过40个miRNA被证实在麻醉诱导的神经毒性中具有调节作用。旨在对不同麻醉剂可诱导miRNAs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治疗大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DEACMP组、HBO组,每组30只。DEACMP组和HBO组大鼠依照静态吸入染毒法建立DEACMP模型。每组大鼠又分为染毒前及染毒后3、7、14、21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染毒前后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利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及脑组织中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以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和HBO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从染毒后第7天开始明显改善(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大鼠脑组织中NLRP3、ASC、AIM2以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上述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通过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DEACMP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