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JNK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HA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DHA组大鼠通过视交叉池内注射自体血(0.3 mL)法建立SAH模型,DHA干预组大鼠在SAH模型建立后3 h给予腹腔注射DHA(35 mg/kg),假手术组大鼠在视交叉池内注射0.3 mL 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各组大鼠均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估;利用TUNEL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使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4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3.60, P<0.05),模型组[(8.67±1.37)分]及DHA干预组[(13.67±1.51)分]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00±0.00)分]及假手术组[(17.67±0.52)分](均 P<0.05),DHA干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模型组( P<0.05)。(2)TUNEL染色结果显示,4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76, P<0.05),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55.67±5.28)个]高于对照组[(25.83±7.06)个]和假手术组[(25.50±6.72)个](均 P<0.05),DHA干预组[(35.17±5.78)个]细胞凋亡数量低于模型组( 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00, P>0.05)。4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p-JNK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8,5.69,5.39,均 P<0.05)。对照组大鼠Bcl-2、p-JNK蛋白水平及Bax/Bcl-2比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模型组大鼠p-JNK蛋白水平(1.93±0.25)及Bax/Bcl-2比值(2.05±0.86)均高于假手术组[(1.42±0.33),(1.05±0.26)](均 P<0.05),Bcl-2蛋白水平(1.04±0.23)低于假手术组(1.61±0.16)( P<0.05);DHA干预组大鼠p-JNK蛋白水平(1.43±0.33)及Bax/Bcl-2比值(1.19±0.30)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Bcl-2蛋白水平(1.42±0.28)高于模型组( P<0.05)。 结论:DHA能够抑制p-JNK的激活,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并改善SA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代谢组学的蒙药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红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灌胃56°牛栏山二锅头白酒8 ml/kg制备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灌胃护肝片0.36 mg/kg,红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476 7、1.430 1、4.290 3 g/kg的红花提取液,1次/d,连续21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T、GOT、TG、ALP2酶含量,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讨蒙药红花水提物治疗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GPT[(42.11±6.58)U/L、(42.38±6.58)U/L比(49.96±10.70)U/L]、GOT[(104.81±14.70)U/L、(102.91±23.65)U/L比(159.66±53.69)U/L]水平降低( P<0.05或 P<0.01),TG[(0.85±0.29)U/L、(0.85±0.23)U/L比(0.62±0.21)U/L]、ALP2[(104.53±13.53)U/L、(100.30±17.28)U/L比(77.13±12.54)U/L]水平升高( P<0.05或 P<0.01);聚类分析、PCA与OPLS-DA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红花水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区分。在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共获得20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红花水提物可下调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亚麻酸甘油三酯水平,上调TG、棕榈酸、溶血磷脂类、棕榈酰乙醇酰胺、肾上腺素、鞘氨醇、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10个内源性代谢产物。 结论: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可能与调节内源性代谢产物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α-亚麻酸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改善肠道代谢微环境稳态抑制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理进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低分子量代谢谱的影响,探索其对新生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式。方法: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NEC+DSLNT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人工喂养,NEC组和NEC+DSLNT组以3次/d的频率进行缺氧(950 mL/L氮气,10 min)/冷刺激(4 ℃,10 min)、连续3 d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NEC+DSLNT组在特殊配方奶中添加300 μmol/L DSLNT。造模72 h时处死所有存活大鼠,采集回结肠部位肠内容物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型四级杆Orbitrap质谱仪(UHPLC-QE-MS)的非靶向代谢组检测,末端回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代谢组数据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以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值>1和 t检验中 P<0.05筛选两两比较的组间差异代谢物。 结果:DSLNT降低NEC发生率和NEC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3.0(2.0,3.0)分比1.0(1.0,2.0)分, P<0.01],并可有效抑制炎症浸润。基于UHPLC-QE-MS代谢组检测结果建立的OPLS-DA模型能较好地对NEC组和对照组、NEC+DSLNT组和NEC组实现分离。NE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64个差异代谢物(OPLS-DA模型的VIP值>1且 P<0.05),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288.0%, P=0.028)、黄嘌呤(+372.1%, P=0.007)、L-精氨酸(+233.1%, P=0.027)、L-亮氨酸(+232.7%, P=0.015)、N-乙酰神经氨酸(-41.6%, P=0.014)等,这些代谢物可映射到34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其中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为NEC主要扰动的代谢通路。NEC+DSLNT组与NEC组之间存在1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D-甘露糖(-73.5%, P=0.032)、黄嘌呤(-63.4%, P=0.008)、亚油酸(+137.9%, P=0.04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78.2%, P=0.005)等,这些差异代谢物可映射到7条代谢通路,其中亚油酸代谢为DSLNT主要影响的差异代谢通路。两种比对策略中重合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8个,其在NEC中的变化趋势在DSLNT给药组中均出现显著逆转。 结论:DSLNT能显著缓解缺氧/冷刺激造成的新生大鼠NEC病理损伤,该保护作用与其改善NEC造成的肠内容物代谢谱偏移、调节亚油酸代谢通路有关。DSLNT的早期预防性补充对维护新生儿肠道稳态、预防NEC病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十二碳六烯酸联合顺铂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顺铂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协同抗肿瘤机制。方法:构建28只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每组7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HA、顺铂和顺铂+DHA处理,治疗2周,观察裸鼠生长状况,记录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标本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survivin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各组标本NF-κB/p65、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结束3 d后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3±0.25)cm 3、(2.32±0.19)cm 3、(1.00±0.08)cm 3、(0.50±0.15)cm 3,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314.050,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大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02)。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重量分别为(2.86±0.34)g、(2.14±0.22)g、(1.43±0.18)g、(0.73±0.03)g,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570,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大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01)。HE染色发现,各给药组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联合组更加明显。对照组、DHA组、顺铂组及联合组凋亡率分别为(3.89±1.03)%、(7.46±0.81)%、(14.85±1.10)%、(24.68±1.1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5.620,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低于联合组(均 P<0.001)。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9±0.027、0.312±0.032、0.258±0.031、0.163±0.03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8.050,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高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18)。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surviv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040、0.366±0.052、0.305±0.027、0.197±0.0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5.135,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高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12)。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NF-κB/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2±0.020、0.780±0.040、0.560±0.040、0.350±0.03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468.705,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高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26)。对照组、DHA组、顺铂组、联合组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0.050、0.760±0.020、0.510±0.030、0.280±0.04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 099.107, P<0.001),对照组、DHA组及顺铂组均高于联合组( P<0.001; P<0.001; P=0.030)。 结论:DHA联合顺铂可协同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可能与下调survivin、NF-κB/p65的表达诱发凋亡,并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期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POCD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长期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6只,8周龄,体重18~24 g,按照体重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4):对照饲料组(C组)、ω-3 PUFAs组(ω组)、对照饲料+POCD组(C+P组)和ω-3 PUFAs+POCD组(ω+P组)。ω组和ω+P组给予特制ω-3 PUFAs饲料[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4 g/100 g,二十碳五烯酸(EPA)0.03 g/100 g]喂养12周,C组和C+P组给予对照饲料喂养12周。12周喂养结束后,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手术的方法制备小鼠POCD模型。造模后第1和3天进行条件恐惧实验和Y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DHA和EP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和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β和IL-6含量。 结果:与C组比较,ω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mBDNF/pro-BDNF比值升高( P<0.05),轮替正确率、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IL-1β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P组小鼠DHA与E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减少,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IL-1β和IL-6含量升高,mBDNF/pro-BDNF比值降低( P<0.05);与C+P组比较,ω+P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升高,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减少,海马IL-1β和IL-6含量降低,mBDNF/pro-BDNF比值增加( P<0.05)。 结论:长期摄入ω-3 PUFAs可改善POCD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升高mBDNF/pro-BDNF比值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十二碳六烯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联性,为DR人群筛查及其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温州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的2个附属医院年龄≥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由专业医师根据其眼底检查结果诊断为DR 83例(病例组)和单纯糖尿病114例(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1)以控制主要混杂因素的影响。DHA检测使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局部加权回归和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HA与DR的关联性,森林图显示各亚组间的异质性检验及与DHA交互作用的结果。结果::最终入选69对研究对象,其中DR患者的DH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3.68, P<0.001),DHA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DR患病风险平均降低53%( OR:0.47;95% CI:0.30,0.73),提示DHA与DR患病风险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吸烟及饮酒均不会明显改变DHA与DR间的关联性( P>0.05)。 结论::DHA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保护因素,并有可能可以用于DR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并指导其二级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机制探讨: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之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剂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近年来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心血管高危以上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却未获一致性结论,从而引发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心血管系统不同影响的争议。尽管如此,近年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高剂量EPA用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甘油三酯升高的心血管高危/极高危患者的治疗,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肺灌洗成功治疗一例儿童外源性类脂性肺炎引起呼吸衰竭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认识儿童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临床特点以及全肺灌洗的疗效。方法: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收治的1例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患儿,观察全肺灌洗和激素治疗疗效,并以“全肺灌洗”“儿童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xogenous lipoid pneumonia”“whole lung lav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5月龄,因呼吸衰竭收住PICU,追问病史,患儿生后每日被喂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时呛咳。生长发育缓慢。入院查体:口唇青紫,气促伴三凹征。入院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回收乳白色浑浊液体,上层有黄色油性物质。诊断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予全麻下全肺灌洗,激素抗炎等治疗后2周后顺利撤离呼吸机。文献检索共2篇,1例患儿全肺灌洗后好转,1例全肺灌洗后短暂好转,最终因合并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死亡。结论:儿童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临床较罕见,重症患儿给予全肺灌洗、激素治疗可改善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肠内营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对神经重症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通过分析早期肠内营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于神经重症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对尘螨变应原特异性抗体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过敏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在治疗早期对患者免疫指标和代谢水平的影响,深入了解SCIT治疗在调节免疫反应和代谢水平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接受尘螨过敏原SCIT的受试者40例,其中单螨制剂治疗(single mite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M-SCIT)和双螨制剂(double mite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DM-SCIT)治疗受试者各20例。本研究检测了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尘螨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同时进行了肺功能检查,并通过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ACT)和用药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s,TM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随访,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进行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经SCIT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VAS总分(SM-SCIT: Z=-2.298, P<0.05;DM-SCIT: Z=-3.411, P<0.001)显著下降;ACT总分(SM-SCIT: Z=-2.054, P<0.05;DM-SCIT: Z=-2.014, P<0.05)和总用药评分(SM-SCIT: Z=-3.799, P<0.000 1;DM-SCIT: Z=-3.474, P<0.001)显著升高,此外,双螨治疗组MMEF75/25值显著升高( t=-2.253, P<0.05)。单螨治疗组的sIgE无明显变化( P>0.05),Der p、Der f、p 1、p 2、f 2和p 21组分sIgG 4水平均显著升高( Z分别为-2.651、-3.771、-2.949、-2.912、-2.725、-2.128、-3.285, P均<0.05);双螨治疗组的 Der p 2、f 2、p 7和p 23 组分sIgE( Z分别为-1.965、-2.028、-2.406、-2.134, P均<0.05)和Der p、Der f、p 1、p 2、f 1、f 2、p 10、p 21和p 23组分sIgG 4水平均显著升高( Z分别为-3.808、-3.845、-3.061、-2.688、-2.464、-3.211、-2.371、-2.091、-2.427, P均<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治疗初期,SM-SCIT治疗后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5,9,12-十八碳三烯酸、5(S)-羟化二十烷四烯酸、二高-γ-亚麻酸显著升高( Z分别为-2.191、-2.497、-1.988、-2.090、-2.19、-2.803、-2.073, P均<0.05);DM-SCIT组治疗后5(S)-羟化二十烷四烯酸显示升高,α-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一烯酸显著下降( Z分别-1.988、-2.090、-2.497、-1.988, 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四烯酸与尘螨特异性IgG 4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0.499, P<0.05),α-亚麻酸、5,9,12-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与尘螨der p 2的ΔsIgG 4( r分别为0.451、0.420、0.474, P均<0.05)呈正相关。 结论:SCIT期间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两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