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肌肉阻滞剂及其拮抗剂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治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围手术期药物严重过敏反应起病隐匿而迅速,可以危及生命,常使得手术被迫终止。目前认为,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中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s)。随着麻醉学和外科医学的进步,全球麻醉及手术量越来越大,NMBAs使用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超敏反应发生风险也随之越来越高。临床使用NMBAs的同时,也常会用到其拮抗剂,如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过敏报道。由于NMBAs及其拮抗剂引起过敏的机制复杂,不易确诊,且NMBAs之间交叉反应性强,因此,常难以选择替代药物。本文阐述了这些药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方法与流程、急性期治疗以及预防方案的相关新近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ESPB组(48例)和TPVB组(49例)。ESP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ESPB,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PVB,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拔管时,两组患者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24、48 h,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 P<0.05)。推入手术室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切皮时、拔管后,TPVB组的HR、MAP水平均低于ESPB组(均 P<0.05)。 结论:肾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的镇痛效果更好,总体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能否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改善桥血管流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接受OPCABG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eft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group, LSGB)分为LSG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LSG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SGB, C组患者未接受LSGB;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西地兰、艾司洛尔等抗心律失常情况及桥血管的流量,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LSGB组比较,C组术中利多卡因、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中胺碘酮、西地兰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SGB组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大隐静脉-后降支、大隐静脉-回旋支的桥血管流量高于C组( P<0.05),而两组患者大隐静脉-前降支、大隐静脉-对角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的桥血管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全麻联合LSGB可以明显减少OPCABG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减慢心率、改善桥血管流量,但对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患者腹腔镜肾切除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肾切除术麻醉的优化效果。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23年4月至10月本院择期/限期拟行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肾切除术老年患者70例,年龄60~80岁,BMI 22~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凭全静脉麻醉组(ESPB组),每组35例。两组采用相同全凭静脉麻醉方案,ESPB组全麻后在T 11水平实施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穿刺成功后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术后24 h时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后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TIVA组相比,ESPB组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补救镇痛率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腹腔镜肾切除术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镇痛方案应用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B组(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PCIA组)、C组(艾司氯胺酮PCIA组)、D组(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组)。4组患者均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及术后2、6、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48 h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水平,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刻组间比较,D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余3组( P<0.05),B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C组( P<0.05),C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 P<0.05)。4组患者术后48 h NPY和SP水平均高于麻醉前( P<0.05);4组患者麻醉前NPY和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 h D组患者NPY和SP水平均低于其余3组( P<0.05),B组患者均低于A组和C组( P<0.05),C组患者均低于A组( 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更有效地抑制疼痛介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腰方肌阻滞(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8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案,联合组采用QLB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5 min(T 1)、诱导时刻(T 2)、插管时刻(T 3)、插管后1 min(T 4)、切皮建立气腹时(T 5)、切皮建立气腹后5 min(T 6)、拔管时(T 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标准(MMSE)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 h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T 1~T 4时间点SBP、DBP和HR均呈下降趋势,T 4~T 7时间点呈上升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T 4、T 5和T 6时间点SBP、DBP和HR低于丙泊酚组(均 P<0.05)。联合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均 P<0.05)。拔管后,联合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丙泊酚组( P<0.05)。联合组术后1、12、24、48 h时点VAS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均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丙泊酚,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局部神经阻滞组(局麻组)和罗哌卡因局部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组(局麻+静脉泵入组)。局麻组:按照1 μg/kg的剂量将右美托咪定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15 ml+0.375%罗哌卡因15 ml局部注射,同时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手术结束;局麻+静脉泵入组:按照1 μg/kg的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 min后将0.375%罗哌卡因30 ml局部注射,同时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危险性分级、手术时间),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 0)、麻醉完成时(T 1)、手术开始时(T 2)、麻醉后15 min(T 3)、麻醉后30 min(T 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24 h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0、3、6、9、12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局麻+静脉泵入组患者T 2、T 3心率低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6.70±6.47)次/min,(53.83±5.07)次/min比(74.98±5.40)次/min,均 P<0.001];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局麻+静脉泵入组T 2、T 3心率低于T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2.50±7.14)min/次,(53.83±5.07)min次/比(72.50±7.14)次/min,均 P<0.001]。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组间和组内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局麻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局麻+静脉泵入组[(5.2±1.1)min比(12.5±0.7)min, P=0.010],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局麻+静脉泵入组[(742.5±3.5)min比(631.0±1.4)min, P=0.010];局麻组术中镇痛效果为优、良、差者分别为38(95%)、2(5%)和0例(0);局麻+静脉泵入组分别为30(75%)、8(20%)和2例(5%),2组镇痛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41, P=0.038);局麻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局麻+静脉泵入组[(9.5±0.7)分比(7.0±1.4)分, P=0.030];局麻+静脉泵入组术后0、3、6、9、12 h VAS评分均高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局麻组内术后上述5个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局麻+静脉泵入组术后9、12 h的VAS评分高于术后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697, P=0.410)。 结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局部注射的麻醉效果强于罗哌卡因局部注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建议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局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方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脊髓损伤是脊柱侧弯矫形术最危险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术中唤醒试验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因此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目前尚无脊柱侧弯手术唤醒试验麻醉方案的指南推荐。文章就脊柱侧弯矫形术唤醒试验中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吸入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及右美托咪定等进行综述,旨在呈现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的理想麻醉方案,提高该类手术的麻醉质量和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免疫炎症反应、PGE 2、SP、5-HT表达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观察组于左侧第6颈椎水平在超声引导下行SGB干预,注入0.5%罗哌卡因7 ml,对照组于同一部位超声引导下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干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 1)、插管前(T 2)、插管后即刻(T 3)、切皮时(T 4)、拔管时(T 5)测定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细胞免疫状态、前列腺素E 2(PGE 2)、P物质(SP)、5-羟色胺(5-HT)表达、脑氧代谢指标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 结果:⑴血流动力学:两组T 1、T 5时刻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 2、T 3、T 4时刻HR、MAP低于对照组( P<0.05)。⑵炎症及免疫状态:两组T 1、T 5时刻IL-2、IL-18、TNF-α、CD3 +、CD4 +、CD8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 2、T 3、T 4时刻IL-2、IL-18、TNF-α、CD8 +低于对照组,CD3 +、CD4 +高于对照组( P<0.05)。⑶疼痛介质及脑氧代谢指标:两组T 1、T 5时刻PGE 2、SP、5-HT表达及SjvO 2、Da-jvO 2、CEO 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 2、T 3、T 4时刻PGE 2、SP、5-HT表达及Da-jvO 2、CEO 2低于对照组,SjvO 2高于对照组( P<0.05)。⑷认知功能:术前1 d、术后5 d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3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SGB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机体炎症应激及免疫抑制作用,减少疼痛介质释放,同时改善脑氧代谢,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压力-应变环技术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左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运用压力-应变环(PSL)技术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前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21年5-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共24例。患者行右桡动脉穿刺有创测压,随即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4水平胸椎旁神经阻滞,在阻滞前、阻滞后20 min均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并评价阻滞前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及局部节段心肌做功指数(MWI)、心肌做功效率(MWE)的变化。结果:行双侧TPVB后,患者心率减慢[(69.13±10.72)次/min比(65.46±9.66)次/min, P=0.01],左室流出道血流量下降[(13.86±2.83)ml比(12.72±2.60)ml, P=0.017];患者左心室17节段中运动减弱及运动消失的节段MWI明显增加[运动减弱节段(1 175.76±206.64)mmHg%比(1 349.38±462.35)mmHg%, P=0.004;运动消失节段(684.94±251.39)mmHg%比(965.35±384.33)mmHg%, P=0.001];左心室运动减弱及运动消失的节段MWE增加[运动减弱节段(87.79±7.46)%比(90.35±6.39)%, P=0.029;运动消失节段(70.24±18.03)%比(80.15±16.65)%, P=0.021]。双侧TPVB后,患者左心室17节段中运动正常的节段MWI、MWE及左心室射血分数、GLS、GWI、GCW、GWW、GWE无明显变化(均 P>0.05)。 结论:基于PSL技术观察OPCABG患者TPVB前后左心室做功的变化,发现TPVB对冠心病患者缺血节段心肌做功有改善作用,可为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