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失信行为后果认知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失信行为后果的认知情况,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对广西17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 200名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员科研失信行为后果的认知情况,从年级、文化程度、科研经历、论文发表经历、科研诚信培训经历和科研诚信知识水平等方面分析影响学员认知的因素。结果:学员科研失信行为后果严重性认知有待提高,2020级、2021级、硕士及以上学历、主持过科研项目、参加过科研诚信培训、科研诚信知识水平高分组的学员科研失信行为产生影响的认知得分较高。结论:培训基地应加强学员科研诚信教育,提高学员对科研诚信的认同感及科研失信行为后果严重性的认识,树立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的信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科研诚信治理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科技部查处通报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特征规律,探讨加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的对策。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国家科技部公开通报的20批次555例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通报为研究对象,对涉案论文情况、地区分布、科研失信行为以及惩戒措施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数据造假为最常见的科研失信问题,占47.39%。山东省为通报案例最多的省份,占50.81%。27.67%的通讯作者受到5项惩戒措施,26.28%的第一作者受到6项惩戒措施,惩戒措施中,停报各项科研项目的比例最高,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受到此项惩戒分别占87.60%和91.42%,停报年限为5年的通讯作者占全部年限的49.24%,第一作者占57.48%。结论:推动医学科研诚信治理要加强医学期刊监督、促进地区交流,鼓励主动纠错,完善科研诚信数据库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310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一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学术失信行为现状,加强医疗机构科研诚信建设。方法: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度转载的310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对案件论文基本情况、涉及失信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单位的处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批问题论文分布广泛,个别地区医疗机构尤为突出、市级医疗机构相对较多,论文涉嫌违规行为集中在伪造研究过程、伪造篡改数据,买卖、代写代投,不当署名3个方面。论文失信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结论:从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个方面,建设学术不端预防长效机制,以便从体制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学术诚信承诺网签法在科研论文管理中的运行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可有效体现医院科研论文管理水平的学术诚信承诺方法,以规避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纸质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纸签法)和院内网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网签法)两种不同方法对医务人员诚信承诺参与度、上报承诺书时间、提取/查找承诺书时间和论文纳入成果管理系统时间等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诚信承诺主动参与度比较 P<0.01,显示网签法能够激发第一作者履行学术诚信承诺的主动性、自觉性;两组上报承诺书时间、提取/查找承诺书时间均 P<0.01,显示网签法可以节省在各环节对接过程中等待或搁置的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两组论文纳入成果管理系统时间 P<0.05,这与网签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主动参与率呈正相关。 结论:网签法能够及时发现学术失信行为的危险因素,使不同形式的学术失信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对医院科研成果管理乃至助推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法具有参与度高、快速审批、依法取证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文本挖掘的我国2002—2021年科研诚信政策变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文本挖掘厘清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变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ST-CM6和SPSS软件,采用共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2021年国家颁布的297份科研诚信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经历了学术道德建设期(2002—2008年)、科研诚信建设期(2009—2015年)和学术环境优化期(2016—2021年)3个发展阶段,政策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快速发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逐步明晰,追责机制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措施更加有力。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协同治理的合力格局;科研失信事件和公众关注加速了科研诚信政策体系的完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成为科研诚信治理的工作指南。结论:应通过强化医学诚信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与医学成果查重;"严惩"与"善治"双管齐下等措施,不断提升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科研失信行为特征及处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国家科技部等三部委公布的医学科研失信行为案件开展整体和个案研究,总结案件所涉及科研失信行为及处理措施的特征,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为科研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处理各类科研失信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委公开通报的672起医学科研失信行为案件处理决定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案件的地区、单位类型、所涉及的科研失信行为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医院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该院科研失信人员所涉及科研失信行为与处罚年限间的规律与联系。结果:672起案件中,单位类型多集中在医院(536起);山东省通报的科研失信行为案件数量最多(48.96%)。科研失信行为中,365起(54.32%)案件存在伪造、篡改研究数据,324起(48.21%)案件存在买卖、代写论文,232起(34.52%)案件存在不当署名、擅自将他人列为论文作者,其他失信行为出现频次较少。处理措施中,7类科研失信行为所对应频次第一位的处理措施均为一定期限直至永久取消申报项目等资格。通过个案研究发现,A医院失信人员处罚年限与合并论文数量基本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类科研失信行为仍较为严峻,为进一步优化科研失信行为处理流程,未来科研产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论文审核与监督体系,公开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对科研失信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视情节轻重采取宽严相济的处理策略,并重视科研诚信教育引导;医学期刊应加强对科研失信行为的监督与惩戒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某三甲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通过调研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对科研诚信的行为态度、科研诚信发生的原因等,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和风险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科研诚信建设管理思路.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诚信政策认知、科研失信行为做法态度及失信原因等调查.结果 共回收问卷 1 385 份,有效问卷 1 253 份,男性 246 人,女性 1 007 人,年龄在 20~60 岁之间,平均年龄(37.98±8.97)岁.科研诚信相关政策平均知晓率为 39.44%.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失信行为风险点前三位为论文投稿、委托第三方服务、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根据不同调查对象涉及的科研工作不同,将违反科研行为规范态度调查内容根据基本资料中人员属性设定应答人群,共分为四组.科研诚信政策认知情况与第一组和第三组中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发表 SCI论文情况、科研诚信政策认知情况与第二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年龄、发表 SCI论文情况与第四组中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有关,其中与发表 SCI论文情况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科研诚信学习培训及政策知晓率不高,应进一步提高科研诚信政策认知度;科研活动关键环节仍存在风险和问题,需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的诚信管理;应树立科研人员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区块链技术在医院科研诚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2021 年 12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科研诚信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为加强科研诚信,必须在科研失信预防、科研失信惩戒、科研诚信管理上下更大功夫[1].目前,通过国家不断加大整治力度,科研诚信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但科研诚信问题仍时有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行为和知识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行为及知识掌握现状和所在学校科研诚信教育开展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地区四所医学院校的128名研究生开展调研,有效问卷123份.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科研诚信与科研诚信教育开展现状.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对科研诚信规范知识知晓率并不高,有意识无意识的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相关讲座或学术报告是诚信知识最佳获取渠道(61.48%),其次是学术道德和规范方面课程、网络宣传;95.90%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接受学术道德和规范方面的教育,68.03%的调研对象认为导师和辅导员在平时科研指导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诚信意识很有必要.结论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缺乏,呈碎片式,对诚信知识的获取渠道有限.亟需要在研究生中开展完备的学术诚信教育,以尽早培养研究者的科研诚信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域外医学领域科研不端防范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科研不端行为造成了科研工作者对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这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国家在科研领域的名誉声望.在分析中国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科研不端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梳理域外国家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一系列成熟经验,分别从建立以规范框架为基础的有效治理结构、明确法律法规中的科研失信界定标准、制定健康学术环境下的良好预防程序三方面对中国科研治理提出相应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医学领域科研工作健康开展,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