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情境载体的试题命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情境载体的试题命制关键在于对试题情境的选择及加工处理、对题干和问题的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避暗实验、用Ψ代替U修饰mRNA等为情境载体,结合教材生物工程主题,从科研论文和网站中查找素材,命制体现"四层"和"四翼"要求的试题,检测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建立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形成由10项一级指标、36项二级指标、95项三级指标的调查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再用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权威性,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及讨论后形成第二轮问卷,以同样的方式再次筛选和确定评价指标。两轮讨论后最终确定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最后用层次分析法和乘积法分别计算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经两轮咨询后,最终确立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和三级指标67个。专家权威程度为0.79,显示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较高。从显著性检验的角度来看, P值均小于0.01,说明咨询专家对指标评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满足要求,结果可取。 结论:此次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今后需与分级标准与方法、专家主观评估相结合,以检验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继续修正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MPH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设计一个全面的、可行的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结果:中山大学-广州市CD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针对实践时长2年以上的MPH探索构建了“4+N+综合评价”的实践体系,“4”代表基于实践的教学、专业实践、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参与和科研训练,分别培养MPH“公共卫生科学”“操作与实践”“人群健康管理”“卓越技能”能力。“N”代表拓展实践,培养MPH“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能力,以综合评价来评估培养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MPH“4+N+综合评价”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新疆某三甲医院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6—2021年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整体发展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为优化医院科研配置,提高科研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年内临床科室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均未达到1。2016—2021年临床科室全要素生产率不稳定,呈升降交替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范围在0.749~1.140之间。结论:医院临床科室科研效率整体不高,医院应实施多层面科研评价,形成科研动态评价体系,合理优化并监督科研资源的投入及利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科研意识,促进科研人员技术进步,进而提升科研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医院科室科研绩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医院科室科研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方法:在已构建的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赋值的基础上计算科室的相关数据,以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为投入指标,以论文、获奖、专利、出版专著、行业规范指南和成果转化为产出指标,以科室为评价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软件评价科室科研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等。结果:25个科室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04 8,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37 1,平均规模效率值0.428 3,其中7个科室总体有效,17个科室技术有效,7个科室规模有效。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科室科研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医院在构建合理人才梯队,给予充分科研时间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并完善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分级管理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医院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拟建立一套医院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管理部门在评价、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等方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医院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回顾性地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5周岁以下主系列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人才2015—2019年的科研相关数据,运用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对他们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对医院青年科技人才个体的有效评价,同时有利于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匹配的良性循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科研文献阅读是医学生需要尽早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文献阅读方法,为其日后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科研文献学习与交流"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选修过本课程的137名学生中,99.3%(136/137)的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对2020至2021年选修本课程的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88.9%(64/72)]和口头报告能力[66.7%(48/72)],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1.4%(37/72)],并使学生从同伴学习中获益[63.9%(46/72)]。本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独立课程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质量高水平医院的评价体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院评价是规范行为、保障质量的有力工具,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建立对标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医院评价体系,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基础。作者对相关政策及国内外主流医院评价体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关于多院区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建设、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国内外辐射影响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从医疗质量等7个方面初步探索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医院的评价体系,以期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在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中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成立科研小组,为初步构建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框架,初步筛选相应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从两轮结果的应答率、专家意见和专业性评判以评价各专家对该体系各敏感指标的积极性、权威性和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本研究经过第一轮16位专家和第二轮14位专家函询后,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权威系数为0.968~0.90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5个。结论:最终构建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用于实际工作中评价小儿血液科的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