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腰椎骨折椎弓钉固定伤椎体内植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评价椎弓钉固定骨水泥穿刺锥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的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椎弓钉固定复位后,应用骨水泥穿刺锥行伤椎"空腔"靶向穿刺,向椎体内植骨.评价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5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透视见椎弓根钉位置满意,手术时间(82.6±13.8)min、出血量(51.5±15.7)ml,随访(18.8±8.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7.2±1.3),(2.0±1.3),(1.0±1.3),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压缩率[(42.6±9.6)%,(2.1±1.5)%,(3.2±0.9)%,P<0.001]和局部后凸 Cobb 角[(24.1±5.5)°,(3.0±2.2)°,(3.2±2.1)°,P<0.001]均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伤椎内植骨均达骨性愈合,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装置的松动断裂.[结论]椎弓钉固定骨水泥穿刺锥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避免复位后高度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灌水量对核桃树生理、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水分是限制干旱区核桃产业提质增产的关键因子,然而不同水分供应下树体结构对核桃树生理、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不清楚.以'温185'核桃为实验材料,设置3组灌溉量,亏缺(DI)、保墒(CI)和过量灌溉(EI),测定不同树冠垂直高度(下、中、上)叶片水力性状、光合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含量、叶面积、枝条生长、果实形态和空壳瘪仁率.结果表明:(1)正午叶水势因灌溉量的减少而显著下降,且随树冠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树冠上部的正午叶水势相较于下部显著降低;(2)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随灌溉量的减少无显著差异;(3)灌溉量的减少未对叶片及细根的可溶性糖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核桃仁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且随树冠高度的增加而累积;(4)叶面积因灌溉量减少显著降低,胡伯尔值显著升高;灌溉量的减少未对果实形态产生显著影响,但会增加核桃的空壳瘪仁率,DI组相较于EI组的空壳瘪仁率上升了 87.9%,并且核桃树上部的空壳瘪仁率相较于下部升高了 41.8%.研究发现,核桃树通过提高胡伯尔值和减少叶面积,以维持稳定光合来抵御干旱,但树冠高度的增加带来的水力限制会加剧植株的水分胁迫,由此造成果实空壳瘪仁率的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幼穗形成期低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长白山北坡开展水稻孕穗关键期低温处理试验,建立低温对空壳率的影响模型,揭示水稻幼穗形成不同时段低温对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形成期低温对空壳率的影响多符合对数函数模型,温度越低,影响系数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长,空壳率越高.水稻结实率对幼穗形成中期(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低温反应最敏感,前期和后期次之.在幼穗形成期,低温持续2、3、5d处理,期间平均气温每降低1℃,水稻空壳率分别上升0.5、1.7和4.3个百分点;平均最低气温每降低1℃,空壳率分别上升0.4、1.8和4.5个百分点;持续2d低温的影响明显小于3d以上的.冷积温对空壳率的影响符合二次函数模型,在有害低温范围内,冷积温每增加10℃·d,空壳率平均上升8.5个百分点.持续3d平均气温降至21.6、18.0和15.0℃以下,或持续5d平均气温降至22.0、20.4和18.5℃以下,或冷积温在8、19和26℃-d以上,会依次发生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孕穗期障碍型冷害.东北地区水稻孕穗关键时期持续2d以内的低温天气不会导致中度和严重冷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黄鱼源溶藻弧菌的鉴定及其菌蜕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菌蜕是诱导PhiX 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LysisE)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表达后所获得无细胞内容物的细菌空壳.菌蜕生物安全性高,能以类似活菌方式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应答.[目的]对分离自患溃疡病大黄鱼肝脏中的病原菌株16-3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温控调节表达系统控制PhiX 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在该菌株中的表达来制备菌蜕,为防控鱼类溶藻弧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16-3进行鉴定;构建温控裂解质粒pBV220-LysisE,并将其电转至溶藻弧菌菌株16-3,形成重组溶藻弧菌菌株16-3(pBV220-LysisE);将不同起始浓度的重组溶藻弧菌培养物同时进行42℃升温诱导,比较其溶菌动力曲线和裂解效率的差异;在最佳条件下制备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电镜观察其形态与结构,采用倾注平板法测定冻干菌蜕中的活菌数.[结果]综合菌株16-3在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特性,确定其为溶藻弧菌;构建了温控裂解质粒pBV220-LysisE和重组溶藻弧菌菌株16-3(pBV220-LysisE);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制备的最佳条件是选择起始浓度OD600为0.3的菌液进行诱导,诱导3h后即可收获菌蜕,其裂解效率为96.9‰,但经冻干处理后的菌蜕无活菌残留;电镜观察发现菌株16-3菌蜕保持原细胞的基本形态,但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溶菌孔道,且由于细胞内容流失而使细胞表面发生皱缩.[结论]制备出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为其作为疫苗或疫苗递送载体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测量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椎体"空壳"的体积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常运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T11-L2),但目前对于固定后"空壳"现象只着重于影像学的发现,缺乏相关深入的临床研究.目的:探索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椎体"空壳"体积测量的新方法,评价不同"空壳"大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一科72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复位后存在椎体"空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射线片、CT及MRI),记录分析椎体前缘压缩程度、Cobb角、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复位相关并发症情况;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椎体"空壳"和伤椎的体积,计算空壳/伤椎体积比,随访观察椎体"空壳"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中,空壳/伤椎体积比<5%的有16例(A组),5%-10%有30例(B组),>10%的有26例(C组);②"空壳"愈合情况比较:A、B组"空壳"不愈合率显著低于C组(P < 0.05),但A,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比较:A、B、C组患者在复位前及复位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末次随访时A、B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显著高于C组(P < 0.05);④Cobb角比较:3组患者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目测类比疼痛评分:A、B组在复位后即刻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末次随访时要明显优于C组(P < 0.05);⑥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发现1例切口渗液,B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和1例螺钉松动, C组发现2例螺钉松动和1例单侧连接棒断裂,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提示,空壳/伤椎体积比>10%时,"空壳"不愈合发生率高,易出现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慢性腰背痛;椎体"空壳"体积的测量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制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蜕的三种方法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菌蜕(Bacterial ghosts)是一种只含有细菌内、外膜结构的细菌空壳,可作为新型疫苗和传递载体.本研究通过3种方式制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ity Escherichia coli,APEC)分离株DE17的菌蜕,评价不同的菌蜕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构建的溶菌质粒pBV220-E制备DE17菌蜕,对DE17菌株裂解率可达99.9%,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在DE17两端或中部形成可见的跨膜孔道,呈现典型的菌蜕结构.利用合成的细胞穿透肽MAP (KLALKLALKALKAALKLA)作用于DE17制备菌蜕,结果表明,10 mol/L的MAP可实现对OD600=0.1的DE17完全灭活,扫描电镜虽未看到明显的跨膜孔道,但细菌的膜结构呈现沟壑状,而构建的可表达MAP的溶菌质粒pBV220-MAP并不能实现对DE17的裂解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APEC菌蜕的制备方式,为进一步研究菌蜕疫苗和提高菌蜕疫苗的生物安全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油脂水平下DHA强化对饥饿鲤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饥饿是鱼类无法有效获取食物从而使机体呈现能量匮乏的特殊时期, DHA (Docosahexaenoic acid)作为大多数鱼饥饿后得以特别保留的高不饱和脂肪酸, 它对饥饿鱼体可能具有特殊的能量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研究设计了以下饲养试验: 先在6%与12%两个油脂水平下分别添加3%DHA制品, 形成基础组、基础-DHA组、高脂组和高脂-DHA组共4组试验饲料.将尾均重为(14.81±0.13) g的鲤360尾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鱼, 分别用以上4组饲料对进行饲喂, 饲养74d后, 每个养殖缸随机余留6尾鲤(Cyprinus carpio L.)进行饥饿, 36d后检测饥饿鲤体重、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①在同一脂肪水平下, DHA添加组饥饿鲤体重减重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DHA组(P<0.05); ②在2个油脂水平下DHA添加组饥饿鲤肝细胞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鱼体肥满度、空壳比率等生物学性状在各组饥饿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③在2个油脂水平下, DHA添加组饥饿鲤肌肉及肠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而饥饿鲤肝胰脏脂肪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④饥饿鲤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DHA添加组饥饿鲤体重、肝细胞直径以及肌肉及肠脂肪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显示出DHA的添加未能协助鲤有效抵御饥饿等不良环境的胁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2-2015-04手术治疗的41例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术前均在全身麻醉后进行体位复位,复位满意后,予以经皮置钉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统计其伤椎矫正情况和VAS评分、ODI指数等疗效指标.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72 min,平均(53.1±9.8)min;术中出血量为67-90 ml,平均(76.1±12.5)ml;患者术后住院3-7 d,平均(4.5±1.3)d.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41例患者经体位复位后,其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以及后凸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经钉棒撑开、内固定术后,其复位程度进一步改善(P<0.05).但术前体位复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50%者,内固定后的矫正效果亦显著差于体位复位后恢复≥50%者(P<0.05).而术后12个月时,其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丢失程度并未见显著增加.有2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伤椎内部"空壳样"变化,予以PVP行骨水泥强化治疗.结论 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创伤小、其伤椎矫正良好,安全可靠;但术前体位复位效果<50%者,术后矫正效果将受影响,应谨慎选择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和正确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和正确使用情况,为社区开展用药知识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法,2017年6—12月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通州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家庭医生实施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正确使用情况、提升患者正确使用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方法及建议.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62份,现场收回有效问卷6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较高,91.9%(57/62)、88.7%(55/62)的家庭医生基本掌握缓控释口服药物的优点及缺点,100.0%(62/62)的家庭医生遇到过不能正确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患者同时认为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于哪种类型药物适于制备缓释、控释制剂(P=0.003),有或无掰痕的缓控释口服药物可以掰开服用(P=0.022,P=0.003)、有掰痕的缓控释口服药物可以鼻饲给药(P=0.030)、骨架式缓释剂的空壳可随粪便排出体外(P=0.014)等问题,学历较高的家庭医生较学历较低者掌握得更好;而年龄越大、职称越高的家庭医生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给患者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以及更注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用药指导(P<0.05).关于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导由谁来做比较合适53.2%(33/62)的家庭医生选择全科医师,41.9%(26/62)的家庭医生选择社区药师,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地认为由社区药师做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导比较合适,而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地认为由全科医师来做(P<0.05).结论 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用药方法了解不全面,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够准确,建议在制定相关培训、宣传方案时考虑到家庭医生和患者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认知情况,让社区药师参与到合理用药的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ZIP73:影响粳稻耐低温的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种植面积约 1.6 亿公顷,养活了世界约 35 亿人口.缘于水稻起源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低温非常敏感.世界上约 1500 万公顷的稻区(包括 24 个国家,如中国、日本和朝鲜等)遭遇过严重的冷害问题.冷害是高纬度高海拔稻区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我国稻区南北分布相差约 34 度(最北端漠河 53°27′N,最南端海南 18°90′N),海拔分布相差2700 m (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因此平均每 3~4年就会遭遇一次较大规模的冷害.除此之外,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即 9 月中下旬,是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抽穗扬花受阻、授粉和受精无法正常进行、空壳率增加,从而造成晚稻大幅减产.2010和 2011 年 9 月下旬,湖南省就发生了自 1997 年以来最严重的寒露风天气,导致晚稻产量大幅减产.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倒春寒和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此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 3~5亿吨,严重影响粮食供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