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对该院2016 年2 月~2020 年3 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非手术治疗并获得 1 年以上随访的 6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吸收27 例,未重吸收39 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患者病程、Iwabuchi分型、MSU分型、神经根沉降征、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等资料,通过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信号强度是否是影响重吸收的独立因素.测量并计算重吸收组患者的重吸收程度(消失、明显重吸收、部分重吸收),分析其与信号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 1 年以上的随访,发生重吸收的27 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重吸收的 39 例患者中,最终 11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重吸收组信号强度(32.45±12.43)%与非重吸收组信号强度(15.93±7.66)%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 年、Iwabuchi1 型或 5型、MSU分型3 型、神经根沉降征A型或B型、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相对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重吸收(P<0.05).患者的重吸收程度与信号强度存在中等正相关(r=0.572,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是影响重吸收发生的独立因素并与重吸收程度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腰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椎间盘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两种技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期取得更佳的患者预后.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8例,其中29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组),另29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估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两组的椎间隙高度、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的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对照组优良率为8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植入性胎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植入性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疑似植入性胎盘妊娠中晚期孕产妇及中孕引产胎盘滞留患者93例的MRI图像资料,以术后病理及分娩或手术记录作为金标准,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b值组之间胎盘植入区域与子宫肌壁区域的信号强度比(SI Ratio).结果 当b值选取600 s/mm2时,胎盘植入区域与子宫肌壁区域的SI Ratio最高,为(6.05±1.36),与b值为0 s/mm2、4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黏连在DWI图像上表现为底蜕膜即胎盘母体面的线状低信号影模糊,胎盘母体面可局限性突起,但子宫肌层连续性完整;胎盘植入DWI图像显示胎盘母体面结节状或块状突出、胎盘附着肌层缺失;胎盘穿透在DWI图像上显示胎盘组织穿透子宫肌层并位于其信号带以外.结论 常规MRI扫描结合DWI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入性胎盘及其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当b值选取600 s/mm2时,DWI对于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球后脂肪体积测定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时机的判定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商业化软件计算球后脂肪体积,分析其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35例(70个眼眶)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1.5T眼眶MRI球后脂肪体积及眼外肌信号强度比值(SIR)分析其与临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并收集12例(24个眼眶)健康人测量球后脂肪体积,初步比较TAO组及健康组体积的差异.结果 脂肪体积与病程成正相关(r=0.480,P<0.01),病程6个月以内组与6~12个月组相比,脂肪体积差异不显著(P=0.084).病程6个月以内组及病程6~12个月组球后脂肪体积均显著低于病程大于12个月组(P<0.01,P<0.05).脂肪体积与突眼度存在相关性(r=0.622,P<0.01),突眼度每增加1 mm,球后脂肪体积将增加0.88 mL.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与SIR值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存在相关性(r=0.536,r=0.416,P<0.01).TAO组球后脂肪体积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TAO病程1年以上可能是球后脂肪组织增多的高峰阶段,球后脂肪体积结合SIR值的测量有助于最佳激素治疗时机的探索及预后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FDA不良事件数据库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安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类代表药物“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25日收录的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信号检测方法对前述药品进行ADEs信号检测,重点评估和比较胃肠道、皮肤和皮下组织、肾脏泌尿、肝脏、血液、代谢及营养、眼部等器官系统分类(SOC)所涉及的安全信号.结果:提取FAERS数据库得到吉非替尼ADEs报告4 839例,其中女性报告2 019(41.72%)例,男性报告2 020(41.74%)例;厄洛替尼ADEs报告26 150例,女性报告13 269(50.74%)例,男性报告12 008(45.92%)例.吉非替尼以医生(2 184,45.14%)上报为主;厄洛替尼(12 556,48.02%)以消费者上报为主.经ROR法检测:胃肠道系统相关ADEs中,吉非替尼在胃溃疡(ROR=2.67,95% CI:1.77 ~4.02)、肠梗阻(ROR=4.26,95% CI:2.80 ~6.48)、黑便(ROR =2.67,95% CI:1.77 ~4.02)显示阳性信号,而厄洛替尼未出现类似信号,但厄洛替尼在肠穿孔(ROR=1.78,95% CI:1.30~2.42)显示阳性信号;皮肤和皮下组织相关ADEs,2种药品信号强度均较高,且痤疮性皮炎在吉非替尼(ROR=25.95,95% CI:25.95 ~ 45.32)、厄洛替尼(ROR=43.65,95% CI:38.75 ~49.18)中信号突出;肾脏泌尿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相关ADEs,吉非替尼的信号最强,厄洛替尼信号强度较弱;眼部系统ADEs信号主要集中在厄洛替尼,其中以结膜炎ROR=4.34,95% CI:3.51 ~5.38)的信号最强.另外,吉非替尼所致的性功能下降(ROR=12.94,95% CI:8.32~20.11)、间质性肺炎(ROR=32.22,95% CI:28.77 ~36.08)等安全信号高于厄洛替尼.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ADEs信号检测有助于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抗类抗肿瘤代表药物上市后安全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挖掘和评价单抗类抗肿瘤代表药物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接收的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信号挖掘方法对前述药品进行ADE信号关联度计算,重点评估和比较心脏、血液和淋巴、神经、皮肤和皮下组织、胃肠道、代谢和营养障碍等器官/系统分类(SOC)所涉及的安全警戒信号.结果:提取FAERS数据库信息,得到ADE报告贝伐珠单抗49 190例,曲妥珠单抗20 547例,利妥昔单抗41 492例,西妥昔单抗18 026例.ADE报告上报人以医生为主;除西妥昔单抗外,上报患者以女性为主.经ROR法检测发现,心脏相关ADE,以曲妥珠单抗信号强度最为显著,高危信号包括射血分数下降、左心室功能紊乱等,西妥昔单抗信号强度最低;血液和淋巴系统相关ADE,曲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信号强度较高,高危信号包括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皮肤和皮下组织相关ADE,西妥珠单抗信号强度最为显著,高危信号包括皮肤毒性、黏膜炎症、痤疮性皮炎、掌跖红斑综合征、甲沟炎、皮肤皲裂等,利妥昔单抗无显著信号;胃肠道系统相关ADE,4种药物均出现较高强度信号,尤以贝伐单抗最为显著,高危信号包括胃肠道毒性、胃肠穿孔、胃肠梗阻等;代谢与营养类疾病相关ADE,西妥昔单抗信号突出,高危信号为低镁血症,其余3种药物信号强度相当;神经系统相关ADE,高危信号包括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主要见于贝伐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此外,贝伐珠单抗致伤口裂开及蛋白尿,利妥昔单抗致乙型肝炎及输液相关反应信号显著,上报数较大.结论:通过对单抗类抗肿瘤代表药物严重和其他重要ADE信号的挖掘和评价,可进一步了解相关ADE的潜在风险和一般规律,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MP/Smads、 OPG/RANK/RANKL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术语“骨质疏松”一词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r最先提出,即一种由于骨质减少所致骨骼充满孔隙的疾病.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特征是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退化,导致骨强度下降且脆性增加,是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易诱发骨折.因此,在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骨代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骨代谢过程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之间的动态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信号通路在OB与OC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OP因其起病隐匿而难以察觉,故又有沉默的“隐形杀手”之称.加之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OP的发生与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成为全国关注的健康问题.这对中老年人意味着生存质量的下降,对国家意味着医疗压力的增大.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OP,对个人及社会而言,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用于肾实质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8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肾实质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不同性质肾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和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的差异,以组织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测手段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灶大小肾脏肿瘤性质鉴别诊断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存在假包膜,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未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不存在假包膜.在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快进灌注、病灶高强度增强且不均匀增强、病灶周围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同步或慢进灌注、病灶中低强度且均匀增强、病灶周围无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性(87.04%)和准确率(89.68%)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2.22%、68.52%和70.63%;X2=9.199、P=0.002;X2=5.357、P=0.021;X2=14.371、P<0.001).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Kappa值和ROC曲线下面积(0.789和0.894)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0.405和0.704).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小体积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皮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发生于头皮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MRI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有完整的CT或MRI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头皮鳞状细胞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灶位置、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度,病灶内部信息以及对周围骨质破坏、硬膜受累等情况.结果 8例头皮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1例位于额部头皮,3例位于顶部,1例位于枕部,2例位于顶枕部,1例位于额顶枕部,平均发病时间为19个月(2~48个月);2例(25%)为头皮肿块,6例(75%)为外伤、烧烫伤瘢痕反复破溃、不愈合的病变.2例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突出于头皮的等密度局限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平均密度约42 HU(hounsfield unit,HU);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MRI平扫表现为突出于头皮局限性病灶(5例)或弥漫性病变(1例),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8例中皮下脂肪层密度或信号中断7例,5例侵犯颅骨,4例累及硬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头皮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病史,可以在术前作出诊断;MRI显示病灶范围及浸润深度优于CT,可作为术前及治疗前有效评估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发生重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首选非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LDH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突出物重吸收,分为重吸收组45例和非重吸收组71例.记录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因素(年龄、病程、性别)、椎间盘突出程度(Komori分型)、椎间盘突出组织成分[Iwabuchi分型、Pfirrmann分级、突出组织相对信号强度(RSI)]、影像学特点(相邻椎体Modic改变、椎管形态、神经根沉降征Schizas分型)等4个方面的信息.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查出2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然后对上述具有差异的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其是否是LDH发生重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重吸收的4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重吸收的71例患者中最终2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年龄、病程、Komori分型、Iwabuchi分型、Pfirrmann分级、RSI、Modic改变、椎管形态、神经根沉降征Schizas分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Komori分型、Iwabuchi分型、RSI、Modic改变是LDH重吸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病程≤1年、Komori分型C型、Iwabuchi分型1型和5型、RSI相对较高、不伴有相邻椎体Modic改变者容易发生LDH重吸收.结论:病程、Komori分型、Iwabuchi分型、RSI、Modic改变是影响LDH重吸收的因素,其中病程≤1年、Komori分型C型、Iwabuchi分型1型和5型、RSI相对较高、不伴有相邻椎体Modic改变者容易发生LDH重吸收,对临床预测重吸收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