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未感染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纳入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于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大坪医院)诊断为CAG的患者9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分为感染组(461例,即感染 H. pylori的CAG患者)和未感染组(505例,即未感染 H. pylori的CAG患者)。收集并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胃萎缩程度(木村-竹本分型),以及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未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与胃萎缩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未感染组中71~80岁患者占比高于感染组[17.0%(86/505)比10.4%(4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2, P=0.002)。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萎缩程度,未感染组的闭合型-1、闭合型-2患者占比均高于感染组[53.5%(270/505)比46.4%(214/461)、34.1%(172/505)比26.2%(121/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6.96,均 P<0.05)。未感染组中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体重指数≥28 kg/m 2)患者占比均高于感染组[31.2%(20/64)比14.8%(9/61)、33.5%(62/185)比21.5%(34/158)、31.3%(67/214)比7.8%(36/461)、36.7%(22/60)比19.7%(1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7、6.08、4.95、4.32,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体重指数均与胃萎缩程度相关( r=-0.15、0.20、0.31,均 P<0.05)。 结论:未感染 H. pylori的CAG可能与生理性衰老有关,胃萎缩程度集中为闭合型-1和闭合型-2,与代谢综合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7-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及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消长趋势,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和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2年在绵阳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双层叠帐法对伊蚊幼蚊和成蚊开展监测,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帐诱指数、布雷图指数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间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2014版)定性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22年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仅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每年7至9月为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成蚊的年平均帐诱指数为1.88只/(顶·h),幼蚊的年平均BI为14.64,不同年份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857,P<0.001).竹筒类容器中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最高,不同孳生容器之间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2,P<0.001).监测的36个月中,有登革热传播风险的月份占比69.44%.结论 绵阳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重视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以清除孳生地为主,化学灭蚊为辅的蚊密度控制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儿童角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患儿,男性,5岁5个月。患儿因右眼被猫抓伤1 d,眼结膜充血、眼痛及视物不清,于2023年8月23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SL-40H型裂隙灯显微镜(英国KEELER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全层裂伤。给予完善全身检查、注射狂犬疫苗,收入院。患儿既往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右眼视力指数/20 cm,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角膜可见弧形全层裂伤,伴有虹膜嵌顿,前房浅,瞳孔变形,晶状体混浊,其余窥不入;左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遂于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联合前房冲洗及前房成形术。术中见角膜中央全层裂伤,伤口长度约4.5 mm,伴有虹膜嵌顿于伤口且部分脱出、坏死。经专家组讨论,切除部分坏死虹膜,还纳嵌顿虹膜,在黏弹剂辅助下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全层,达到水密状态。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中未见晶状体皮质外溢,因此未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给予右眼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爱尔兰艾尔建制药公司生产)点眼,4次/d;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亿腾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125 g,3次/d。术后3 d患儿病情稳定,无明显眼部疼痛。右眼视力指数/40 cm,眼压正常,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裂伤口对合好,缝线无松脱,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阳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颞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眼底结构不清。见图1。遂嘱带药出院,定期复查。7 d后复诊,右眼视力指数/30 cm;术后20 d复诊右眼视力0.3。角膜伤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缝线未见松动。2023年10月3日,在角膜手术后40 d,患儿因"右眼流泪不能睁眼4 d"再次就诊。给予0.5%盐酸丙美卡因(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表面麻醉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图2A和图2B。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中央灰白色浸润灶,直径约3 mm×4 mm,位于伤口内角膜深基质层,房水闪辉阳性,未见前房积脓,SW-2100型眼部B型超声(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考虑患儿为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遂予以局部加强抗感染及促进修复治疗,给予右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0.3%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0.1%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2次/d。药物治疗3 d后角膜感染未见明显好转,患儿眼痛和视物不清症状未缓解。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病灶直径约4 mm×4 mm,病灶有扩大趋势,前房少量积脓,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眼内炎,经病例讨论,与家属交流,取得对方同意后遂于2023年10月7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见图3A和3B,术中选取植床直径7.5 mm,植片直径7.75 mm。术后右眼给予0.1%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2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晚;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点眼,1次/晚。术中所取感染角膜分别送一般细菌培养、一般真菌培养及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与鉴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28℃和35℃条件下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10 989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5050种病毒,1179种真菌及282种寄生虫。提示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和口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种阳性,检出序列5,相对丰度1.08%。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均未检出。另有检出痤疮丙酸杆菌,但相对丰度0.33%较低,且为常见眼表定植菌。综合患儿被猫抓伤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患儿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治疗10个月余后,患儿右眼视力恢复至0.1,眼压12 mmHg,角膜植片透明,缝线未松脱,未见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内皮细胞密度1932个/mm2。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活血消痛酊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鉴定活血消痛酊中挥发性成分及测定其中 5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EG20M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 23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 1.0 mL/min,分流比为 5∶1(V/V),进样量为 1 μL;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成分鉴定)或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含量测定),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500.结果 共鉴定出 37 种挥发性成分.3-蒈烯、桉油精、β-石竹烯、丁香酚、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200 2~40.04 μg/mL、0.202 6~40.52 μg/mL、0.299 2~59.84 μg/mL、0.601 0~120.20 μg/mL、0.302 2~60.44 μg/mL范围内与待测成分离子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n=7);检测限分别为 3.11,2.94,3.29,7.58,4.35 ng/mL,定量限分别为 10.31,9.75,10.90,25.03,14.49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3.01%,91.90%,94.69%,93.42%,92.70%,RSD分别为 4.98%,5.53%,5.04%,4.29%,4.83%(n=9).20 批样品中,上述 5 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2.07,3.26,8.80,3.59 μg/mL.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活血消痛酊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016-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和季节消长,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2 年在绵阳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双层叠帐法对伊蚊幼蚊和成蚊开展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帐诱指数、布雷图指数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间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2022 年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仅为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幼虫BI年均值范围为 2.17~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516,P<0.001);CI年均值范围为 2.52%~2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81,P<0.001);成蚊年均诱帐指数范围为 0.78~4.22 只/(顶·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463,P=0.052).每年 7-9 月为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各月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56,P<0.001).闲置容器作为孳生地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孳生地的 50.32%.幼蚊孳生容器中CI最高的为竹筒、树洞、石穴和废旧轮胎类型;不同孳生类型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86,P<0.001).结论 绵阳市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为防止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暴发或引发本土传播,建议每年 7-9月,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C18(4.6 mm×100 mm,2.7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 通过对8批次珠子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确定了14个共有峰,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个皂苷类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b1、Ro、竹节参皂苷Ⅳa、人参皂苷Rd;8批珠子参药材中有7批相似度大于0.90.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珠子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竹沥类药品原料用竹的鉴别及其质量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竹类资源的实地考察、品种鉴定以及资料查询,确定药用竹原料的主要植物基源.方法 采用TLC鉴别慈竹,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寻找慈竹中可用以鉴别其品质的成分,进而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结果 慈竹中所含丙氨酸可作为其定性定量检查的指标成分,0.143 ~7.15 μg丙氨酸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9%,对照品溶液在8h内稳定,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结论 四川省竹沥类药品的原料为慈竹的鲜竹秆,可通过测定慈竹中的丙氨酸来控制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明确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参(Sophotora flavescens)、毛竹-决明(Catsia tora)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3种立竹密度D1(1600±200株·hm-2)、D2(2400±200株·hm-2)、D3(3200士200株·hm-2)毛竹林下种植的固氮植物苦参和决明实生幼苗为试验对象,调查了不同立竹密度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积累以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株高、地径及叶生物量、茎生物量、豆荚生物量、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均随立竹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D1立竹密度显著高于D2、D3立竹密度;苦参幼苗叶重比、豆重比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型变化,根重比、根冠比呈“V”型变化,茎重比呈持续下降趋势且D1立竹密度显著高于D2、D3立竹密度(P<0.05),除茎重比外,其他生物量比在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决明幼苗茎重比、根重比、根冠比的变化趋势与苦参相同,而叶重比和豆重比呈持续增大趋势,且D1、D2与D3立竹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和R型因子综合评定法分析表明3种立竹密度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1>D2>D3立竹密度.研究表明,立竹密度对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从试验毛竹林立竹密度来分析,毛竹-苦参、毛竹-决明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D1(1600±200株·h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九种维管植物水力性状的演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管植物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演化过程中,生理结构和功能都被认为更趋向于适应干旱的环境.但是关于3类植物是否提升了水分传导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目前多基于叶脉和气孔的形态结构推断,而对水分传导速率的直接测量则集中于被子植物内部.因此,同时测定3类植物叶片和枝条尺度的水力性状,可以研究维管植物水力性状的演化趋势和协同演化关系.该研究测定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的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裸子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竹柏(Podoearpus nagi)、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被子植物(海南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var.hainanensis)、东京油楠(Sindora tonkinensis)、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共9种植物的水力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状.发现9种植物从原始到更演化物种的枝条比导水率(KS)、叶片比导水率(KL)和叶片水力导度(Keaf)依次升高;叶片蒸腾速率(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升高趋势不显著;气孔面积指数(SPI)和木材密度(WD)在3个类群间无明显变化趋势.水力功能性状在枝条(KS)和叶片(KL、Kleaf和E)尺度显著相关,但和两个结构性状并无显著相关性.对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系统发育独立差分析发现相关性依然存在,表明枝条导水和叶片导水、叶片失水的协同性独立于系统发育而存在.该文以9种维管植物为例,发现演化过程中水分传导相关的功能性状有显著提升,且导水和失水的性状存在着协同演化关系.上述维管植物水力性状演化趋势的结论需要对更多物种、更精细的水力结构性状的进行测定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AEC-PAD法测定石斛属植物单糖组分与主成分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HPAEC-PAD)检测方法,直接用于检测石斛属植物单糖组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石斛多糖水解条件,使用DIONEX-ICS-5000*型离子色谱进行检测,梯度洗脱;并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20种石斛属植物.结果:建立的HPACE-PAD法能在15 min之内实现7种单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果糖、乳糖)的分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5.0%,各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41.95%,平均RSD 3.4%;对单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单糖组分差异显著,最高相差961倍,最低相差38.5倍;20种石斛均检测出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木糖,球花石斛、滇金石斛、尖刀唇石斛3种未检测出果糖和乳糖;长距石斛、长苏石斛未检测出果糖;景洪石斛、小黄花石斛、玫瑰石斛未检测出乳糖;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能将铁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线叶石斛、姬竹叶石斛、小黄花石斛、玫瑰石斛、长苏石斛、长距石斛、尖刀唇石斛、蜻蜓石斛、滇金石斛、景洪石斛聚为一类,此类单糖组分含量较低,其他石斛种含量相对较高.结论:建立的HPAEC-PAD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分析快速准确,仪器使用便利,可用于石斛单糖或其他植物、微生物单糖组分测定,为石斛多糖成分质控提供参考,通过组分分析也为高多糖种质选择、选育提供重点关注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