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GDF-15/FOXO3a治疗小鼠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改善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的卵巢损伤及机制.方法:采用足底注射透明带3多肽(zona pellucida 3 peptide,pZP3)方法构建POI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佐剂对照组、pZP3组和hUC-MSCs组,每组10只.以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rkhead box O3a,FOXO3a)、p-FOXO3a、p53、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ax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POI 的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 15(bone morp 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WNT、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RNA-seq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表达水平.通过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构建体外模型.结果:①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pZP3组和hUC-MSCs组动情周期出现紊乱,且血清FSH水平升高,血清E2水平降低,表明模型构建成功.②相较于对照组,pZP3组闭锁卵泡增加,原始卵泡数目降低,hUC-MSCs干预后小鼠原始卵泡比例和数目均高于pZP3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pZP3组卵巢中凋亡蛋白p53、Bax表达水平上调,hUC-MSCs干预后小鼠凋亡蛋白p53、Bax表达较pZP3组下调(均P<0.05);pZP3组体内Caspase-3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ZP3组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上调,hUC-MSCs干预小鼠的IL-1β、TNF-α表达较pZP3组显著下调(均P<0.05).@pZP3组体内Treg细胞数量降低(P<0.01),hUC-MSCs干预后小鼠Treg细胞数量较pZP3组升高(P<0.000 1).pZP3组卵巢组织中BMP15、AMH、WNT以及FSHR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hUC-MSCs干预后小鼠的表达水平较pZP3组升高(均P<0.05).⑤pZP3组FOXO3a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 1),hUC-MSCs干预后,FOXO3a磷酸化水平较pZP3组下降(P<0.000 1).测序结果提示,pZP3组GDF-15表达上调,hUC-MSCs组中GDF-15表达较pZP3组下调.结论:POI小鼠体内GDF-15和p-FOXO3a表达上调,hUC-MSCs通过下调GDF-15的表达和降低FOXO3a的磷酸化水平,改善POI小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实现对POI小鼠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窦卵泡计数(AFC)、卵巢动脉血流参数、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月经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AFC、FSH、E2、AMH、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月经情况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SH、CD8+、阻力指数和月经周期、月经色质、月经量、经期评分低于对照组,AFC、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速度、E2、AMH、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DOR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异常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早期监测BAFF、AMH、IL-2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孕早期监测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抗米勒管激素(AMH)、白介素-2(IL-2)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根据患者早期妊娠情况分为非流产组(n=65)和流产组(n=35);选取同期同院100例产检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AFF、AMH、IL-2水平,分析BAFF、AMH、IL-2水平预测流产再发生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BAFF、IL-2水平比对照组高,AMH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流产组BAFF、IL-2水平比非流产组高,AMH水平比非流产组低(P<0.05).流产组孕次、流产≥3次比例高于非流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BAFF、AMH、IL-2水平预测患者发生再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09、0.821、0.803,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9,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1.920、1.974、2.2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BAFF、IL-2是影响患者发生再流产的危险因素,AMH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BAFF、IL-2水平升高,AMH水平降低,且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流产再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减养精种玉汤通过Rictor/mTORC2通路改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加减养精种玉汤通过雷帕霉素不敏感性伴随蛋白(rapamycin-insensitive companion of mTOR,Ric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ammalian targeting of rapamycin complex 2,mTORC2)通路改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准备动情周期正常的雌性SD大鼠 32只,随机选取其中 8只作为空白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SD大鼠首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mL后连续 14d腹腔注射 8 mg/kg诱导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 24 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加减养精种玉汤 3.39 g/kg灌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组(FSH 0.105 mg/kg灌胃).记录大鼠动情周期;HE染色观察左侧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各组大鼠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计算子宫、左侧卵巢系数;ELISA法测定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情周期次数减少(P<0.05);左侧卵巢成熟卵泡少;左侧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E2 降低(P<0.01),LH、FSH升高(P<0.01);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 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中药组及FSH组左侧卵巢结构改善,各级卵泡数量增加;左侧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均上升(P<0.05);血清AMH、E2 升高(P<0.01),LH、FSH降低(P<0.01);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加减养精种玉汤能够改善激素水平、调节卵巢卵泡细胞,从而起到改善DOR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ictor/mTORC2 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YRF基因变异致46,XY性发育异常合并主动脉缩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1例髓鞘调节因子(myelin regulatory factor, MYRF)基因变异所致46,XY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加深专科医生对MYRF基因变异导致的临床疾病谱的认识。患儿呈女性表型伴轻度男性化,染色体为46,XY,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gene, SRY基因)阳性,实验室检查符合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超声未探及性腺,可见残存生殖道,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缩窄,MYRF基因c.2518C>T(p.R840*)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未携带此变异,患儿母亲失联,未完善基因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分析为致病性变异。对2018年至2021年报道MYRF基因变异致性发育异常的16个病例进行复习,MYRF基因变异、46,XY及46,XX个体均可致病,可同时影响性腺及生殖管道,还可累及多系统。本例患儿由MYRF基因变异所致46,XY性发育异常伴罕见心血管合并症。在46,XY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而无发育良好的米勒管结构时需考虑本病,确诊后需完善多脏器功能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治疗时间对早期与晚期治疗时间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治疗时间对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特别是在发病6 h后就诊的患者中。美国迈阿密大学伦纳德·M·米勒医学院的Asdaghi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对EVT治疗患者的特征和治疗时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治疗时间对早期与晚期时间窗EVT转归的影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诊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罕见,是泌尿外科的诊疗难题,目前大部分为个案或少量病例报道。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来源于米勒管上皮恶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大部分病例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梅毒合并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瞳孔散大10 d,双眼复视8 d,伴眼痛、头晕、头痛于2020年11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否认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史。患者7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无明显异常。5 d前出现双侧手足麻木感,呈"手套袜套"样,无进行性加重。眼部检查: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1.0、0.9。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18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上睑轻度下垂,遮挡瞳孔约1/4;双眼第一眼位正位,眼球各向运动受限,双侧对称可过中线,外侧注视时可见水平性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及近反射消失;其余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针刺觉及音叉震动觉对称;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指鼻、跟膝胫试验及轮替动作稳准;Romberg征(-);病理征(-)。增强头颅MRI检查,眼眶、海绵窦及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过筛试验(TRUST)1∶64(+)。血常规、动态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血液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GM1、GD1a、GQ1b抗体阴性。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 6个/L,总蛋白升高81.8 mg/dl,白蛋白升高48.80 mg/dl,潘氏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UST(-),病毒(-),隐球菌抗原(-)。肌电图检查,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波幅降低,刺激双胫后神经H反射波形未引出。诊断:(1)神经梅毒;(2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米勒管激素在儿童睾丸功能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对儿童睾丸功能的评估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支持细胞是青春期前睾丸组织最活跃的细胞,自胚胎第6周开始,睾丸支持细胞分泌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 ),在胚胎第十周米勒管完全退化,并在之后的胚胎期和出生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直至青春期AMH水平开始下降,成年男性体内则检测不到。AMH在男性儿童体内的分泌特点,使其可以用来评估青春期前儿童的睾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米勒管激素和相关临床因素间关系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健康女性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值与相关临床因素间的关系,建立并验证健康女性年龄和血清AMH值的相关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602例检测血清AMH值且临床资料相对齐全的女性受试者资料,分为健康组(484名,20~52岁)和病例组(118例,20~42岁;月经失调者)。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健康组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体质指数(BMI)与AMH值间的关系;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孕产史对血清AMH值的影响。以健康组AMH数据为基础,建立AMH值预测方程。纳入检测AMH值的健康女性对方程进行内部(27名)和外部(37名)验证(符号秩检验)。另通过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相应年龄健康组AMH值间的差异。 结果:健康组女性血清AMH值与E2和T呈正相关( rs值:0.263和0.334,均 P<0.001),与FSH、LH和BMI呈负相关( rs值:-0.515~-0.110,均 P<0.05)。建立的健康女性AMH值预测方程为:LogAMH=-1.208+0.1×年龄-0.000 042×年龄 3( R2=0.735, P<0.001)。内、外部验证示血清AMH实测值与预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1.62和-1.52,均 P>0.05)。将病例组(118例)和相应年龄段健康组(446名)分别分为<35岁及≥35岁亚组,在2个年龄亚组中,病例组血清AMH值均更低( t值:18.64和11.70,均 P<0.001)。 结论:健康女性中,血清AMH值仅与部分临床因素有关。建立的血清AMH值和年龄间的适用方程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