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精气转化"探讨肾阳的代谢功能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气之间的转化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也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进程.肾阳在精气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有形化无形"在代谢系统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肾阳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肾阳的充足保证了机体代谢功能正常进行.肾阳亏虚是各类代谢紊乱疾病的主要病机,可引起性激素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骨代谢紊乱等疾病,应用补肾阳方药及提取物治疗代谢紊乱疾病有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气络学说论——《气络论》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络学说研究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从气的哲学属性、医学内涵、气的功能实现形式——气络不同层面展开.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及应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系统思维的桥梁,以“气—阴阳—五行”为核心的气分阴阳、列布五行、精气为灵、元气为始的气论哲学思想为指导,汲取气一元论的本原论、形气转化的恒动论、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形成了以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突出特色,以脏腑、经(脉)络、气血为核心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形而上”的哲学之气与“形而下”的有形之血,并列成为中医学术理论的两大基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持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生物的一种应答过程,能够识别清除异己物质,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系统的任一部分出现异常,免疫疾病随即发生.中医认为免疫疾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营卫失调、痰瘀内生、脏腑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阴阳的理论可以用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之间关系的阐释.免疫疾病的致病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本文就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进行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中医"精气转化"探讨黄芪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从中医视角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相关的"精气转化"理论,总结近几年来黄芪对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思路,试图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结合点,为后期黄芪联合干细胞治疗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检索策略:以黄芪、精气转化、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ix Astragali、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为主题词,检索并筛选了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10年的中英文文献,就黄芪对MSCs增殖分化影响进行研究综述.结果 中医认为"精"与MSCs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这为二者结合奠定了基础,而中医"精气转化"理论则认为"气"可调节"精"的转化,现代医学也证实黄芪及其提取物对MSCs增殖分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MSCs增殖,诱导MSCs分化.结论 基于中医"精气转化"理论,补气药黄芪运用于MSCs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细胞自噬论"伏毒"的微观机制及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调控的重要生命活动,广泛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伏毒"的微观机制,从微观角度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中"伏毒"致病的病机及"扶正解毒法"的临床应用.可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正气亏虚时通过"精气转化"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湿热痰瘀实邪时通过"自我消化"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一致的.阐明中医药能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病期双向调节细胞自噬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治,延缓病情发展,为预防和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浅谈"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素有"血汗同源"之说,多数观点认为血与汗同源于水谷之精.血与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血不足时,不可再发汗,以免重伤津液;汗不足时不可强发其汗,以免动血.但血与汗背后深层次的关系尚未见探讨.心主血脉,主藏神,神藏于血液之中,血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而汗乃精之化,汗来源于水谷之精气.笔者通过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发现,血与汗关系的背后是神与精相互滋生和相互作用.精可养神,神可统精.精不足者,神往资之;神不足者,精来补之.精与神不可俱伤,伤则神机化灭,人将不存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脏腑-膜原(玄府)-眼目"气血输布轴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历代医家论及脏腑与眼目,周详其功能关系而鲜论脏腑精气游溢眼目之气血输布.笔者着眼于整体观,以"脏腑-膜原(玄府)-眼目"气血输布轴理论勾连五轮八廓学说、肝窍学说及玄府学说,分析脏腑精气化生,上注荣润眼目的 气血生成转化、输布过程,简述五脏系统气血生成与眼目气血灌注之间存在的物质联系,并以膜原学说钩玄其要,整理而得:①眼目以肾中精元奉养,神藏其中以观万物;心肝分化阴阳二血滋养眼目;脾化气血水谷养眼目之用;肺为护卫眼目之华盖并主眼目升津.②膜原(玄府)受六经之气合而化至清精微上输眼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帝内经》真气及相关气概念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各种气体的总称.《黄帝内经》中各种气的概念分别代表身体中各类肉眼不可见的精微物质或物理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八子补肾胶囊的抗衰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衰老导致的机体功能减退和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寿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研发的八子补肾胶囊是补精益气抗衰老的代表性中成药,既往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该制剂具有抗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综合优势.其中,药理研究显示,八子补肾胶囊能够改善小鼠外观状态,提高性激素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改善心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认知能力,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骨质疏松和肌肉功能;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其机制与上调沉默调节蛋白6(SIRT6)水平、下调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16水平、上调端粒酶逆转录酶水平、减轻炎症和氧化反应有关.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够改善肾精亏虚患者症状表现,提高运动能力,改善阳痿患者性功能.基于气络学说的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充分体现了"理论-新药-实验-临床"相结合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做出了示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气化论探讨心肾水火之辨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阴阳本义为阳气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而五行则为气的不同气化形式.火为阳气外达、气化之态,水为阳气闭藏、成形之态.心属火,主外达阳气,其体用皆阳而不内藏阳气;肾属水,主闭藏阳气,其体用皆阴而内含精气,为人体阳气贮藏之地,故言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肾中所闭藏之精,借少阳肝胆升发之力,及中焦脾土运化之功,阴化为阳,从而运行于三焦,上输于膻中,内寄于君火,从而坎离相交,水火既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