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协作组的组织下,由 13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探讨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取乡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并对全国范围内的18名乡村全科医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于2019年1—4月进行。根据访谈结果对胜任力特征条目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乡村全科医生鉴别胜任力和基准胜任力。结果:共获得约4.6万秒的访谈录音和约17.5万字的访谈文本,提取得到“敬业精神”“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出诊服务”“良好关系的建立”“成就导向”“有自己的专长”“主动了解社区人口动态及健康状况”8项鉴别胜任力,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基本医疗操作技能”“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中医诊疗能力”“社区合理用药”“转诊服务”“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和评价”“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了解医疗卫生体制及相关政策”“急诊急救处理能力”10项基准胜任力。结论:该研究初步得到了乡村全科医生岗位的8项鉴别胜任力和10项基准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执业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我国医生的执业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成熟评价框架制定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评价量表。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医联体平台,随机选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家医院,共2 156名医生参与调查。对其执业能力6个维度(医学知识、疾病诊疗、科研教学、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群体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我国医生各维度执业能力自评结果显示,职业精神维度评分最高(3.89分),科研教学维度最低(2.8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6个维度的执业能力水平高低与性别、学历、职称、导师资格、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等有关( P<0.05)。 结论:我国医生执业能力总体尚待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医生应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知识结构还需丰富,医生应树立大健康理念;非技术服务能力尚有欠缺,医生应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接受医学教育的程度决定医生执业能力高低,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是关键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影响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第7次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截面数据,选取其中15 854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社区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 854例老年人中,男6 912例(43.60%)、女8 942例(56.4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结果显示,11 109例老年人可完全自理,失能老年人3 889例,失能率为25.93%。城镇老年人在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提供保健知识,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期望社区为其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高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从社区为老年人实际提供的服务来看,除了上门看病送药服务,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其他社区服务可获得的比例相近,但明显低于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年龄、有无配偶、居住地、文化差异、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及居住意愿对照料需求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高龄[70~79岁老年人( OR=2.29、95% CI:1.04~5.03)、≥80岁老年人( OR=2.94、95% CI:1.38~6.25)]、无配偶( OR=3.50、95% CI:2.49~4.92)、失能等级高[轻度失能老年人( OR=4.24、95% CI:3.12~5.77)、中度失能老年人( OR=7.54、95% CI:5.19~10.95)、重度失能老年人( OR=10.50、95% CI:7.59~14.53)]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照料。 结论: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老年人对照料服务需求增加,但城镇老年人所在社区实际提供的照料服务尚待提高,其照料方式与农村老年人相同仍倾向于家庭照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复元理念"医院-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坊服务模式"在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复元理念"精神卫生医院-社区工作坊服务模式"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精神卫生管理现状,分别在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中心建立精神卫生工作坊,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朝阳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10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患者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采取精神卫生工作坊模式开展互动式康复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2个月。采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 、社交技能评定量表等评估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期间6例患者脱落,最终9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项目。与干预前常规社区管理相比,干预后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总分( t=4.086, P<0.001)、对疾病的认知( t=4.971, P<0.001)、住院的认识( t=2.132, P=0.036)、服药治疗的认知( t=2.132, P<0.001)均显著增高;健康教育方面,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环境领域得分显著增高( t=2.018, P=0.049);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个人与社会表现方面,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平均水平显著提高(均 P<0.05)。 结论:在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精神卫生医院-社区工作坊服务模式"能够提高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为社区重症精神病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面临着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高龄人口基数庞大、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空巢家庭逐步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和未来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剧的严峻形势。老年人群存在着生理健康水平下降、功能状态受损、营养不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显著等突出的健康问题,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以及老年健康标准制定等带来一系列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尽快摸清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并定期监测评估应对进展,在国家层面制定老年人口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创新协同、分工明确的我国老年人口卫生保健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大力度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以老年人健康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开展老年健康防护与干预工作试点,强化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于老年人群多层次健康需求,多措并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及其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及其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定向全科医生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通过访谈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的63名毕业后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学生,研究采用了主轴编码和内容分析的标准程序,深入分析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效果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作用的影响及不足。结果:研究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实践工作能力、未来职业规划与毕业后教育情况几个方面,其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能力2个维度的培养成效较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重点人群的防护、老年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居家预防和管理、儿童和孕产妇人群居家预防和管理。结论: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议措施包括:国家和学校的配套政策能继续完善和执行、高校教师应更加注重全科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引导、课程体系建设中需突出基层及全科医学相关的课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构建有效的实践方式、加强就业后的继续教育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学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结业学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方法:2022年5至12月,选取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全科医学专业住培结业学员(以下简称学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基层工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现状和需求。结果:417名学员中,138名(33.1%)学员认同全科医师要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主要承担者,155名(37.2%)学员认同全科医师需要具备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处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中,352名(84.4%)学员掌握健康档案管理,仅有97名(23.3%)学员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215名(51.6%)学员认为住培期间接受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覆盖率不足50.0%;367名(88.0%)学员认为有必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结论:学员公共卫生服务意识薄弱,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相关培训欠缺。因此,建议在住培阶段,更多地融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教学与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民健康覆盖议程的全球发展历程、现状及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民健康覆盖议程有助于促进居民健康与社会公平,是WHO与各国政府的优先事项。本文就全民健康覆盖议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涵盖内容、评价指标、全球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全民健康覆盖议程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全球对其定义与内容已形成共识,即认为应从服务人口覆盖比例、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保护力度3个方面来定义全民健康覆盖;全民健康覆盖议程的实施原则是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优先为全民提供健康收益与社会价值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但WHO与其他国际组织所提出的卫生服务推荐清单与评价框架更倾向于低收入国家,忽略了伤害与精神健康等服务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全民健康覆盖议程各维度间发展不均衡,低收入国家发展严重落后,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等防控工作进度滞后,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在服务获取与经济保护方面均处于劣势。建议全球建立一套用于确定高优先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方法和流程,各国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逐渐扩展卫生服务内容与人口覆盖范围;提高医疗系统资源投入与国际协作,以推动低收入国家卫生系统建设与技术进步;建设高质量的初级卫生服务系统,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护理干预对重症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精神病患者康复期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20例重症精神病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康复状态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质量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社交情况、依赖情况、活动能力情况、症状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来说均显著降低,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以及治疗总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症精神病患者康复期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促进了患者总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改善了预后,临床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