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探究精神障碍者暴力攻击行为与其情绪之间的联系,评价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暴力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9例监管场所男性精神障碍者,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简明精神病量表,评估受试者的暴力风险、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对受试者进行情绪唤醒并记录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及表情动作单元强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动作单元强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7种基础情绪表情强度与评估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的悲伤、惊奇和惧怕3种情绪在不同时间段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侧眉毛提起动作单元强度在诱发情绪前后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愤怒情绪强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与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眉毛提起、眼睑收紧、上眼睑提起等眼部动作单元可以作为识别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负性情绪(如悲伤、愤怒)的有效动作单元,表情分析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的潜在暴力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专题报告(二)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在"健康海南"建设背景下,本报告聚焦"十四五"中期海南省卫生健康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分别探讨精神障碍治理、中医药健康产业、现代化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以及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首篇文章应对海南省高发的精神卫生问题,强调数字化治理平台在解决精神卫生问题和支持自贸港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第二篇详细分析了中医药在健康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瓶颈,建议充分利用海南省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第三篇从现代化治理角度出发,强调顶层设计和协同机制优化对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性.最后一篇聚焦于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策略.综上,四个报告在逻辑上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框架,全面展示了海南省在"健康海南"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助力海南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健康水平和治理能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实弹训练者创伤性脑损伤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评估军事训练人员实弹训练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症状,及其与各类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部军事训练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般资料、实弹训练情况、TBI症状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并研究TBI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实弹训练后约 60.5%人员出现TBI症状,其中12.5%出现3种或以上的症状.TBI症状的数量与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显著相关性.TBI症状数量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ROC曲线显示,当TBI症状分界值取3时,筛查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最好,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1%、29.7%,特异度分别为89.7%、87.1%.结论 军人在实弹训练后出现TBI症状的情况较常见,多重TBI症状(3种或以上)可能与较高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符文彬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经验探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青少年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符文彬教授认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神失所养,阳气不足为其发病的体质因素;治疗上主张以疏肝调神为根本治法,同时重视温阳化气及疗效巩固;综合运用针刺、精灸、皮内针、刺络等方式,制订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基本模式的整合针灸治疗方案进行诊疗,效果理想.总结符文彬教授应用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中医临证经验,并附验案 1则加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Tourette综合征共病强迫性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类以突然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常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复杂而严重.超过80%的TS患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痛苦和损害,是抽动障碍最严重的亚型[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辨治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注重"形与神俱"的整体观念,"心主血脉"即是有形,"心主神明"则是有神,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双心"理念不谋而合.该文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从双心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当属形神共病,其中"形"坏是其发病的基础,"神"伤是其发病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治疗上当注重形神兼治,采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肝宁心、理气解郁、重镇潜阳等多种治法,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障碍,以达到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期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脂肪酸结合蛋白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是一种小分子胞浆蛋白,作为细胞内脂肪酸伴侣与DHA等配体特异性结合并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在脑发育过程中,FABP7在神经干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大量表达,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FABP7的结构、功能、表达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中国精神康复政策1995年至2023年回顾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精神康复,即促进因精神障碍导致功能严重损害个体的痊愈和社会回归,提升其生活质量,使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展学习、工作和社交,实现个人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总结1995年8月至2023年4月国内国家级和省市级精神康复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精神康复日渐受到重视,相关政策涵盖范围有所拓展、体系不断完善、内容日趋具体,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连续性问题以及社会偏见等挑战。未来尚需健全精神康复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大公众疾病教育力度,以推动国内精神康复领域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辩证行为治疗对精神障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作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一直备受关注。自1993年治疗手册问世以来,DBT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的门诊、社区和医院等多种治疗环境中广泛传播,并应用于各种精神障碍的诊疗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BT对多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有明确疗效,尤其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临床问题。现就DBT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进行汇总与评价,并且讨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第473例——肾衰竭,腹痛,神志异常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患者男,43岁。因血肌酐升高4年,腹膜透析2月余,腹痛3 d就诊。入院后排除了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考虑急性胃肠炎,予禁食水和厄他培南500 mg/d治疗,抗生素使用3 d后突发神志异常,经检查排除器质性脑病。在停用抗生素和加强腹膜透析后症状进一步加重,考虑Wernick-Korsakoff综合征,予大剂量维生素B 1后神志迅速恢复。后续腹膜透析过程中始终口服维生素B 1 30 mg/d,未再出现精神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