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与县域经济水平高度协调发展的主导作用及影响路径,为其深化医改和长效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2022年广西3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为研究样本,从集合与整体的视角出发,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其服务能力与县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状况与影响机制.结果:高水平县域经济结构是促进耦合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影响耦合协调度提升的6条组态路径中,核心条件为县域经济基础稳固以及卫生人力资源或(和)卫生财力资源充足,总体解的一致性为0.996(≥0.8),覆盖度为0.780(≥0.5),模型解释力较强.结论:多要素内外协同是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点关注县域经济基础与结构,进一步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收入以及注重人才队伍的优化扩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向紧密型医共体的慢性病整合型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慢病人群,各种形式的慢病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从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梳理了目前国内区域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分析其利弊,面向紧密型医共体的慢病人群,提出了基于医联网的慢性病整合型全面健康管理模式。医联网能够连接并整合所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人、物和信息资源,是慢性病全面健康管理的强有力支撑。紧密型医共体是医联网环境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最佳应用场景,适应当前国家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政策。基于医联网的慢性病整合型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内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资源整合新模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于控制区域慢病人群的增长,探索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县级医院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专科建设情况和慢性病管理状况,为提升县域内高血压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9—11月,课题组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我国24个省份的597家县级医院,对医院的高血压专科设置、专业队伍建设以及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制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97家县级医院中,54家(13.5%)设置了独立的高血压专业科室,147家(24.6%)有高血压门诊,143家(24.0%)有高血压病床,294家(49.2%)有高血压专科团队;431家(72.2%)医院的门诊有高血压诊治流程,454家(76.0%)病房内有高血压诊治流程,535家(89.6%)的医院有高血压转诊流程;473家(79.2%)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县域医疗共同体,其中紧密型167个;97.7%的医院配备基本的高血压危险分层筛查项目,63.8%可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初筛。结论: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布局基本形成,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高血压专业队伍建设,强化高血压诊疗规范化管理,畅通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以提升我国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管的影响因素与重点内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重点内容,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21年发表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管相关文献及2003—2021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监管内容;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分析影响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优序图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重点内容。结果:共获得14项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15项监管内容。根据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确定激励约束(11.349,0.936)、卫生法律法规(10.912,0.653)、绩效考核(10.610,0.249)、财政投入(10.198,0.481)为对其他因素有较强影响的关键原因因素;监管成本(12.293,-0.822)、专职监管人员能力(10.471,-0.654)、专职监管人员数量(10.378,-0.388)为较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核心结果因素。根据优序图法结果共确定12项监管重点内容,按照重要性得分排序依次为服务对象满意度(60.0)、医务人员满意度(59.0)、公共卫生服务(56.5)、绩效考核标准(51.5)、双向转诊情况(51.0)、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考核(50.5)、医疗质量管理标准(49.0)、医疗服务质量(47.0)、财政补助经费(47.0)、绩效考核分配(46.5)、医保支付打包(46.5)和基金结余分配(45.0)。结论: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有效提升监管成效,应重点关注关键原因因素和关键结果因素的影响,聚焦于对满意度、医疗服务、管理标准和利益机制4个方面重点内容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典型案例探讨我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现状及其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主题框架分析法的福建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管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的紧密型医共体作为研究现场,对其所属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总医院院长、乡镇卫生院院长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关键人物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紧密医共体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与内容、监管效果、监管薄弱环节以及如何完善内部与外部监管机制等;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选取5家紧密型医共体的23人进行关键人物访谈。最终形成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主题框架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监管实效和现存问题5个总主题,涵盖14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监管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15次),监管内容聚焦于医疗资源(10次),监管措施围绕具体制度(4次)、具体活动(4次)与考核评价(4次)展开,监管实效表现为当前的监管力度较强(5次),现存问题主要是政府监管存在不足(12次)、社会力量监督困难(11次)和内部治理遇到阻碍(5次)。结论:应通过完善政府监管机制、重视社会力量监督与实现内部有效治理,优化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疗集团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县域诊疗能力、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形式,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社会实践需求。基于江阴市地方经济发达、整体优质医疗资源充足、居民健康需求较高的现实背景,江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因地制宜,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集团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通过建机制、强基层、优流程、重衔接四大举措,完善医共体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和服务内涵,初步实现建立统筹管理模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形成上下协作机制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执行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以福建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福建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执行现状,对执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八统一"制度提供借鉴。方法:2019年10—12月,选取福建省16个县区的紧密型医共体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考察等方法收集调研地区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米特-霍恩模型对"八统一"制度的执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完成率描述"八统一"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调研地区16家医共体"八统一"制度建设的完成率为60.15%,山区县为65.90%,沿海地区为47.50%。在八项制度中,机构名称(16家,100.00%)、医疗质量(13家,81.25%)、宣传(12家,75.00%)、人员调配(11家,68.75%)和财务管理(10家,62.50%)的完成率较高,而药品供应(7家,43.75%)、劳务绩效(6家,37.50%)和信息化建设(3家,18.75%)的完成情况较差。部分调研地区能出台本土化的具体实施办法逐步推动"八统一"制度执行。政策目标模糊、政策资源不足、执行手段单一、执行主体价值取向的偏颇以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八统一"制度的有效执行。结论:福建省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尚未取得预期效果,应通过明确政策目标、拓宽政策资源、丰富执行手段、加强经验交流和优化政策环境等保障制度的有序推进和长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全国各地医共体的建设快速推进,其中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是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作者结合冯家镇卫生院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作为县域医共体的枢纽中心,卫生院通过明确定位、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打造特色医疗专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借助新媒体宣传平台等发展策略,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安徽省5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分析,运用Tobit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21年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69,纯技术效率值为0.830,规模效率值为0.812;县域人均GDP、人口密度、陆地面积与运行效率呈负相关;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全县医保基金支出、三四级手术台数与综合技术效率呈正相关.结论: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基于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县域人口、经济、地理环境、医疗服务水平等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县域医共体建设规模,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