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和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迁徙等多种途径在口腔癌、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肿瘤中显示出很高的抗肿瘤潜力.然而,朱砂根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实验数据缺乏高质量、多样本、多重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肿瘤预后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关试验数据,应设计精准研究实验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朱砂根的药理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模式标本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模式标本共计4 645号,5 736 份,隶属于 170 科 619 属 2 128 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 20 个省(区、市)以及其他2 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区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50 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1 年,橱柜时间最长为 82 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考证认为走马胎最早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紫金牛科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历代本草载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跌打损伤、痈疖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文献可能居于其活血化瘀药效较强,而应孕妇忌用,需注意使用.走马风Sambucus chinensis Lindl.、黄马胎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或斑叶朱砂根Ardisia punctata Lindl.、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lum Turcz.等为走马胎常见的混淆品,应与正品区别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威灵仙一种新伪品的生药学和分子生药学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生药学和分子生药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市场上一种威灵仙新伪品进行鉴别,为保障威灵仙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威灵仙及其伪品进行性状、显微等生药学研究,描述威灵仙及其伪品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对威灵仙及其伪品的分子生药学研究,通过试剂盒提取样品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双向测序获得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的ITS序列进行相似度分析及DNA条形码溯源.结果:威灵仙及伪品的生药学鉴别特征主要有外皮颜色以及有无茎节等;横切面显微特征区别主要为有无髓.分子生药学研究表明,该伪品的基原植物为紫金牛科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结论:该威灵仙伪品为綮金牛的茎及根茎,该伪品与威灵仙在成分、功能主治方面差别较大,在临床应用上应严格区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走马胎中大叶紫金牛酚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大叶紫金牛酚.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叶紫金牛酚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活性以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这是首次对大叶紫金牛酚进行系统研究,为综合开发与利用走马胎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仙客来皂苷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选择性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仙客来皂苷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选择性作用,并阐明作用靶点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将人肝癌细胞HepG2或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分为仙客来皂苷组(加入0、2.5、5.0和10.0 μmol·L-1仙客来皂苷)、胆固醇干预组(仙客来皂苷+20.0 mg·L-1胆固醇)和对照组(0.5% DMSO),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Filipin标记法检测细胞中胆固醇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LDH释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Fas、FADD和caspase-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0和10.0μmol· L-1仙客来皂苷组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HL-7702细胞(P<0.05).Filipin标记后HepG2细胞中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HL-7702细胞(P<0.05).仙客来皂苷组HepG2细胞LDH释放水平高于HL-7702细胞(P<0.05).与5.0 μmol·L-1仙客来皂苷组比较,胆固醇干预组(5.0 μmol·L-1仙客来皂苷+20.0 mg·L-1胆固醇)LDH释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仙客来皂苷组HepG2细胞中Fas和PADD蛋白和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仙客来皂苷组比较,胆固醇干预组HepG2细胞中Fas、FADD和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仙客来皂苷对肝癌细胞有选择性增殖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通过肝癌细胞膜上胆固醇成分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进而以配体非依赖的方式激活凋亡相关Fas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民族药当归藤研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归藤为紫金牛科植物当归藤(Embelia parviflora Wal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广西壮瑶药,属于中国民族药.随着民族药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着重发展民族药,希望中药民族药“走出去”,提升医药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实现资源分享、合作共赢.文章研究和归纳了近三十几年当归藤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使人们更加详细了解当归藤药材,为当归藤药材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紫金牛科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摸清广东紫金牛科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分布与应用情况,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野外实地调查,并参考标本和相关文献.结果:广东共有野生紫金牛科植物5属58种.水平分布上铁仔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粤北、粤西山区,而紫金牛属、酸藤子属、杜茎山属植物主要分布广东北部及中、东部;垂直分布跨度较大,以300~1 200 m分布种类最多.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洲为主,占总种数的50%.结论:广东省紫金牛科植物资源丰富,多数种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应对广东紫金牛科植物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生存群落结构及其环境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释环境因子对红楠生存群落的影响,根据64个样方数据,选用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江苏龙池山自然保护区内红楠生存群落进行分类、排序以及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 表明:(1)群落物种有72科129属153种,生存群落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楠是重要优势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红楠幼苗生长处于劣势地位;(2) MRT将该地区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Ⅰ)麻栎+化香树-冬青+油茶-沿阶草+淡竹叶群丛,Ⅱ)红楠+蓝果树-山鸡椒+格药柃-金星蕨+淡竹叶群丛,Ⅲ)青冈+栓皮栎-窄基红褐柃+木莓-金星蕨+狗脊群丛,Ⅳ)米槠+檫木-光亮山矾+马银花-紫金牛+沿阶草群丛,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龙池山红楠生存群落演替变化趋势;(3) CCA排序结果验证了MRT的分类结果,并显示海拔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生存群落分布与扩张的重要影响因子;(4)红楠生存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单峰格局,在海拔150 m达到最大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0种滇西植物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有数十万人因疟疾而死亡,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和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本地疟疾病例依然存在,再加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疟疾高发的国家接壤,边民来往十分频繁,传染源输入无法杜绝.为了发现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疾天然产物,该研究依次用75%乙醇和蒸馏水对30种滇西植物进行回流提取,并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这些样品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0种植物中,玉叶金花、回心草以及云南甘草等19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7个科、19个属.其中,虾子花、东方紫金牛、姜花水提物以及反瓣老鹳草地下部分醇提物的活性较好,其IC50值分别为796.0、951.0、1033.0、1388.9μg?mL-1,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虾子花、东方紫金牛的HPLC分析结果显示,其活性成分应为酚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