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健康危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使用范围广、难降解等特点,加上如今塑料制品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幅增长,导致环境中微塑料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微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在塑料生产行业、合成纺织等行业,由于微塑料的职业暴露,工人的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本文对微塑料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同时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微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及各级政府立法控制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境污染物联合暴露的人体健康累积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暴露往往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如何去比较和评估这种危害,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领域使用较多的4种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分别为危险指数(hazard index,HI)法、分离点指数(point of departure index,PODI)法、暴露阈值(margin of exposure,MOE)法,以及相对效能因子(relative potency factor,RPF)法.该文综述了这4种方法在具有相同毒性机制的同一类化学物联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以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新烟碱类农药为主的农药类,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化合物,如有机磷阻燃剂、全氟化合物和双酚类化合物.此外,该文还概括了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各类环境污染物联合暴露的人体健康累积风险评估提供可选方法,也为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更加系统科学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我国9省铁皮石斛食用情况及消费人群4种常见重金属累积暴露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了解我国9省居民铁皮石斛食用情况,评估铁皮石斛消费人群铅(Pb)、镉(Cd)、汞(Hg)、砷(As)4种重金属的累积暴露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基于2019年和2022年中国9省居民铁皮石斛消费量数据和文献筛选得到的部分地区铁皮石斛4种重金属含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计算4种重金属暴露量,评估其健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危害指数法(HI)进行累积暴露评估.结果 铁皮石斛消费者主要以食用干品为主(37.3%),其中以泡饮方式食用较多,单次消费量的平均值为8.2g/人;铁皮石斛鲜品食用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12.9%,以榨汁为主,单次消费量的平均值为30.8 g/人.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在铁皮石斛(干/鲜)4种重金属暴露量中,干品均高于鲜品且Pb的平均暴露水平(干/鲜)最高;以健康指导值或基准剂量的5%进行判定,在铁皮石斛干品中不同性别-年龄组消费者As、Pb的平均暴露量的暴露边界值(MOE)>1;Pb P95暴露量的MOE值<1;Cd和Hg暴露量均低于其健康指导值的5%.不同省份居民铁皮石斛重金属暴露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铁皮石斛消费居民4种重金属暴露量均最高.江西和浙江两省Pb的高端暴露量的MOE值<1.4种元素累积评估显示铁皮石斛消费者的HI值均<1.结论 我国9省铁皮石斛消费者As、Cd、Hg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高食物量消费人群应关注铅暴露的健康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镉、砷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累积风险评估方法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Pb)、镉(Cd)、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符合冬虫夏草及相关产品使用特点的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基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Pb、Cd、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计算重金属日暴露量,分别采用危害指数法和更加精确的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对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As的污染应引起关注,不同品种污染程度为冬虫夏草(繁育品)=蛹虫草<冬虫夏草(野生品)<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批冬虫夏草(野生品)全草中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累积健康风险需被进一步关注.结论: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GC-MS法同时测定枸杞中16种农药残留的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GC-MS法同时测定枸杞中 16 种农药残留量的含量,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分析采用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量 1.0 μL,不分流;体积流量 1.0 mL/min;进样口温度 250℃;电子轰击电离(EI),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30℃;多反应监测模式;碰撞气高纯N2.采用残留水平、膳食摄入风险、风险排序和累积暴露评估对农药残留膳食风险相对较高的农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16 种农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4),平均加样回收率 70%~114%,RSD小于2%.产地枸杞和商超枸杞均未出现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产地枸杞中氟氯氰菊酯的平均残留量最高,为 0.999 2 mg/kg,商超枸杞中氯氰菊酯的平均残留量最高,为 0.088 4 mg/kg;产地枸杞和商超枸杞的慢性和急性膳食风险最高的农药均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哒螨灵、毒死蜱、敌敌畏、杀扑磷风险较高,但实际检测中只有哒螨灵被检出,并且未超标;产地、商超枸杞慢性危害指数(HI)值分别为 0.012 9、0.001 2,急性HI值分别为0.065 5、0.005 4.结论 部分枸杞样品存在农药残留,但均处于安全水平,喷洒农药时需要注意氯氰菊酯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14岁及以下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气象因素是影响流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气温与流感的关联性可对地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0~14岁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性及归因风险.[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2019年 12月深圳市龙华区来源于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期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0~14岁人群流感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病例资料,共计 19657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流感日发病数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不同性别与年龄分组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及滞后效应,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探讨气温对流感发病带来的归因风险.[结果]该地区 2016年 1月—2019年 12月流感日均发病 13.45例,男女性别比为 1.36:1,<5岁及 5~14岁组病例占比分别为 50.05%、49.9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各气象因素中以日均气温对流感日发病人数影响最为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r=-0.1541).日均气温与流感日发病在不同的滞后天数呈非线性暴露效应关系,累积滞后 14 d日均气温对流感带来的发病风险存在两个高峰,在 11℃时达到最大(RR=8.15,95%CI:5.73~11.60).此外,日均气温对女性、5~14岁人群带来的归因风险相比男性和<5岁年龄组更大.低温与高温对流感均有影响,但归因于低温的效应(44.58%)远大于高温效应(4.92%).低温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均带来风险效应,其中对 5~14岁人群影响最大,当滞后 14 d累积风险最大(RR=12.80,95%CI:8.29~18.93).高温表现为在5~14岁人群中出现滞后效应,滞后14 d累积风险最大.[结论]气温影响深圳市龙华区 14岁及以下人群的流感发病;尤其对女性和 5~14岁人群的影响更大,低温带来发病风险比高温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某汽车作业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和劳动者听力损失情况,评估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方法 对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开展现场调查,以548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纯音听阈测试和个体噪声检测(LEx,8h),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析不同工种、工龄和CNE工人的听力损失差异,并应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计算各岗位在接噪工龄20~40年的听阈变化及噪声致听力损失风险.结果 2022年9-12月,548名工人年龄中位数39岁,接噪工龄中位数15年,36.6%的工作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超过85 dB(A),平均为86.1 dB(A),平均CNE为96.6 dB(A)·年.检出高频听力损失51例(检出率9.31%);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15例(检出率2.74%);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12.05%.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人接噪工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1),工龄>15年的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最高.随着CNE的增加,听力损失的比例也逐步增加(P<0.05),CNE>100 dB(A)·年组的听力损失检出率比另外三组明显增加.在接噪工龄超过30年后,组装工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焊接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结论 该汽车座椅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较重,针对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接噪岗位应采取源头控制噪声声级、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优先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加强接噪工龄>30年的工人听力健康监护、每年评估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等措施,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我国食品镍污染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随着新兴产业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土壤镍污染日益严重,食品成为人体镍的主要暴露来源.我国食品镍污染水平总体上在经济发达地区较高.不同食品种类中,谷物类、豆类和水产类食品的镍含量和检出率相对较高.我国目前采用的镍膳食暴露风险研究方法相对保守,主要采用点评估、简单分布和概率评估等方法计算居民每日暴露量,并用危害指数法量化累积暴露风险.研究发现居民膳食摄入镍在低龄人群和极端情况(高消费或高污染)下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农村人口的致癌风险高于城市人口.本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的文献,对我国食品中镍的污染现状和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食品中镍的暴露及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云南产铁皮石斛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检测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为安全监管、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21年收集云南产铁皮石斛干制品81份,对铁皮石斛中的5种杀菌剂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进行测定.采用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法对铁皮石斛中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苯醚甲环唑检出率最高,为98.77%,其次分别为甲霜灵91.36%、丙环唑77.78%、咪鲜胺58.02%和腐霉利12.20%,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检出的5种农药的急性累积摄入(acute cumulative intake,aHI)合计为13.64×10-3,慢性累积摄入(chronic cumulative intake,cHI)合计为8.53×10-3,均<1.结论 云南产铁皮石斛杀菌剂类农药残留的急性及慢性膳食累积暴露风险较低,建议食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铁皮石斛中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5岁儿童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基于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NEOs)是一种新型合成杀虫剂,其作为传统农药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害虫防治.近期研究表明人类广泛暴露于该类杀虫剂,但关于儿童的NEOs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估有限.[目的]探索山东莱州湾5岁儿童尿液样本中4种NEOs的暴露水平,并评估该地区儿童单一和累积暴露于该类杀虫剂的健康风险.[方法]以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LWBC)中参与5岁随访的20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的方法检测尿液样本中4种NEOs的暴露水平,包括吡虫啉(IMI)、啶虫脒(ACE)、噻虫胺(CLO)和噻虫嗪(THM).基于检测的NEOs浓度计算其每日估计暴露量(EDI),并采用危害商(HQ,风险阈值为1)法评估NEOs单一暴露的健康风险;利用相对效能因子(RPF)法对4种NEOs的浓度进行IMI标准化校正以计算其累积暴露浓度,再基于HQ法进一步探究累积暴露于4种NEOs的健康风险.[结果]5岁儿童尿液样本中4种NEOs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其肌酐校正后的中位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LO(1.373μg·g-1)>THM(0.628μg·g-1)>IMI(0.310μg·g-1)>ACE(0.073μg·g-1).4 种 NEOs中,IMI 的 EDI 中位数为 0.035 μg·kg-1·d-1,高于 CLO(0.032 μg·kg-1·d-1)、THM(0.012 μg·kg-1·d-1)和ACE(0.002 μg·kg-1·d-1)的EDI中位数.IMI、CLO、THM和ACE的HQ最大值分别为0.168、0.152、0.055和0.022,均远低于风险阈值1.4种NEOs经IMI标准化校正后的累积暴露浓度的中位数为21.241 μg·g-1,其EDI的中位数为2.370 μg·kg-1 d-1,累积暴露于4种NEOs的HQ最大值也仅为0.694,未超过风险阈值1.[结论]山东莱州湾5岁儿童NEOs暴露较为普遍.尽管该地区儿童单一和累积暴露于NEOs未见明显的健康风险,但与国外部分地区相比,其NEOs的暴露水平更高,长期低剂量暴露于该类杀虫剂可能引起的不良健康效应值得广泛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