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金银花分散片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筛选复方金银花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复方金银花分散片。方法:以片剂硬度、崩解时间和口感为指标,考察了填充剂、崩解剂、矫味剂、黏合剂种类及用量,并研究了颗粒干燥温度对复方金银花分散片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将50 g复方金银花浸膏粉与32.5 g微晶纤维素混匀后,用适量95%乙醇,制软材,过30目筛网制粒,于65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整粒后加入15 g交联聚维酮、2.0 g安赛蜜和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结论:所优化筛选的复方金银花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一致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优化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影响因素,黄芩苷含量、连翘苷含量、出膏率、挥发油体积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10 倍量水提取 2h,提取 3 次,综合评分为0.9914 分;最佳成型条件为糊精-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1∶1∶1),药辅比 1∶0.8,润湿剂 85%乙醇.10 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 18 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 0.997,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 0.99.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不同批次清瘟化湿颗粒质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蝉花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优化金蝉花胶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药辅比、辅料比(微晶纤维素:乳糖)、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腺苷,HPLC法测定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的含量.结果 最佳条件为微晶纤维素:乳糖比例1∶4,药辅比1∶1,加入颗粒总量25%的90%乙醇,过20目筛,在60℃下干燥30 min,临界相对湿度为73%,选用0号胶囊灌装.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59%~102.08%,RSD 0.6%~1.8%.每粒胶囊含核苷类成分不低于3.231 mg/g.结论 该方法合理稳定,可为金蝉花胶囊的实际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山楂丹参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考察山楂丹参分散片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山楂药材中金丝桃苷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山楂提取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中填充剂、润湿剂、崩解剂的考察,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山楂丹参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取丹参药材,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取山楂药材,用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分别将药液浓度至1.0 g/mL,并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浓缩、干燥,将上述丹参、山楂提取物混匀,过80目筛,再分别加入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过100目筛),混合均匀,以50%乙醇为黏合剂,24目筛制粒,60℃干燥.结论 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丹参、山楂提取物中丹参素钠、金丝桃苷含量较高;山楂丹参分散片在3 min内分散均匀,各项指标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规定,表明山楂丹参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筛选处方合理,可进一步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聚乙醇酸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于远端胰腺切除模型术后缝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复合材料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3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行远端胰腺切除手术.观察组实验犬使用PGA+HPMC复合材料进行切口加固;对照组实验犬使用NEOVEIL进行切口加固.术前、术后3 d及解剖前,分别对各组实验犬进行血常规检测.设置2周、4周、8周观察周期,每个观察点各6只动物进行心肝脾肺肾组织学检查、硬组织切片病理诊断等评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在术前血常规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WBC)(F=14.8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F=5.049,P=0.0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F=4.794,P=0.011)、红细胞计数(RBC)(F=6.591,P=0.002)、血红蛋白(HGB)(F=8.154,P=0.001)、红细胞比容(HCT)(F=5.281,P=0.007)、血小板计数(PLT)(F=6.560,P=0.01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F=33.950,P=0.039)、淋巴细胞百分比(Lym%)(F=3.299,P=0.043)均值存在差异,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影响,表明两组实验犬均出现了炎症反应或手术应激.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硬组织病理切片评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的炎症与坏死相关评分、纤维化、修复等相关评分和总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解剖中,均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有明显的损伤,也未发现缝合材料残留、胰液渗漏或胰瘘等情况,表明两组缝合材料均已完全被吸收代谢,且切口愈合良好不会对内脏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PGA与HPMC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术后缝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缝合强度和创面愈合质量,可以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与传统的可吸收性加固材料相媲美,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罗汉果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从罗汉果Siraitiagrosuenorii根中分离纯化多糖组分,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干燥罗汉果根经95%乙醇脱脂,用70 ℃水提醇沉得到粗多糖,再经Cellulose 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LGP-A.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与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刚果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方法对LGP-A的初步结构进行分析.利用CCK法、ELISA试剂盒、中性红实验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吞噬能力进行检测,评价LGP-A的免疫活性.结果LGP-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3 × 106,主要由半乳糖(Galp,51.23%)和阿拉伯糖(Araf,44.68%)组成.红外光谱及核磁波共振波谱对其结构分析证明,LGP-A可能主要含有 T-α-L-Araf(A)、→3)-α-L-Araf-(1→(B)、→5)-α-L-Araf-(1→(C)、→3,5)-α-L-Araf-(1→(D)、→3)-β-D-Galp-(1→(E)、→3,6)-β-D-Galp-(1→(F)、→6)-β-D-Galp-(1→(G)和→3)-α-D-Galp-(1→(H)片段.质量浓度在 0.625~5.0 μg/mL时,LGP-A能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并能明显促进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提高细胞吞噬率,表明LGP-A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结论LGP-A是从罗汉果根中得到的天然均一多糖,其初步结构和活性的研究为罗汉果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甘遂炮制前后对生理状态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甘遂炮制前后对生理状态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探究醋制减毒机制.方法:取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甘遂组、醋甘遂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生甘遂组、醋甘遂组给予相应的供试液,连续给药20 d,第20天收集肝脏.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分析大鼠肝脏样本,通过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数据前处理,检索HMDB等数据库.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MetaboAnalyst对所得差异代谢物进行显著富集通路分析.结果:实验最终发现生甘遂组与空白组比对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28个差异代谢物,醋甘遂组与空白组比对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18个代谢物,其交集有13个代谢物.结论:通过生物学意义分析得到醋炙甘遂能够通过升高肝脏中牛磺脱氧胆酸和硬脂酰肉碱水平,降低早期脑损伤和2型糖尿病诱发的潜在风险;通过升高肝脏甘氨胆酸水平,促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升高肝脏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水平,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血管重塑和功能恢复;通过升高肝脏3-羟基丁酸、油酰乙醇胺水平,发挥抗肿瘤、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其发挥减毒机制的相关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酮体的合成与降解、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猫爪草活性多糖RTP-60-3V-Ⅲ化学结构及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离和纯化制备猫爪草的多糖成分RTP-60-3V-Ⅲ,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特征,评价其对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猫爪草粗多糖RTP-60 经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凝胶Sephdex G50 和G-100 柱色谱分离和纯化,获得分子量均一多糖RTP-60-3V-Ⅲ.高效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分布,PMP衍生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单糖组成.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反应,再结合IR,NMR和GC-MS等技术对RTP-60-3V-Ⅲ进行化学结构特征的研究.采用MTT法评价RTP-60-3V-Ⅲ对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紫杉醇和利福平药物体外诱导LO2 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RTP-60-3V-Ⅲ为葡聚糖,峰高分子量为 4 628 Da,骨架结构主要为→4,6)-α-D-Glcp-(1→以及α-D-Glcp-(1→,→4)-α-D-Glcp-(1→和→6)-α-D-Glcp-(1→这3 种侧链.该多糖对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紫杉醇和利福平诱导的LO2 细胞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呈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结论:猫爪草多糖RTP-60-3V-Ⅲ具有明显的抗药物性肝损伤活性,未来有望成为治疗药物肝损伤的候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微晶纤维素颗粒外加技术对铁皮石斛复方片崩解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考察微晶纤维素颗粒外加技术对铁皮石斛复方片崩解时间的影响.方法 建立一种微晶纤维素颗粒外加技术,应用于铁皮石斛复方片的成型工艺中,并运用正交设计对制粒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以铁皮石斛复方提取物为原料,添加适量山梨糖醇,采用90%乙醇湿法制粒,作为主药颗粒;采用60%乙醇湿法制粒,将微晶纤维素、聚维酮K30(1 ∶ 0.2)制成微晶纤维素颗粒,作为崩解剂颗粒.主药颗粒与崩解剂颗粒按 2 ∶ 1 比例投料,再与适量高膨胀型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粉末混合均匀,进行压片.传统成型工艺所得铁皮石斛复方片崩解时间为 45~50 min,而微晶纤维素颗粒外加技术所得片剂崩解时间为 25~30 min,并且其硬度、脆碎度符合要求,多糖、皂苷含量均匀.结论 将微晶纤维素颗粒外加技术应用于铁皮石斛复方片的成型工艺中时,可有效减少片剂崩解时间.该技术可为崩解度较差的中药提取物片剂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氧化还原敏感型基因元件增强酵母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胁迫耐受性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纤维素乙醇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酿酒酵母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的发酵过程易受多种抑制物胁迫的影响,因此提高其胁迫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细胞内设计了一种氧化还原敏感型基因元件,通过生物传感器Yap1 感应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以调控抗胁迫基因智能表达.首先,分析了Yap1 调控的天然内源启动子PTRR1、PTRX2 和PMET16 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典型抑制物的响应强度.其次,根据不同胁迫种类组合相应启动子与抗胁迫的效益基因,构建氧化还原敏感型基因元件提高了酿酒酵母的胁迫耐受性.最后,将表现较好的基因元件GP-CTT和GP-ADH串联整合到一起构建了双基因元件系统,在 5-HMF和H2O2 双重胁迫下细胞的死亡率与野生型相比下降了 69.6%.相较于单基因元件GP-CTT,双基因元件整合菌株的比生长速率、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乙醇生产速率分别提高了64.2%、60.1%和 58.9%,重组菌株过氧化氢酶的酶活力提高了 40.2%.本研究通过理性设计氧化还原敏感型基因元件的遗传回路,强化胞内关键抗氧化酶和醛降解途径,系统地提高了酿酒酵母的胁迫耐受性,为动态地提高酵母鲁棒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