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淡豆豉促成骨细胞增殖的谱效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0批不同发酵时间的纳豆芽孢杆菌纯种发酵淡豆豉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图谱中主要色谱峰与促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为表征纯种发酵淡豆豉抗骨质疏松作用物质基础和优化单一菌种发酵淡豆豉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HPLC建立纯种发酵不同时间淡豆豉的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 (纳豆芽孢杆菌纯种发酵6、12、18 h、1~7 d:H6、H12、H18、D1~D7) ;噻唑蓝 (MTT) 法测定各提取物的促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 技术对色谱峰进行确认;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纯种发酵不同时间的淡豆豉乙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0μg·L-1时均具有较明显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发酵4 d时活性最强,其促成骨细胞增殖率可达43.6%.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较高的是黄豆黄素、染料木苷、黄豆黄苷和大豆苷.结论 关联度分析结果中黄豆黄素,染料木苷,大豆苷与课题组前期体外活性实验结论相互佐证,证实了本实验中谱效关系分析的科学性.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纯种发酵淡豆豉与自然发酵淡豆豉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成分基本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少根根霉多样化的生长动力学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少根根霉物种内菌株间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相应的遗传背景不明,不利于少根根霉生产发酵的进一步应用.[目的]探究不同少根根霉菌株温度-生长动力学模型间的差异,为其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为生产菌株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自欧亚各地的纯种少根根霉为实验材料,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ITS和IGS rDNA分子系统发育重建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培养基平板培养直接测量法进行温度-生长动力学分析.[结果]少根根霉温度-生长动力学模型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与各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变种基本不具有相关性.菌株间温度-生长速度曲线具有显著性差异.少根根霉生长抑制低温范围、最适生长温度范围、生长抑制高温范围和致死高温范围分别为4-9、30-37、40-49和40-52℃.菌株XY00454和XY00469具有良好的高温适应性和较快的生长速度,有开发成为工业发酵菌的潜力.[结论]少根根霉物种仍然处于剧烈的演化之中,种内形态、分子和生理分化较为活跃,但尚未形成任何独立的种群.根据温度适应性的数据可以筛选出发酵生产潜力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纯种发酵淡豆豉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化纯种发酵淡豆豉的制备工艺,明确工艺参数,为纯种发酵淡豆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样本中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不同原料和辅料的使用及发酵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从而规范纯种发酵淡豆豉的制备工艺.结果:纯种发酵淡豆豉最佳制备方法为以黑大豆为原料,青蒿、桑叶各20g,用水浸泡辅料20~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h,合并煎煮液并定容至2L,拌入200g黑大豆中,105℃灭菌15min.接菌比例为大豆30g∶菌液10mL,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9d.结论:优化工艺适合纯种发酵淡豆豉的制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淡豆豉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并考察异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异黄酮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淡豆豉异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考察异黄酮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淡豆豉异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90 min,酶量10 U,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淡豆豉中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598%.使用HPD-100型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IC50(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为8.18 μg/mL,BHA为15.79 μg/mL.结论:按本实验结果提取的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率较高,且提取物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刺梨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菌群特征,为筛选优质刺梨非酿酒酵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技术,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l d (F1)、3 d(F3)、5 d(F5)和15 d(F15)4个阶段及YPD培养基富集培养样本中非酿酒酵母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182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归属于81个属107个种;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梨果实自然发酵前期,优势非酿酒酵母为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sp.)和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二者在样本F1中分别占42.59%和26.85%;随着自然发酵的不断进行,二者的比例逐渐降低,在第15天(F15),Hanseniaspora sp.和H burtonii比例降低至7.73%和0.52%.相反,Pichia sporocuriosa和未培养的酵母,随着自然发酵不断进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分别由F1中的0.23%和0.33%增至F15中的37.26%和32.62%.此外,采用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和鉴定技术,从刺梨上分离到Hanseniaspora sp.、H burton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P.sporocurios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5种类型的可培养非酿酒酵母.[结论]刺梨果实上存在着丰富的非酿酒酵母菌资源,研究刺梨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多样性,为酵母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纤溶酶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筛选和鉴定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纤溶酶的优势菌株.方法 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备淡豆豉;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和纤维蛋白平板法分别对淡豆豉炮制不同时间点样本中产纤溶酶的微生物进行初筛和复筛;将产纤溶酶微生物分别接种在特定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纯种发酵液,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发酵液的纤溶酶活力;应用16SrDNA和18S rDNA通用引物分别对产纤溶酶细菌和真菌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同源性比对、MEGA 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筛选获得3种产纤溶酶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微球菌Micrococcus.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纯种发酵液纤溶酶活力的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纤溶酶活力最高,达527.49 IU/mL.结论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高产纤溶酶的优势菌株,淡豆豉的溶栓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揭示淡豆豉炮制中纤溶酶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淡豆豉异黄酮在雌激素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过程中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对雌激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纯种发酵淡豆豉的异黄酮提取物并作用于细胞,通过CCK8检测细胞生长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相关蛋白ERα、ERβ、GPR30、AKT、ERK1/2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雌二醇组和淡豆豉异黄酮刺激下细胞生长和迁移速度显著增加(P <0.05);与雌二醇组相比,同时使用淡豆豉异黄酮能减缓细胞的生长,使细胞迁移速度变慢,凋亡增加,并降低雌激素受体蛋白ERβ、GPR30的表达.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能减缓雌二醇对细胞的促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信号通路上的ERα、ERβ、AKT和ERK1/2蛋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研究进展及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酒曲是中国白酒酿造过程的糖化发酵剂,对酿造酒体的品质与风味有重要影响,其质量与其中的微生物结构和酶系组成有重要关联.近年来基于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的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与广阔的应用价值.酒曲微生物组具有微生物物种丰度高、酶系功能复杂多样等特点,并与制备环境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基于酒曲微生物组特点,研究者通过强化功能微生物制备强化大曲或接种功能微生物制备纯种酒曲,以实现提高酒曲质量与酿造功能的目标.本文就传统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的基本特征、酒曲微生物组理论应用与实践以及酒曲微生物组研究趋势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胆南星发酵菌种的分离鉴定与复合菌种发酵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鉴定,筛选优势菌种并对胆南星复合菌种发酵进行探索,以解决胆南星杂菌发酵工艺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不易控制的问题.方法:取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深层培养物进行菌种分离与纯化,运用细菌、真菌多相鉴定检测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比对DNA序列,鉴定微生物,将分离鉴定出的菌种分别进行纯种发酵并筛选优势菌种,将筛选出的优势菌种进行复合菌种发酵探索,比较复合菌种发酵胆南星与传统发酵胆南星的指标成分含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对传统发酵胆南星和复合菌种发酵胆南星中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0.1%甲酸乙腈溶液(A)-0.l%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min,35%~45%A;2~10min,45%~48%A;10~12 min,48%~100%A;12~12.01 min,100%~35%A;12.01~15 m11in,35%~65%A),流速0.35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采集模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范围m/z 50~1 000.结果:从胆南星深层培养物中共分离鉴定了 8种微生物,筛选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sp.(厌氧)和铅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是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以二者作为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的胆南星与传统发酵法样品比较,游离型胆酸中的鹅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猪胆酸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76、0.06、0.19 mg·g-1,结合型胆酸中的甘氨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猪去氧胆酸、牛磺猪去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含量较传统发酵胆南星分别降低0.63、0.23、0.26、0.16、0.03、0.04mg·g-1.结论:复合菌种(肠球菌属和铅黄肠球菌)发酵能够使胆南星发酵更加完全,缩短发酵周期,并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葛根参与淡豆豉发酵对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增加葛根作为淡豆豉发酵辅料,探讨葛根参与淡豆豉发酵对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比较分析加葛根纯种菌发酵组、无葛根纯种菌发酵组、仅葛根辅料纯种菌发酵组、加葛根自然发酵组、无葛根自然发酵组和仅葛根辅料自然发酵组的药效活性,同时对比纯种发酵组1~7 d 的最优发酵时间.结果 抗骨质疏松作用最好的为加葛根纯种发酵 4 d的淡豆豉,在1×10-4 g·L-1 浓度下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最佳,增殖率可达45.8%.结论本研究证实葛根作为辅料发酵淡豆豉可有效提高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为传统中药发酵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