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患者血清SMAD家族成员4、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SMAD家族成员4(SMAD4)、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43例NPC患者作为NPC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SMAD4、TPS水平,分析SMAD4、TPS与NP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P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PC组患者血清SMAD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情况、颅神经侵犯情况NPC患者血清SMAD4、T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颅神经侵犯、血清SMAD4水平﹤97.43 ng/L、血清TPS水平≥164.44 U/L均为NP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NPC患者血清SMAD4呈异常低表达,TPS呈异常高表达,其水平与NPC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且与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ncRNA Gm13568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在EAE小鼠病变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Gm13568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lncRNA Gm13568沉默与对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命名为LV-Inhibit-Gm13568和LV-ctrl,并包装病毒。1×10 7 TU病毒悬液静脉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7 d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 35-55)多肽诱导EAE模型。实验分为PBS组、EAE组、LV-ctrl+EAE组和LV-Inhibit-Gm13568+EAE组,采用双盲法每日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AE小鼠诱导后23 d,取各组小鼠脊髓组织,利用real-time PCR测定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指标Serping 1、C3、Srgn和H2-T23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测定IL-6、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的生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otch1的表达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水平(phosphorylated STAT3, p-STAT3);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Notch1活化后的胞内段蛋白(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与GFAP的共表达;HE和劳克坚牢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分别观察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变化。 结果:与PBS组比较,EAE组和LV-ctrl+EAE组小鼠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Notch1的表达显著上调。沉默内源性lncRNA Gm13568后,与LV-ctrl+EAE组比较,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抗原诱导后23 d从平均3.5分下降至1分以下,临床症状缓解,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同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生成减少;Notch1、GFAP、NIC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髓鞘脱失显著减轻。结论:LncRNA Gm13568可能通过调控Notch1/STAT3信号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参与EAE的病变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参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为恶性组,同期7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均施行超声造影检查,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表达。对比恶性组、良性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血清CA153、CEA、TPS、CYFRA21-1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参数与血清各肿瘤标志物关系。结果:恶性组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组,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组( P<0.05);ROC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诊断乳腺癌的AUC小于达峰时间,当达峰时间截断值为≤20.15 s时,诊断灵敏度为60.53%,特异度为88.16%( P<0.05);恶性组血清CA153、CEA、TPS、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53、CEA、TPS、CYFRA21-1均为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与血清CA153、CEA、TPS、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 r=0.714,0.753,0.682,0.597, P<0.05),达峰时间与血清CA153、CEA、TPS、CYFRA21-1水平呈负相关( r=-0.693,-0.726,-0.652,-0.559, P<0.05)。 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值与乳腺良性病变具有较大差异,且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价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共刺激分子B7-H3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和判断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40例(胃癌和肠癌各2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术前和术后血清,同期收取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B7-H3、PD-L1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的表达水平。分析B7-H3和PD-L1手术前后的变化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B7-H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1±5.5) ng/ml比(6.8±1.9) ng/ml, t=8.454 , P<0.01];术前B7-H3浓度与CEA( r=0.377, P<0.05)和CA199( r=0.373, P<0.05)的含量呈正相关;术后B7-H3含量变化与CA199含量变化存在一致性( χ2=5.507, P<0.05)。术后B7-H3含量维持高水平与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χ2=8.386, P<0.01)。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PD-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5.6±36.8) pg/ml比(197.4±1.6) pg/ml, t=2.268, P<0.05],且与CEA的含量呈正相关( r=0.535, P<0.01);术后PD-L1的变化与CEA的术后变化明显相关( χ2=5.199, P<0.05)。 结论:血清中B7-H3和PD-L1含量对胃肠道肿瘤有诊断价值;术后B7-H3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卡培他滨治疗,研究组加用舒尼替尼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对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胸苷激酶1(TK1)水平,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6.67%比60.00%),CD3+、CD4+、CD4+/CD8+水平及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社会适应性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49.26±3.11)比(41.02±3.46)、(42.55±5.11)比(35.16±4.18)、(1.98±0.22)比(1.66±0.36)、(85.12±1.65)分比(72.65±1.48)分、(143.65±2.78)分比(135.26±3.16)分],CD8+、血清CA153、TPS、TK1水平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6.56±1.87)比(21.34±2.15)、(20.45±3.79)U/mL比(24.22±4.12)U/mL、(5.45±1.46)ng/mL比(7.11±2.01)ng/mL、(1.56±0.26)pmol/L比(1.91±0.23)pmol/L、(10.33±1.08)分比(12.22±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8.85(6.11,9.26)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期[5.16(4.87,6.78)个月]均长于对照组[7.11(5.26,8.78)个月和4.89(3.98,5.65)个月](P<0.05);两组发热、贫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TNBC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血清CA153、TPS、TK1水平,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血清CA50、TSGF、TPA的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血清糖类抗原50(CA5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组织多肽抗原(TPA)表达对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通过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 选取8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联合放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敏感组(n= 57)和不敏感组(n= 25).统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及差值,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效用.结果 2组比较,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敏感组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高于敏感组,CA50、TSGF、TPA差值低于敏感组(P<0.05).将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ASSO回归,选出3个预测变量,分别为CA50、TSGF、TPA差值.logistic回归显示,CA50、TSGF、TPA差值是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CA50、TSGF、TPA差值构建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临床效用.结论 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较高,且三者差值是影响放化疗敏感性的因素.基于血清CA50、TSGF、TPA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晨起口服安罗替尼胶囊每次12 mg,每天1次,维持服药14 d后停药7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3 mg·kg-1纳武利尤单抗,每2周1次.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80例,脱落4例,最终有76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80例,脱落8例,最终有7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60例/76例)和52.78%(38例/7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EA分别为(5.34±1.12)和(7.01±0.97)U·mL-1,CA125 分别为(22.65±4.27)和(27.61±5.09)U·mL-1,TPS 分别为(69.21±11.64)和(53.06±10.57)U·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肝功能异常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79%和37.5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比单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诺如病毒抗原模拟表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利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诺如病毒(NoV)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包被与GⅡ.4、GⅡ.6、GⅡ.17型NoV具有高特异性及中和能力较强的单链可变片段抗体(scFv),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ELISA鉴定淘选所得噬菌体与scFv的结合活性及其与NoV P蛋白的竞争作用;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合成多肽鉴定其抗原性.结果:发现1段与GⅡ.6 VP1区同源性较高的氨基酸序列"MG-D-W",综合分析提示其可能为GⅡ.6 NoV的抗原模拟表位,且合成的包含"MG-D-W"的多肽可竞争抑制P蛋白与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受体的结合.结论:"MG-D-W"是与NoV单链抗体高亲和力的肽段,可能模拟了GⅡ.6 NoV与scFv结合的抗原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新生抗原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监管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2/3
新生抗原是由肿瘤细胞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一类特异性多肽,可在细胞内表达和加工,随后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呈现至细胞表面,并被T细胞识别,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随着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的快速发展,新生抗原疗法已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新生抗原的个体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T细胞转移疗法在恶性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等肿瘤治疗领域显示出鼓舞人心的结果,并且新生抗原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的方案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种新兴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在充满医学前景的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研发、监管等挑战.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生抗原的研究进展和监管现状,以期为我国新生抗原的研发、监管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晚期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晚期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治疗的89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56%、77.78%,均高于对照组(34.09%、4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A125、CA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TPS 水平分别为(16.77±2.77)U/mL、(15.33±3.44)U/mL、(1.22±0.21)U/mL、(14.13±2.87)μg/L、(22.78±4.26)U/L,均低于对照组[(22.31±3.33)U/mL、(24.65±4.32)U/mL、(3.88± 0.66)U/mL、(23.87±3.45)μg/L、(32.15±5.6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分别为(69.55±4.15)%、(42.26±4.54)%、2.01±0.15,均高于对照组[(60.34±3.44)%、(32.48±3.56)%、1.48±0.41],CD8+水平为(21.06±2.09)%,低于对照组[(22.45±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得到显著降低,免疫功能改善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