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栓塞综合征(PES)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PES的研究现状、治疗及护理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认识及处理PES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改良球囊阻断逆行性静脉闭塞术(M-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ATO)在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的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21例患者。首先在SPSS流出道限流下进行ATO,然后进行M-BRTO。ATO路径可选择经皮经肝、经附脐静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路径入路,M-BRTO入路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或肘前静脉。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症状或者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者,局部麻醉下行M-BRTO+ATO;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门体分流者,或合并门静脉血栓者,全身麻醉下行TIPS+M-BRTO+ATO。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扫CT了解栓塞剂沉积情况,术后1个月行腹部彩超,3及6个月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了解门静脉血流或TIPS支架通畅情况。合并肝癌者,术后1个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共行23次栓塞手术,其中1例先后3次手术。经皮经肝路径治疗11例(其中7例联合股静脉,3例联合颈静脉,1例联合肘前静脉),经TIPS路径+股静脉入路治疗9例,经附脐静脉+股静脉入路治疗2例,附脐静脉+肘前脉入路1例。异位栓塞3例(1例至脾静脉,2例至肝内),围手术期发热5例,肝脏穿刺道出血1例,死亡2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衰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肝癌3例,感染1例)。余15例随访2~47(22±13)个月,随访期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复发。结论: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M-BRTO+ATO可快速栓塞SPSS流出道,完全闭塞S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门静脉压力测定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门静脉压力(PVP)测定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规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16例肝癌患者,肝脏CT数据导入3D-Doctor 4.0软件重建肝脏(包括门静脉)3D模型,利用Ansys19.0软件模拟计算PVP,与手术或介入时测定的实际PVP比较,采用 t检验比较PVP实际值与PVP模拟值,两者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按照手术规划计算剩余肝体积;剩余肝体积(FLR)结合模拟PVP确定肝癌治疗方案。 结果:16例患者术前或介入前PVP模拟值为(22.2±9.2) cmH 2O,实际PVP为(20.9±8.4) cmH 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19, P>0.05);PVP模拟值与PVP实际值呈正相关( r=0.965, P<0.01);结合剩余肝体积和模拟PVP,14例接受肝癌切除手术,2例接受末梢门静脉栓塞(TBPVE)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 结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PVP水平反映实际PVP水平,结合剩余肝体积可指导肝癌治疗方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肝癌伴肝内转移、肝硬化、脾肿大和腹水接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治疗。第3次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后12 d,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第34天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渗出影。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抑制免疫反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辅予吸氧、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18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闷消失,偶有咳嗽,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渗出影范围较前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动脉造影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富血管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癌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癌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Z=-3.24, P=0.001)。1例患者因消融术中CTHA扫描显示病灶数量大于5枚改为姑息性消融后退出研究,转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43例患CTHA即时验证为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中对比剂用量为30~80(42±14)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CTHA可发现消融术前增强MRI未能发现的肝细胞癌额外病灶,提高病灶的醒目性,并使病灶重复强化,准确部署射频消融电极的位置。病灶完全消融可通过消融后即刻CTHA来确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综合治疗后并发结肠胸膜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肠胸膜瘘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本文中报道1例肝癌综合治疗后并发结肠胸膜瘘的病例。患者53岁男性,2010年6月始因肝脏占位在外院行肝癌切除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患者肝癌多次复发,予再次癌灶切除手术、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肝癌损毁术(RFA)、立体定向放射(SBRT)等综合治疗。2016年11月患者因结肠胸膜瘘就诊本院,通过末端回肠造口术封闭瘘口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本文中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3/2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超重与正常体质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即时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64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T2WI灰阶比值对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心脏MRI探索中国成人左心室肌小梁和乳头肌质量参考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心脏MR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斑块与主动脉CT值比值鉴别冠状动脉脂质和纤维斑块的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全定量参数对照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肝脏功能影像评分预测肝细胞癌大范围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应用价值;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定量评估的价值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多模态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征象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应用价值;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特征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术前MR影像学特征与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功能MRI T1ρ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Meta分析;多模态MRI在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估异位骨化的成熟度;小儿卵巢扭转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优化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方法研究;基于床旁腹部卧位X线检查的新生儿气腹征象探讨;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扫描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失误分析及经验总结;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双源CT碘图评估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点;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快速水脂分离技术在MR髋关节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巧用米袋在1.5T MR颌面部成像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基于MR结构相的研究进展;TACE联合TKI药物及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FAPI PET/CT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患者前额叶皮层损伤的MR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PMCT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PMCT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 年 3 月—2020 年 4 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30 例,短间隔组患者 TACE治疗同步 PMCT 治疗,长间隔组患者TACE治疗后 1 个月行PMCT治疗.于患者治疗 3 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水平、2 年生存率.结果 短间隔组和长间隔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分别为 43.33%、36.67%,2 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短间隔组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分别为[(107.43±15.32)ng/mL、(2831.26±118.50)mAU/mL];长间隔组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分别为[(135.02±12.51)ng/mL、(3135.65±107.28)mAU/mL],2 组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低于治疗前,短间隔组更低(P<0.05).长间隔组和短间隔组 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23.08%、46.43%,2 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同期行PMCT更有助于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因子表达,延长生存期,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原发性肝癌免疫节点抑制剂疗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第6 位,死亡率位居肿瘤相关死因第 3 位[1].肝移植、肝切除术和经皮消融治疗是早期肝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其 5年生存率可达 70%~80%.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常用于治疗进展期肝癌,但进展期肝癌的疗效明显低于早期肝癌[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肝脏恶性肿瘤的局部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对局部微创治疗肝癌的手段,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SIRT)、射频(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治疗(cryoablation)、激光诱导肿瘤治疗(laser-induced thermal therapy,LITT)、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和中医外治等方法的优缺点、适用人群、疗效等进行小结,为临床应用这些技术治疗肝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