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膀胱脱垂产妇的盆底肌弹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膀胱脱垂初产妇盆底肌弹性及盆底解剖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后40~45 d常规检查的足月顺产、单胎妊娠、有膀胱脱垂的初产妇66例,随机分为2组,规律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为治疗组32例,同期未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为对照组34例.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2组女性耻骨直肠肌静息状态下弹性模量值进行测量,采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及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大小,并比较前后2次组间及组内的数值差异.结果 治疗前首次检查:①SWE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女性双侧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维超声肛提肌裂孔面积: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肛提肌裂孔面积在缩肛动作时较静息状态缩小,Valsalva动作面积最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3种状态下分别比较,肛提肌裂孔面积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复查:①SWE检查结果:治疗组女性的经生物反馈电刺激3个月规律治疗后,盆底肌弹性模量测值较治疗前增大、弹性值增高,且在2组女性前后2次检查中测值最大(P<0.05);对照组弹性模量测值较首次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维超声肛提肌裂孔面积:治疗组女性3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测值均较治疗前缩小,且在2组女性前后2次检查中分别在3种状态下测值均最小(P<0.05);对照组女性复查,肛提肌裂孔面积测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结合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检查相结合,表明膀胱脱垂初产妇经过规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耻骨直肠肌弹性增大,肛提肌裂孔面积缩小,盆底肌松弛状况得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犬前列腺经会阴激光消融后影像学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犬前列腺内经会阴激光消融(transperineal laser ablation,TPLA)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6只,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通过TPLA分别对犬前列腺左右两侧叶各消融一个灶区(3 W/600 J和3 W/1 200 J)。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和1个月采用TRUS、经直肠超声造影(transrect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R-CEUS)以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pMRI)评估消融灶,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量消融灶体积,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激光消融灶的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US可以清晰引导和观察TPLA的穿刺和消融过程。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及1个月,采用TR-CEUS和增强MRI测量消融灶体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P>0.05)。消融后1个月,TR-CEUS、增强MRI及病理测量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1.69±0.51)ml对(1.73±0.36)ml对(1.52±0.41)ml(3 W/600 J),(2.23±0.54)ml对(2.34±0.29)ml对(2.19±0.34)ml(3 W/1 200 J),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P>0.05)。 结论:TRUS可清晰引导和监视TPLA操作的穿刺和消融过程。TR-CEUS和mpMRI均可用于TPLA的术后评估和随访,前者具有实时及价廉等优势,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远处转移情况分为无转移组62例(58.7%),转移组43例(41.3%)。无转移组中位年龄79(73,82)岁,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10,47)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7例(59.7%),术前PSA 8 (2,14)ng/ml;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4例(6.5%),2级11例(17.7%),3级16例(25.8%),4级16例(25.8%),5级15例(24.2%);T 2期49例,T 3期6例,T 4期7例;N 0期62例(100.0%),N 1期0例。转移组中位年龄68(62,74)岁,初诊PSA 64(27,200)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2例(97.7%),术前PSA 0(0,3)ng/ml;ISUP分级1级0例,2级5例(11.6%),3级3例(7.0%),4级19例(44.2%),5级16例(37.2%);T 2期29例(67.4%),T 3期8例(18.6%),T 4期6例(14.0%);N 0期38例(88.4%),N 1期5例(11.6%);M 1a期5例(11.6%),M 1b期35例(81.4%),M 1c期3例(7.0%)。两组比较,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6),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腺癌冷冻消融术采用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留置F20三腔导尿管持续冲洗。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平行探头经会阴插入冷冻针,针尖距膀胱壁的安全距离为3 mm。采用全腺体冷冻模式,从患者腹侧开始向直肠侧逐层消融。采用超声实时观察冰球位置和范围,消融过程中调整冰球范围,使其与前列腺边缘贴合,同时保护周围结构。消融结束后,拔除冷冻针,碘伏消毒穿刺点后纱布压迫止血20 s至无出血后贴敷料。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6、12周复查PSA。将术后第1天PSA与术前PSA比值定义为PSA释放率。术后生化复发定义为PSA较术后最低值升高超过0.2 ng/ml。比较两组的无PSA进展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移组和转移组的PSA释放率分别为4.2(2.2,6.4)和3.9(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272)。术后6周中位PSA为0.23(0.01,1.22)ng/ml,术后12周中位PSA为0.02(0.01,0.49)ng/ml。无转移组术后6周和12周中位PSA分别为0.42(0.25,1.00)ng/ml和0.03 (0.01, 0.57)ng/ml。转移组术后6周和12周中位PSA分别为0.30 (0.14,0.50)ng/ml和0.02 (0.01,1.17)ng/ml。中位随访时间339(128,571)d。术后均未发生Clavien-Dindo≥2级并发症。1例(0.9%)术后1个月出现膀胱颈口尿道狭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好转;2例(1.9%)术后7 d出现尿潴留,再次留置尿管2周后恢复正常。无尿失禁患者。2例(1.9%)非肿瘤性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症。随访期间29例(27.6%)发生PSA进展,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808.0 d。无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764.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 ( HR=1.02,95% CI 1.00~1.03, P=0.048),T 3期 ( HR=9.00,95% CI 2.59~31.25, P<0.01),T 4期( HR=5.83,95% CI 1.68~20.21, P=0.005)是无PSA进展的预后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 3期( HR=9.08,95% CI 2.47~33.45, P<0.01)、T 4期( HR=4.50,95% CI 1.18~17.22, P=0.028)是无PSA进展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 结论: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无论是否有远处转移,对于初诊时T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经直肠超声弹性数据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了经直肠前列腺二维超声、前列腺实时应变弹性成像、前列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游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tPSA、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和超声弹性值。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构建四个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选取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诊断性能。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117个前列腺病灶,47个良性前列腺病变和70个前列腺癌病灶,良恶性病灶患者年龄、fPS A、tPSA、fPSA/tPSA、PI-RADS评分以及超声弹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临床模型(年龄+tPSA+fPSA+fPSA/tPSA)、MRI模型(PI-RADS评分)、超声弹性模型、临床+MRI+超声弹性联合模型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6、0.92、0.98。 结论:与单一诊断模型相比,年龄、tPSA、fPSA/tPSA、PI-RADS评分联合超声弹性值模型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峰值应变指数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结合峰值应变指数(PSI)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TRTE评分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RTE检查,对可疑病灶测定PSI,并行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再行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比较两种活组织检查术的诊断结果。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PSI。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比较常规超声与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比较TRTE结合PSI引导下与系统性穿刺术活组织检查穿刺点阳性率,并分析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5例(56.25%),前列腺良性病变35例(43.75%)。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经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42例(93.33%),经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38例(84.44%);两种方式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0, P=0.180)。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PSI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28、14.93,均 P<0.05)。绘制ROC曲线,AUC为0.857(95% CI 0.772~0.941),确定5.68为PSI最佳临界值,当PSI≥5.68诊断为恶性,PSI<5.68诊断为良性。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11%、94.29%、92.50%,均高于常规超声(73.33%、68.57%、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0例患者通过TRTE结合PSI检查共发现可疑病灶89个,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178针,其中88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49.44%;随后进行10针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800针,其中203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25.38%;TRTE结合PSI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穿刺点阳性率高于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34, P<0.05)。在前列腺癌患者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 r=0.618, P<0.05)。 结论: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穿刺点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在精囊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囊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行精囊镜手术治疗的25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9.4±4.5)岁;精液量0.4(0~2.8)ml,精液pH值6.5(5~7.5),精子总数0(0~580)百万个,精子密度0(0~90.7)百万个/ml,精子活率0(0~24.1%),结合MRI、经直肠超声检查等初步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其中13例为前期常规精囊镜手术失败患者(无法找到通道进入射精管和精囊)。均行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囊镜射精管梗阻疏通术,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的定义为精囊镜疏通射精管后顺利进入精囊。结果:25例中21例(84%)精囊镜成功进入精囊腺,手术时间75(31,148)min,术后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16%)手术失败患者中,1例术中探查考虑为先天发育不良,2例双侧均未见明确射精管开口,1例术中诊断为Müllerian管囊肿,未见明确精阜小凹及双侧射精管开口。21例精囊镜手术成功者术后3~6个月复查,精液量2.0(0~5.2)ml,精子总数28(0~832)百万个,精子密度5.6(0~110.3)百万个/ml,精子活率5.4%(0~63.6%),与术前精液量[0.4(0~2.8)ml]、精子总数[0(0~342)百万个]、精子密度[0(0~90.7)百万个/ml]、精子活率[0(0~2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17例电话随访5~9年的患者中,3例配偶自然妊娠受孕;9例精液质量改善但患者配偶未自然受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受孕。 结论:术中经直肠超声引导可以增加精囊镜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对常规精囊镜手术困难的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参数磁共振与经直肠超声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RI)与经直肠超声(TRUS)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经多参数MRI检查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TRUS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每位患者经多参数MRI发现可疑灶数目1~2处。患者年龄(68.0±6.4)岁。穿刺前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 (8.7±6.8) ng/ml,其中tPSA <10 ng/ml者4例,10~20 ng/ml的14例,>20 ng/ml的8例。所有患者首先行MRI/TRUS融合引导下的前列腺靶向穿刺,将患者的MRI DICOM图像文件导入靶向穿刺UroNav系统(Invivo/Philips),将TRUS图像与MRI影像实时融合,锁定可疑灶所在平面,进行靶向穿刺,每个可疑灶穿刺两针,然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针前列腺系统穿刺。比较靶向穿刺和传统系统穿刺两者之间的诊断结果和Gleason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26例经多参数MRI发现可疑灶患者,行前列腺系统穿刺和靶向穿刺共诊断前列腺癌20例。其中,2例系统穿刺结果阳性靶向穿刺结果阴性,11例系统穿刺结果和靶向穿刺结果均为阳性,7例系统穿刺结果阴性而靶向穿刺结果阳性。前列腺系统穿刺共诊断13例,靶向穿刺共诊断18例。系统穿刺Gleason评分[(7.21±0.80)分],Gleason评分≤ 6分、7分、≥8分者分别占15.4%(2/13)、53.8%(7/13)、30.8%(4/13);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7.86±1.10)分],Gleason评分≤ 6分、7分、≥8分者分别占11.1%(2/18)、50.0%(9/18)、38.9%(7/18)。在系统穿刺和靶向穿刺均明确的11例患者中,7例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高于系统穿刺。结论: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较TRUS系统穿刺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穿刺的阳性率,增加高危前列腺癌的检出并降低低危前列腺癌的检出,减少高危前列腺癌的漏诊和过度诊断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超声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原发性肝癌作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其中肝细胞癌占大多数。而我国作为肝细胞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经济简便、实时动态检测等优点,根据肝细胞癌的典型声像特征可进行诊断和治疗后的评价。而随着近十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应用机器学习建立了超声组学,并利用深度学习更好地处理图像,提高了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笔者着眼于AI在超声诊治肝细胞癌中的角色,总结了不同团队在肝细胞癌诊治过程中对于AI的应用,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挑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阴道超声探头触痛引导的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的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发一种简单实用、可重复的超声检查方法定位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所在肌肉,继而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患者共113例,妇科医生分别对部分盆底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尾骨肌)和盆壁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进行指检内诊,寻找疼痛扳机点所在的肌肉,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方法进行疼痛评分,将患者转介到超声科,由超声医生使用经阴道超声探头实时显示上述肌群进行观察并对其适当加压,通过触痛寻找疼痛扳机点所在肌肉并进行疼痛评分。将两次评分作对比,进行一致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疼痛扳机点明确,再现性好,对位于双侧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尾骨肌的疼痛扳机点定位及评分,经阴道超声探头触痛引导法与临床触诊法一致性较强(一致率均≥70%),对位于耻骨直肠肌和尾骨肌的扳机点疼痛评分,两种方法差异不明显( P>0.05),对位于其余盆底及盆壁肌群的扳机点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超声检查弥补了临床触诊对梨状肌评估不足的缺点。 结论:笔者研发的超声探头触痛引导的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的寻找方法是一种新型无创、安全简便且实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盆腔肌筋膜疼痛、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直肠超声及血清学指标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特征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系列血清学指标对前列腺癌(PCa)患者的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且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PCa患者。依病理Gleason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Gleason≤7,28例)及高危组(Gleason>7,2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异常结节、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TRTE)评分以及PSA系列血清学指标及其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以及前列腺内异常结节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危组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TPSAD)以及超声弹性评分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PSAD、TPSAD、异常结节最大径以及超声弹性评分与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性(均 P<0.05),而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tPSA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PSAD、TPSAD、异常结节最大径以及超声弹性评分与Gleason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精准化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