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普通外科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采取ERCP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35例CP患者中,经ERCP诊断为高位胰胆合流异常(PBM)27例,其中胆总管残端结石合并胆管括约肌狭窄20例,单纯性胆管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狭窄2例;经ERCP诊断为低位PBM 8例,其中乳头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括约肌狭窄2例,胰管括约肌狭窄并胰管结石1例.35例先行ERCP治疗,结石取净2例,未取净19例;狭窄解除8例,未解除27例.后置入胆管支架,其中22例狭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5例狭窄置入塑料支架.术后腹痛缓解率100%(35/3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5.7%(2/35),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4.3%(5/35).27例支架留置3~7个月后均成功取出,狭窄解除率92.6%(25/27),其中FCMS狭窄解除率100%(22/22),塑料支架狭窄解除率60%(3/5);19例结石取净率100%(19/19),其中结石消失率63.2%(12/19),结石溶解率100%(19/19).术后随访4~63个月,胰腺炎复发率11.4%(4/35),再次接受ERCP治疗,均存在胰管狭窄,重新留置胰管支架.结论 结石和狭窄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主要病因,ERCP置入FCMS不仅能解除狭窄,还能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术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行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术(EPVL)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被确诊为结石性肾绞痛的12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仰卧位、侧卧位和杂交位3组进行EPVL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前均予速尿针20 mg静脉推注1次,憋尿后行EPVL治疗肾绞痛。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疼痛强度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治疗后1 d、1周分别复查B超或泌尿系CT(CTU)。比较各组NRS差异、不良反应、结石排出率、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复发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者肾绞痛均有显著缓解,侧卧位组、仰卧位组、杂交位组的NRS下降值分别为(4.05±0.24)、(3.23±0.23)、(2.90±0.21),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8.88±0.46)、(10.33±0.44)、(10.38±0.50)min,疼痛缓解速度及程度,侧卧位组治疗结石性肾绞痛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疼痛总好转率为91.7%,疼痛再发率分别为15.0%(6/40)、15.0%(6/40)、12.5%(5/4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杂交位组再发率低;3组患者结石的当日和1周总排出率分别为25.8%、62.5%,3组当日和1周排出率分别为22.5%(9/40)、35%(14/40)、20%(8/40)和60%(24/40)、75%(30/40)、52.5%(21/40),仰卧位组排出率最高( P<0.05);无1例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PVL可以缓解结石性肾绞痛,安全有效,并能促进结石的排出。EPVL治疗肾绞痛时,3种体位各有优势,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河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n=42),2020年7—12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n=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效果、不良反应及排石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尽率为91.11%(41/45),首次排石时间为(2.04±0.58) d,结石排尽时间为(11.05±4.16) d;对照组结石排尽率为71.43%(30/42),首次排石时间为(3.91±0.80) d,结石排尽时间为(18.26±3.5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3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感染,7例患者肉眼血尿,10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入院5 d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可促进输尿管结石患者小体积结石的加速排出,减少排石过程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转手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转流术后Petersen疝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35岁,上腹痛8 d,进食后疼痛,不剧烈,呈持续性,无放射,能耐受,无发热,无皮肤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见多个手术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47.3 mg/L,总蛋白61.6 g/L,前白蛋白0.15 g/L,葡萄糖6.89 mmol/L,血红蛋白88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3.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9.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3 g/L。当地医院CT检查怀疑胆囊结石收入我院微创外科,临床医生要求腹部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见一大小约21.2 cm×8.2 cm×6.5 cm巨大囊性结构占据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外形呈不规则囊袋状,内透声差呈点状低回声,循其走行方向移动探测其右上为盲端,而左下似与扩张的肠管结构相延续,扩张的肠管可见"琴键征"(图1)。该囊性结构位于胆囊左下,胰腺前方,脾脏右下(图2,3)。以上发现提示该囊性结构可能为高度扩张的胃腔,但询问患者并无呕吐。为查明该巨大囊性病变的来源,嘱患者少量饮水,超声实时观察饮水后该囊性结构的变化以确定其与胃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并未进入该囊性结构内而是进入其浅侧的狭小管道内(图4),该简单试验说明最初胃扩张的推测是错误的。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有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吻合胃转流减重手术史,推测该囊性结构可能为旷置胃扩张,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认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内疝(Petersen疝?)造成的胆胰袢梗阻不能除外。CT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液,但X线钡餐造影显示上消化道通畅(图5)。根据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考虑Petersen疝不除外,决定进行腔镜下探查及治疗手术。术中发现了上腹部巨大囊性结构为扩张的旷置胃,循其出口即十二指肠端探查发现Roux-en-Y术式的胆胰端肠袢经Petersen间隙疝出形成了内疝伴不完全梗阻,但梗阻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端侧吻合口的近端,所以并不影响胃转流手术的新建通路,因而患者并未出现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腔镜下将疝出的肠管复位(图6)并缝合Petersen裂孔(图7)。术后患者排出大量墨绿色稀便,症状减轻,复查CT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积液消失,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络拍打及精细护理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排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络拍打及精细护理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排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行精细护理,观察组行精细护理、经络拍打。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并发症发生率、总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VAS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率分别为6.67%和18.89%,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77%,满意度分别为92.22%和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经络拍打及精细护理可促进术后排石,提升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镜时代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应用的再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路结石已有近40年历史。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ESWL治疗患者逐渐减少。本文主要对ESWL所用的耦合方式、定位、体位、频率、冲击次数、能量给予方案、促进结石排出的辅助方法等作一综述,促使临床医生重新审视如何在保持ESWL安全性及舒适度的同时更好地改进碎石策略及技术来提高其结石清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新型简易内镜治疗巨大胃石症的超级微创手术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2例中年女性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前均食用柿子。入院后行全腹CT、胃镜检查均发现胃内巨大结石形成(病例1有2枚巨大胃石,最大约5 cm×6 cm;病例2有1枚巨大胃石,约5 cm×4 cm),巨大胃石症诊断明确。由于结石巨大且质地坚硬,常规圈套器未能成功取石,本团队设计了由黄斑马导丝和圈套器套管组成的新型简易内镜,其硬度足够,可根据需求调整圈套的大小和宽度。最终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下成功碎石后,通过取石网篮取出部分碎石;其余碎石留在胃内,数天后残留碎石随粪便排出。术后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复查内镜示无碎石残留,顺利出院。2例患者均于出院后1周随访,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预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壁可引起周围输尿管壁出现慢性炎性反应,使结石与输尿管壁粘连,是上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长期的梗阻容易继发感染和肾功能损伤,且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碎石难度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结石排出率低。目前的研究表明结石嵌顿部位的输尿管壁厚度、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CT值、C反应蛋白等对预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具有积极意义。这些参数中,输尿管壁厚度的相关指标对嵌顿性结石的敏感性最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术前预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拟通淋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通淋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研究组自拟通淋排石汤联合ESWL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尿常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4% vs. 86.58%, P=4.998,χ 2=0.02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腹部绞痛、血尿、便意或尿意、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腹部绞痛、血尿、便意或尿意、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WBC、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7、14 d两组尿WBC、RBC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两组尿WBC、RBC明显低于治疗后7 d,且研究组患者尿WBC、RB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17.07%)明显高于研究组(6.09%)(χ 2=4.822, P=0.028)。 结论:自拟通淋排石汤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增强两者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尿WBC、RBC下降速度,促进结石排出,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联合切口冲洗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多发结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多发性肾结石的治疗中,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经输尿管切口行肾盂间断冲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经输尿管切口行肾盂间断冲洗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常规白细胞、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一期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5例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为100%,3例患者术后残余肾结石行体外碎石后排出。18例肾结石患者手术前后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于术后3~4周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复查腹部平片未见结石残留,术后随访(10±4 )个月,未发现肾积水加重。 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经输尿管切口行肾盂间断冲洗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多发结石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