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河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n=42),2020年7—12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n=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效果、不良反应及排石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尽率为91.11%(41/45),首次排石时间为(2.04±0.58) d,结石排尽时间为(11.05±4.16) d;对照组结石排尽率为71.43%(30/42),首次排石时间为(3.91±0.80) d,结石排尽时间为(18.26±3.5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3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感染,7例患者肉眼血尿,10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入院5 d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可促进输尿管结石患者小体积结石的加速排出,减少排石过程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转手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混合注意力U-net全脑全脊髓临床靶区自动勾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U-net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设计出混合注意力U-net (HA-U-net)网络用于全脑全脊髓临床靶体积(CTV)自动勾画,并与U-net自动分割模型分割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回顾了110例全脑全脊髓患者数据,选择80例用于训练集,10例用于验证集,20例作为测试集。HA-U-net以U-net为基准网络,在U-net网络输入端加入双注意力模块,同时在跳跃连接中加入注意力门模块来建立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勾画网络模型。评估参数为戴斯相似性系数、豪斯多夫距离和精确率。结果:HA-U-net网络得到戴斯相似性系数为0.901±0.041,豪斯多夫距离为(2.77±0.29) mm,精确率为0.903±0.038,结果均优于U-net网络分割结果(均 P<0.05)。 结论:HA-U-net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提升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分割的精度,有助于医生提高工作效率与勾画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 6 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招募 46 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EMS),进行为期 6 周、每周 3 次的干预.通过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PS)测试患者膝痛程度,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落地起跳动作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 2×2 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确定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EMS组AKPS评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角度和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MST组AKPS评分、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EMS组AKPS得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和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均显著高于MST组,且膝外展最大角度显著低于MST组.结论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纠正跳跃落地动作时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外展角度,进而可能更有助于改善PFP患者的疼痛及下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适应性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活动效益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PEDro量表评分5~8分,质量中等至高.纳入文献来自中国、乌克兰、伊朗、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7个国家,涉及327例IDD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研究、健康、运动与康复、适应性体育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多种IDD类型,包括智力残疾、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PA干预涉及单一类和综合类,其中综合类包括多种类型的APA、运动行为管理、辅助技术应用等,活动由适应性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基于IDD儿童的兴趣与身体活动需求设计.具体干预方式包括适应性球类运动(足球、体操、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适应性力量训练(站立举重、胸前传球等),执行功能训练(打鼹鼠、飞盘、击球和投掷等)以及适应性滑雪、步行、平衡训练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70 min,每周2~3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干预持续8~36周.不同类型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健康效益体现在4个方面.在身体功能方面,能够提高IDD儿童的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等),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动作灵活性(动作变化的迅速、准确和协调等)与柔韧性(坐位体前屈、肩关节活动度等),改善平衡与运动协调能力(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动作协调性评估等)与体成分(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等).在运动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够发展IDD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以及复杂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体操、舞蹈等),提高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助于降低IDD儿童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改善执行功能.在社会参与方面,有助于提高IDD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频率与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APA对IDD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证据.根据儿童的功能和发展水平设计的多样化APA及其课程,可以提升IDD儿童的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n = 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n = 13)组和LI-PJT+BFR组(n = 13),各组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无线遥感表面肌电测试仪测量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和单腿下落(SLL)时肌电均方根值(RMS),采用Y平衡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除LI-PJT组腓骨长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MVIC和RMS,LI-PJT+BFR组腓骨长肌RMS外,各组其余肌肉MVIC和RMS均较干预前提高(t>2.218,P<0.05);3组中,除腓骨长肌外,LI-PJT组各肌肉MVIC和RMS均最低(F>3.262,P<0.05);各组Y平衡各方向评分和综合分均提高(t>2.485,P<0.05),3组中LI-PJT组最低(F>5.042,P<0.05);各组CAIT评分显著改善(t>5.227,P<0.001),3组中LI-PJT组最低(F = 4.640,P<0.05).结论 LI-PJT+BFR可改善功能恢复期FAI大学生下肢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效果与HI-PJT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臂丛神经超声图像分割网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臂丛神经超声图像精准分割.方法 基于U-Net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应用注意力机制使网络专注于图像中的重要区域和抑制无关的背景干扰,同时添加规范层和丢弃层以防止梯度消失和增加网络泛化能力,使用卷积和残差连接对跳跃连接进行改进,以减小语义差距.在Kaggle竞赛的公共数据库臂丛神经超声图像数据集上,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和评估,计算平均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并与U-Net、SegNet和Attention U-Ne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文提出的网络的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对比网络,平均Dice值和Jaccard值分别达到了66.78%和50.84%.结论 这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能够更加精准地将臂丛神经从背景中自动分割出来,在不借助医生手工标注的情况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开链联合闭链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开链(OKC)联合闭链(CKC)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或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和萎缩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行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KC组、CKC组、等量联合组和调整联合组,每组21例.OKC组接受OKC训练,CKC组接受CKC训练,等量联合组接受1/2 OKC和1/2 CKC训练,调整联合组接受不同配比OKC和CKC训练,4组均训练12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测量膝关节韧带KT-1000值,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采用单脚跳、交叉单脚跳测定患侧与健侧跳跃距离比值评价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平衡功能;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析患侧股四头肌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总功率(TW)和萎缩指数.结果:① 膝关节运动功能:与干预前比较,4组干预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明显升高,KT-1000值、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OKC组比较,CKC组干预后Lysholm评分明显更高,CKC组和调整联合组干预后IKDC评分明显更高,KT-1000值、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明显更低(P<0.05);等量联合组干预后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明显更低(P<0.05).② 平衡功能:与干预前比较,4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4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下肢运动功能:与干预前比较,4组干预后患侧与健侧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跳跃距离比值均明显更高(P<0.05).与OKC组比较,CKC组和调整联合组干预后患侧与健侧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跳跃距离比值均明显更高(P<0.05).④ 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及萎缩指数:与干预前比较,4组干预后PT、AP及TW均明显更高,萎缩指数明显更低(P<0.05).与OKC组比较,CKC组干预后PT、AP及TW明显更低,萎缩指数明显更高(P<0.05);与CKC组比较,等量联合组和调整联合组干预后PT和TW均明显更高,萎缩指数明显更低(P<0.05).结论:OKC联合CKC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股四头肌肌力,减少萎缩程度,等量联合方式和调整联合方式的效果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动态AI肢体功能评估在高校学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某高校 2020-2022 级学员连续单腿跳跃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过头深蹲测试的全程影像学资料,通过录像分析进行统计与描述.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测试过程的肢体动作捕捉与分析.结果 51.7%以上的学员存在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以踝关节灵活性受限为主(46.7%);且女学员的比例高于男学员.连续单脚跳跃测试筛查出的踝关节力线异常比例超过 65%,其中 15%以上学员在深蹲测试评估中结果为正常.结论 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有效识别抗阻运动和动态运动过程中的肢体异常角度和位置信息.动态肢体动作识别与分析系统将为大规模筛查和评估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飞行员虚拟现实任务下的客观指标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采用虚拟现实任务下的皮电值变化率评估飞行员个性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航空医学训练的26名飞行员作为受试者,完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悬崖边缘行走和听指令跳崖任务、桌面模拟巡航任务.任务前、后采集受试者的皮电信号并进行应激程度自评.任务过程中同步监测和记录皮电信号及跳跃反应时间.分析受试者的皮电值变化率和跳跃反应时与16PF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6PF中,自律性、紧张性、敢为性、世故性因子与相应皮电值的变化率呈相关性(r=-0.464~0.482,P均<0.05);2)跳跃时间短的受试者在16PF的怀疑性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跳跃时间长的受试者(t=3.25,P=0.007);3)受试者的目标搜索时间与形成悬崖阶段皮电值变化率、跳跃任务阶段皮电值变化率以及跳跃时间呈正相关(r=0.416、0.416、0.490,P=0.035、0.035、0.011).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任务下的皮肤电导反应变化率可能成为评价飞行员个性特征的潜在的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不同移植物类型又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力、关节稳定性、功能性活动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骨-髌腱-骨,股四头肌肌腱,腘绳肌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康复训练,重返运动";英文检索词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utografts,allografts,artificial ligaments,bone-patellatendon-bone,quadriceps tendon autograft,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peroneus longus tendon autograft,rehabilitation,exercise,protocol,return to sport".结果与结论:选用骨-髌腱-骨移植物的患者应加强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练习,康复后期应关注股四头肌耐力和爆发力的恢复.与骨-髌腱-骨移植物和腘绳肌肌腱移植物相比,选用股四头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在5-8个月内符合回归标准的患者明显更少,应制定较长时间的训练计划,训练周期尽量持续到3年以上.选用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应强化多角度下腘绳肌力量训练,尤其是屈膝60°以上的周期至少持续至术后18周.选用腓骨长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后续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足底肌肉力量为主.选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应注意移植物经低剂量辐射消毒后其抗张力性降低20%,因此应关注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选用人工韧带移植物的患者3-6周内可渐进性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训练,重视早期本体感觉练习,对平衡、跳跃及灵活性进行针对性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