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构建(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一个安全规范、科学严谨的消化内镜数据库,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针对12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参考相关指南规范,讨论确定消化内镜图像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数据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采用国内市场保有量>5%的内镜设备,对参与图像采集与标注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统一进行数据标注讲解训练。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前瞻性、连续性采集、标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9家医疗中心的内镜检查数据;经数据优化、脱敏、泛化后上传至服务器,经文件同步、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构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规范化采集与标注数据库,即云平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定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成功构建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库中标注病灶43 010个,其中,早期食管癌病灶2 906个,早期胃癌2 912个,早期结直肠癌2 397个,结直肠息肉9 773个(腺瘤性息肉5 539个,非腺瘤性息肉1 161个,未定性息肉3 073个),标注图像40 353张,标注检查数量11 289例次。结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采用统一标准和采集标注软件,保证了内镜数据的安全性、规范性,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采集、标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互联网医院管理与建设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8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作者通过政策文件查询和文献检索,梳理我国互联网医院管理与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统一监管与过程监管尚待完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尚未打通,信息互通和网络安全技术亟须升级,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就诊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建立省级标准化监管评价体系,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院信息化运营保障体系,推进医患沟通满意度提升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的扩散路径与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的扩散路径和机制,为该制度的深化落实提供参考。方法:以"医共体""药品管理""县乡村一体化""中心药房"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政策文件,运用政策扩散理论,从时间、空间、层级3个维度明确县域医共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扩散的路径,从竞争、行政指令、学习、模仿4个角度归纳该制度扩散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收集有效政策文件36份。县域医共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的时间扩散呈"S"型曲线特征,截至2022年底,实施县域医共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的省份为30个,政策扩散进入饱和停滞阶段;空间扩散显示"邻近效应";层级扩散呈现"领导者-追随者"模式。其扩散过程中竞争机制、行政指令机制、学习机制和模仿机制共同存在,但政策扩散不同阶段的主导机制存在差异。结论:县域医共体药品统一管理制度得到了广泛扩散,建议从促进配套政策出台、优化制度考核体系、综合运用各扩散机制促进制度优化的角度着手,促进该制度的深化落实和长效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影像检查在临床诊疗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影像检查作用并避免过度或重复检查,一直是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医疗实际工作中,不合理或重复影像检查问题仍比较突出。制定全国统一的符合国情和时代的影像指南和实施细则,并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临床试验协调员管理模式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梳理临床试验协调员(CRC)的工作职责、分析行业内CRC管理、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为CRC队伍的建设和临床试验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作者在CRC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分析CRC工作及管理现状,提出CRC的管理建议。结果:当前我国的CRC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准入机制,导致国内CRC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良莠不齐。通过加强CRC职业的培养力度、明确CRC职业的发展路径、分级分层培养不同等级和专业的CRC、优化薪酬待遇与绩效考评等措施,一方面可稳定CRC人员队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临床试验高质量运行。结论:建议国内优秀的医疗机构联合申办方和SMO公司,尽快建立起一套规范、统一的CRC职业准入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升CRC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助力我国不断增长的临床试验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底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颅底肿瘤是起源于前、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统称,手术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颅底外科的最根本目标。颅底区域解剖复杂,涉及多组脑神经和重要动静脉血管,术野狭小,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高。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颅底肿瘤手术中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国内各大神经外科中心已经逐步开展应用。然而,不同医疗中心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人员、技术和设备存在一定差异,至今在这一领域仍未能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电生理监测学组组织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及麻醉等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共识,并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2011版进行证据分级。本共识可供国内已经或有意向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各中心作为参考,以建立规范的颅底肿瘤术中监测技术体系,最终使广大颅底肿瘤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打造医疗共同体建设的"象山模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的建设发展,开启了象山百姓便捷就医的新模式。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以"强龙头""强基层"为抓手,通过制定高度统一的运营模式,促进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全专融合的慢性病管理,推进医防融合联动机制,全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打造了医共体建设的"象山模式",切实提升了群众对各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婴幼儿龋具有发病时间早、龋蚀波及牙数多、龋损发展快及龋坏范围广等特点,影响婴幼儿咀嚼和消化功能,对口腔健康及全身生长发育可产生严重影响,亦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为统一和规范婴幼儿龋的防治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防治婴幼儿龋,降低我国婴幼儿龋的患病率,提高治疗率,改善我国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19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的18名儿童口腔医学专家和13名口腔预防医学专家制订适合我国婴幼儿龋的防治指南,包括婴幼儿龋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防治效果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善和提高我国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诊疗水平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就诊人数激增,也对该病的临床规范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F1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症状丰富,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使患者常陷入严重且长期持续的自我恐惧、社交恐惧乃至生殖恐惧中,亟需多学科诊疗参与。然而,由于NF1本身的罕见性及业内对其关注度长期不足,导致当前各学科对该病认知不一,尚未形成规范的会诊、转诊模式。同时,各学科团队缺乏统一的患者登记、评估、随访体系,难以进行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该文对我国NF1当前诊疗和研究领域困境进行概述,结合长期对该病的诊疗和研究经验,提出改善和提高我国NF1诊疗水平的几点措施与建议,以期在未来建立NF1高质量规范诊疗体系和系统研究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