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来自JDHS 2021-2022和NHANES 1999-2020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的关系.方法 美国的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atabase,NHANES)提供了1999-2020间CHF的流行病学和随访数据,静海区医院(Jinghai District Hospital,JHDH)提供了2021-2022年的CHF流行病学数据.两个队列根据是否患有CHF,分为了CHF组和Con组.逐步特征消除被用来筛选协变量,广义线性模型被用来统计患病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使用4种模型观察CHF与RAR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对NHANES的CHF生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AR对CHF的远期预后价值.通过RAR的四分位分段(RARQ)观察RAR与CHF患病率之间的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被用来寻找RAR预后的最佳分界值,Kaplan-Meier曲线用来分析RAR对CHF的远期预后.结果 NHANES队列包括Con组(n=58 687)和CHF组(n=2 067).JHDH队列包括Con组(n=12 760)和CHF(n=2 342).RARQ中Q1~Q4的CHF患病率在NHANES中是0.69%,1.52%,2.80%,6.00%;在JHDH中是4.75%,9.04%,17.42%,50.17%.Q4的CHF患病率是Q1的8.70倍(NHANES)和10.56倍(JHDH).两个队列RAR在Model4校正后的OR分别是2.27(95 CI%:1.5~3.42)和1.85(95 CI%:1.7~2.01).分析NHANES队列存活(n=784)和死亡(n=958)的CHF患者,校正后的RAR的危险比(HF)为2.28(95 CI%:1.55~3.36).RCS提示RAR对CHF远期预后的最佳分界值是3.4 dL/g.生存曲线显示高RAR组(>3.4 dL/g)的远期预后差于低RAR组(≤3.4 dL/g).RAR的预测价值远远高于传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论 RAR是CHF患病率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RAR对CHF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白蛋白.RAR预测CHF远期预后的最佳分界值是3.4 dL/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横断面数据的慢性肾病与牙周炎相关性分析及致病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肾病与牙周炎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种疾病的潜在致病机制。方法:下载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NHANES)1999—2014年慢性肾病与牙周炎相关调查资料数据,筛选出患有慢性肾病或牙周炎的对象,针对人口学和临床检验指标,采用加权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肾病与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相关性。用公开的慢性肾病与牙周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为结局变量,以OPEN GWAS数据库中731种免疫细胞表型和91种炎症蛋白为暴露因素,运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种族、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和健康等7项人口学指标与慢性肾病和牙周炎的发病率有关,其中高龄(≥60岁)、贫困(贫困收入比<1.3)、离婚或丧偶、男性比例在慢性肾病与牙周炎共病组[分别为67.12%(833/1 241)、36.83%(457/1 241)、34.41%(427/1 241)和57.78%(717/1 241)]均显著高于非共病组[分别为23.71%(4 179/17 623)、29.17%(5 141/17 623)、18.16%(3 200/17 623)和48.73%(8 587/17 623)](均 P<0.001),高学历(大学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为极好者在共病组占比较少[分别为14.10%(175/1 241)、8.22%(102/1 241)]。肾功能检测指标存在异常的人群(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牙周炎患病率上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周炎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优势比( OR)=2.14,95%置信区间(95% CI)为1.90~2.42,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慢性肾病与牙周炎互为潜在风险因素(牙周炎对慢性肾病: OR=1.22,95% CI为1.07~1.40, P=0.004;慢性肾病对牙周炎: OR=1.19,95% CI为1.04~1.37, P=0.012);根据人口学指标对模型进行调整后,慢性肾病与牙周炎仍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10)。在机制上,TSMR分析结果支持慢性肾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免疫细胞介导的共同风险因素,即CD64在多种单核细胞上的表达介导慢性肾病和慢性牙周炎的发生,CD64 +单核细胞是关键的调控细胞。 结论:慢性肾病与牙周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两者共同的发病机制涉及循环系统中CD64 +单核细胞,可针对CD64分子或单核细胞亚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成年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美国成年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2011—2016年数据,共纳入6 452例资料完整的美国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血清25(OH)D<25.0 nmol/L、25.0~49.9 nmol/L、50.0~74.9 nmol/L和≥75.0 nmol/L分为严重缺乏组(285例)、缺乏组(1 695例)、不足组(2 119例)和充足组(2 353例)。将血清25(OH)D水平作为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别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全因死亡风险。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模型观察血清25(OH)D连续变化与全因死亡风险的曲线关系,采用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饱和阈值效应,分析美国成年女性血清25(OH)D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6 452例女性血清25(OH)D水平为(68.2±31.6)nmol/L,仅36.5%(2 353/6 452)的女性血清25(OH)D水平充足。随访时间(5.8±1.8)年,共有375例发生死亡,累积全因死亡率为5.8%。经多因素校正后,血清25(OH)D水平每增加10 nmol/L,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 HR=0.95,95% CI:0.91~0.98)( P<0.05)。血清25(OH)D充足组全因死亡风险较严重缺乏组低54%( HR=0.46,95% CI:0.29~0.75)( P<0.05, P趋势<0.001)。血清25(OH)D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L”形非线性关联( P=0.007),且存在拐点,当25(OH)D<128.5 nmol/L时,25(OH)D每增加10 nmol/L,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 HR=0.92,95% CI:0.88~0.96)( P<0.001)。 结论:美国成年女性高血清25(OH)D水平与低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相关,维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降低女性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和青少年血浆氟含量、每日钙摄入量与血细胞参数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血浆氟含量、每日钙摄入量和血细胞参数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 - 2016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The Ethics Review Board of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HANES)数据库,以3 684名6 ~ 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库中血浆氟含量、每日钙摄入量和血细胞参数信息。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浆氟含量、每日钙摄入量与血细胞参数的非线性关系,若存在非线性关系,使用阈值/饱和效应分析法计算最佳拐点;随后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联,并分析每日钙摄入量(二分类变量,依据每日钙摄入量的中位数分层)对血浆氟含量与血细胞参数关联的修饰作用。结果:血浆氟含量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均无非线性关系(均 P非线性 > 0.05),而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均 P非线性 < 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浆氟含量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效应的最佳拐点分别为0.54和0.31 μmol/L;每日钙摄入量与各血细胞参数均无非线性关系(均 P非线性 >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浆氟含量每升高1 μmol/L,白细胞计数升高0.49 × 10 9个/L( P = 0.009);血浆氟含量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的关联存在饱和效应:血浆氟含量< 0.54 μmol/L时,其含量每升高1 μmol/L,红细胞计数降低0.46 × 10 12个/L( P < 0.001);血浆氟含量< 0.31 μmol/L时,其含量每升高1 μmol/L,红细胞比容降低6.29%( P = 0.006);上述关联在血浆氟含量高于最佳拐点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依据每日钙摄入量的中位数分层后,在低钙组(每日钙摄入量< 0.87 g),血浆氟含量每升高1 μmol/L,白细胞计数升高0.77 × 10 9个/L( P = 0.001);血浆氟含量< 0.54 μmol/L时,其含量每升高1 μmol/L,红细胞计数降低0.41 × 10 12个/L( P = 0.002);血浆氟含量≥0.54 μmol/L时,其含量每升高1 μmol/L,红细胞计数降低0.47 × 10 12个/L( P < 0.001);血浆氟含量< 0.31 μmol/L时,其含量每升高1 μmol/L,红细胞比容降低8.29%( P = 0.011);而上述关联在高钙组(每日钙摄入量≥0.87 g)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每日钙摄入量与血浆氟含量对血小板计数存在交互作用( P交互 = 0.070),血浆氟含量每升高1 μmol/L,低钙组血小板计数升高12.68 × 10 9个/L( P = 0.013),高钙组血小板计数降低9.05 × 10 9个/L( P = 0.035)。 结论:儿童和青少年血细胞参数与血浆氟含量密切相关,而与每日钙摄入量无直接关联;但不同钙摄入人群中血浆氟含量与血细胞参数关联不同,且每日钙摄入量可修饰血浆氟含量与血小板计数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农药使用与人群脂代谢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1月,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公开数据库,选取2011至2014年脂代谢报告,选择20~65岁有人口学信息、农药使用情况和4种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的调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 039人。依据是否使用杀虫剂将研究对象分为杀虫剂组(320人)和非杀虫剂组(2 719人),依据是否使用除草剂将研究对象分为除草剂组(156人)和非除草剂组(2 883人)。分析一般人口学及脂代谢指标分布情况,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农药使用与脂代谢的关系。结果:3 039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和女性分别1 509人(49.7%)和1 530人(50.3%),男性年龄(39.7±12.0)岁,女性年龄(40.2±12.0)岁。女性中除草剂组HDLC[(55.4±15.0) mg/dl]浓度低于非除草剂组[(58.2±14.2) mg/dl](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与TC、LDLC、LDLC/HDLC升高有关( b=0.038、0.048、0.050,均 P<0.05),与HDLC降低有关( b=-0.044, P<0.05)。使用除草剂与女性HDLC降低、LDLC和LDLC/HDLC升高有关( b=-0.050、0.062、0.067,均 P<0.05)。 结论:除草剂暴露可引起脂代谢改变,对女性效应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牙周病和龋病相关性分析-基于NHANES数据库对真实世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库探讨牙周病和龋病的相关性,为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载2011年至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中牙周病和龋病状况检查数据,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有序分组,采用广义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参与者6 299例,轻度、中度和重度牙周炎发病率分别为42.34%、28.15%和11.53%;轻度、中度和重度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9.60%、28.34%和35.61%.对于牙周炎,年龄增长、低收入水平、男性、过度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中重度抽烟都是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重度龋病和牙周病加重风险升高显著相关,轻度和中度龋病无显著影响.对于龋病,高血压、女性、低收入水平、年龄增长、重度抽烟都是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所有类型牙周病都与龋病加重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结论:牙周病和龋病关联十分紧密,它们发生发展具有彼此促进作用,牙周病对龋病病情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的痛风病证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阶段的证素特点.方法:系统梳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中与中医症状/体征相对应的调查项目,采集NHANES数据库2007-2018年健康人群、高尿酸血症人群及尿酸盐沉积人群相关中医症状/体征数据进行频率分析,用x2检验确定不同人群中医症状/体征的变化,并以发生频率为权重,对证素诊断贡献度进行加权求和.结果:从NHANES数据库中确认与中医症状/体征相关的调查项目58个,证素分析结果表明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人群的病位证素均集中在肾、脾,病性证素均集中在气虚、湿、痰和阳虚;与健康人群比较,高尿酸血症人群病位证素变化主要为肾、脾、肝,病性证素变化主要为痰、湿、气虚;与高尿酸血症人群比较,尿酸盐沉积人群病位证素变化主要为肾,病性证素变化主要为痰.结论: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阶段的主要证素均为肾、脾、痰、湿、气虚,脾肾亏虚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基础,湿痰转化可能为尿酸盐沉积的发病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aCHANGE模型:NAFLD人群显著肝纤维化风险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人群开发一个基于血清学标志物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模型.方法:选择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的2 543例NAFLD患者,以7∶3的比例将人群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采用SPSS 26.0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各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分析),得到预测模型,再在R 4.3.1中进行模型的评价及验证.结果:年龄、性别、臀围、铁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是NAFLD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aCHANG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都有良好的表现,其在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5,在验证集的AUC为0.775,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结果均良好.结论:aCHANGE模型有助于预测NAFLD患者出现肝脏显著纤维化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脏脂肪指数与脑卒中的潜在关联:基于NHANES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脑卒中的潜在关联.方法 选取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横断面调查的参与者数据;根据医学状况问卷判定是否发生脑卒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VAI与脑卒中的剂量反应关系;通过多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VAI与脑卒中风险的关联性;Bootstrap法分析中介作用.结果 最终纳入9094例参与者,其中脑卒中639例(7.03%)、无脑卒中8455例(92.9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非西班牙裔黑人、大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VAI 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RCS 曲线分析显示,VAI与脑卒中不存在非线性关系(P=0.091),而是线性关系;在未调整变量的模型1中显示,VAI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有关(OR=1.250,95%CI=1.198~1.304);在调整了部分变量的模型2(OR=1.268,95%CI=1.210~1.330)、模型 3(OR=1.268,95%CI=1.206~1.332)、模型 4(OR=1.221,95%CI=1.160~1.286)中仍显示VAI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有关;在最终调整了所有变量的模型5中VAI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仍相关(OR=1.289,95%CI=1.103~1.506),均有明显差异(P<0.05).VAI对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直接影响(效应值=0.016,95%CI=0.011~0.020),高血压病在VAI与脑卒中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效应值=0.007,95%CI=0.005~0.009),中介效应占比30.43%.结论 VAI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介导了VAI对脑卒中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饮食质量评分与全因病死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横断面研究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多种饮食模式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和差异.方法 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 20 002 名参与者(3 737 名糖尿病患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饮食质量评分与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分层分析评估其他因素是否与饮食模式评分有相互作用.结果 在74 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有512 例死亡记录,男性311 例,女性201 例.饮食评分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组对比较低组调整风险比如下:饮食炎症指数[男性:风险比(hazard ratio,HR)=1.22,P=0.084;女性 HR=1.00,P=0.818];地中海饮食评分(男性:HR=0.99,P=0.873;女性 HR=0.79,P=0.027);健康饮食指数-2020(男性HR=1.00,P=0.956;女性 HR=0.83,P=0.046).饮食评分对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是独立的,未发现饮食评分与其他变量存在内在的相互作用.结论 糖尿病人群中,地中海饮食和健康饮食指数-2020 与女性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而在男性未发现明显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