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联合互动宣教式访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心理联合互动宣教式访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术前访视,试验组45例患者在常规访视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访视和互动宣教式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血压、心率和睡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访视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指数和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术前心理访视联合互动宣教式访视可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减轻其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前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病,也是造成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脱离(RD)是白内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尽管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但RD发生的风险仍不能完全消除。白内障术后RD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患者的自身眼部条件、人工晶状体的类型、眼外科医生的手术熟练度等。本综述就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后R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特点进行简要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不同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郑州普瑞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PACG 80例(89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40例(46只眼)和B组40例(43只眼)。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周,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12周的眼压分别为(15.30±2.00)、(14.72±1.96)、(15.00±2.30)mmHg(1 mmHg=0.133 kPa),均明显低于B组的(17.14±2.32)、(15.90±2.21)、(16.72±2.31)mmHg( t=-4.02, P<0.001; t=-2.67, P=0.009; t=-3.52, P<0.001)。两组术后BCVA及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的ACD、AOD500、TIA、TCPD测定值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大,其中A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12周的AOD500测定值依次为(0.295±0.045)、(0.291±0.048)及(0.293±0.053)mm,均明显低于B组的(0.321±0.049)、(0.317±0.051)、及(0.320±0.056)mm( t=-2.61、-2.48、-2.34, P=0.011、0.015、0.0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21.74%(10/46)高于B组6.98%(3/43)( χ2=3.88, P=0.049)。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均能有效控制眼压并改善视力,但联合房角分离术更有利于恢复前房结构,降低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理性近视患者房水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集3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样本进行质谱检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8.41±6.09)岁。将合并PM的16例作为PM组,不合并近视的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白内障手术操作之前从手术眼收集100~150 μl前房水。采用蛋白定量和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随机选取5个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然后用基因注释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结果:两组房水标本中共鉴定出583个可定量蛋白质,其中101个蛋白存在差异表达,包括63个上调蛋白和38个下调蛋白。ELISA验证结果显示,5个差异表达蛋白在P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变化趋势均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类主要包括蛋白结合活性调节因子、防御/免疫蛋白、蛋白质修饰酶、代谢物间转换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结论: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这些差异变化提示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后单焦点IOL及对侧眼三焦点IOL植入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8年前因老视行右眼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患者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双眼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右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左眼三焦点IOL植入术。术后右眼角膜基质环与单焦点IOL互补,远、近距离视力均得以恢复;左眼的三焦点IOL提供了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双眼注视恢复了较为理想的全程视力;患者的融合功能在正常范围且立体视功能得以重建。希望该病例能为老视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程序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程序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50例)和观察组(程序性护理干预,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恢复,且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各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采取程序性护理干预,具有改善消极心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降低并发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及治疗成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及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眼科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术后眼球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眼压控制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治疗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 w、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术后眼球按摩护理能有效控制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降低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 211例(2 86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高眼压的原因。结果:术后高眼压127眼(4.44%);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1.74%(32/1836),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发生率为10.00%(11/110),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生率为11.92%(62/520),外伤性白内障发生率为7.93%(10/126)。高眼压发生原因:黏弹剂残留42眼(33.07%),炎症反应39眼(30.71%),后囊破裂、皮质残留15眼(11.81%),玻璃体脱出10眼(7.87%),前房积血5眼(3.94%),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眼(3.15%),人工晶状体嵌顿、移位、脱位3眼(2.36%),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3眼(2.36%),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1.57%),囊袋阻滞综合征1眼(0.79%),其它原因3眼(2.36%)。根据术后高眼压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结论:黏弹剂残留和炎症反应是引起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合并有糖尿病、陈旧性葡萄膜炎及眼外伤患者比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容易出现术后高眼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特点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与年龄、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2至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3例(1 906只眼)的检查资料,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白内障摘除手术前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应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眼轴长度组或角膜散光度数分组中角膜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 结果:953例(1 906只眼)患者中,男性410例,女性543例;顺规散光570只眼(29.91%),逆规散光1 005只眼(52.73%),斜轴散光331只眼(17.37%);年龄(72±9)岁;眼轴长度,右眼中位数为23.49 mm(19.83~33.89 mm),左眼中位数为23.41 mm(17.54~32.09 mm);角膜散光度数,右眼中位数为0.97 D(0.06~ 4.65 D),左眼中位数为0.92 D(0.11~4.88 D)。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比例分别为右眼64.95%(619/953),左眼61.59%(587/953)。65岁以上人群及眼轴长度为22.00~25.99 mm时双眼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呈正相关( r=0.186~0.279,均 P<0.01),其中逆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正相关(右眼 r=0.278,左眼 r=0.225;均 P<0.01),而顺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右眼 P=0.335,左眼 P=0.633)。随年龄增大,双眼顺规散光比例减少,右眼由43.81%(46/105)降至20.73%(51/246),左眼由40.00%(42/105)降至24.80%(61/246);逆规散光比例增加,右眼由38.10%(40/105)增至61.38%(151/246),左眼由33.33%(35/105)增至58.94%(145/246);而斜轴散光比例基本不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 2=31.986,左眼χ 2=27.686;均 P<0.01)。双眼不同眼轴长度组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 P=0.497,左眼 P=0.897)。角膜散光度数越大,双眼斜轴散光比例越小,右眼、左眼分别由25.45%(85/334)、29.78%(109/366)减少至0和1.35%(1/74);逆规散光比例越大,右眼由39.82%(133/334)增加至79.27%(65/82),左眼由41.80%(153/366)增加至59.46%(44/7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 2=72.229,左眼χ 2=72.166;均 P<0.01)。 结论: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超过半数角膜散光度数大于0.75 D。其中65岁以上人群当眼轴长度介于22.00~25.99 mm之间时,角膜散光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顺规散光度数无明显增加,以逆规散光度数增加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有顺规散光比例减少、逆规散光比例增加的趋势。(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49- 35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影响因素及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影响因素及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老年性白内障手术100例(100眼)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眼内感染者50例(50眼)为观察组,术后无眼内感染者50例(50眼)为对照组。术后定量分析泪液中IL-2、IL-2/SIL-2R及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泪液中IL-2、IL-2/SIL-2R、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5.95,3.45,9.49;均 P<0.001),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 t=7.82, P=0.001);IL-2/SIL-2R( OR=0.53,95% CI=0.37~0.74, P<0.001)、IGF-1( OR=0.53,95% CI=0.37~0.74, P<0.001)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独立保护因素;常规感染标志物血清PCT水平为(4.12±1.25)μg/L,hs-CRP水平为(24.41±7.19)mg/L,二者与泪液中IL-2/SIL-2R( r=-0.56, P<0.001; r=-0.62, P<0.001)、IGF-1( r=-0.60, P<0.001; r=-0.65, P<0.001)均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泪液中IL-2、IL-2/SIL-2R、IGF-1的低表达与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