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后肺疾病 —— 一类被严重忽视的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范围内,结核后肺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结核后肺疾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肺结核病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异常的一组肺疾病,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慢性呼吸系统异常易继发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也容易发生结核复燃或再感染。肺结核诊断延迟、抗结核治疗不规范、感染耐药结核菌、吸烟、合并糖尿病等是发生结核后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推荐对肺结核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结核,对特定人群手术治疗,对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早期识别及治疗结核后肺疾病继发感染,以上措施对预防结核后肺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疾病的恶化有效。中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后肺疾病被我们严重忽视。目前,国际范围内,结核后肺疾病缺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较少。期望能够通过该专题引起业界对结核后肺疾病的重视,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深入开展该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的资料和数据,为制定临床指南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及其与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前瞻性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并探索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并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37例MDR/RR-PTB患者,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5~60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贝达喹啉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并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并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7例患者服药后2 h(C 2 h)、6 h(C 6 h)、下次服药前(C 24 h)的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分别为0.01~6.52、0.88~7.60、0.11~4.14 mg/L。C 6 h显著高于C 2 h和C 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7例患者中,30例痰结核菌培养转阴成功、1例转阴失败,3例因QTcF≥500 ms停药、3例失访,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2~12(6.00±2.79)周,12周痰结核菌培养转阴率为94.60%。C 24 h与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C 6 h与病灶改善和其他不良反应(除QT间期)情况呈正相关( P<0.05)。C 24 h与影像学改善和不良反应、C 6 h与QT间期情况不相关( P>0.05),但高C 24 h组病灶改善(显著吸收+吸收)和空洞改善(闭合+缩小)、不良反应的比例均多于低C 24 h组;高C 6 h组整体QTcF值高于低C 6 h组、发生QT间期延长的患者亦多于低C 6 h组。 结论:应用贝达喹啉治疗西南地区MDR/RR-PTB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较好,当贝达喹啉C 24 h>0.78 mg/L时,患者首次转阴时间可能更短;贝达喹啉C 6 h>2.85 mg/L时,可能更有利于病灶吸收、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并且随着血药浓度增加,患者可能存在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多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蒿琥酯抗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活性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SN)单独或联合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经长沙市中心医院确认保存的MDR-TB 20例,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不同药物处理将其分为无药对照组、青蒿琥酯组、利福平组、异烟肼组、青蒿琥酯联合利福平组、青蒿琥酯联合异烟肼组,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青蒿琥酯对MDR-TB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青蒿琥酯改善抗结核药物对MDR-TB影响与外排泵关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青蒿琥酯处理前后细菌细胞的改变情况.结果 20株耐药菌株经鉴定均为MDR-TB,耐药基因分别为rpoB531C-T突变、rpoB526C-T突变和rpoB516A-T突变,katG315G-A突变和katG315G-C突变;其中,10株为rpoB531C-T 突变、katG315G-A 突变;6 株为 rpoB531C-T 突变、katG315G-C 突变;4 株为 rpoB516A-T 突变、katG315G-A 突变.随机挑选3、8号菌株,MDR-TB耐药位点均为rpoB531C-T突变和KatG315G-C突变,经青蒿琥酯处理24 h前后,rpoB531C-T位点突变和KatG315G-C位点突变均未发生改变.青蒿琥酯单独作用MDR-TB时,MIC较高;青蒿琥酯与利福平、异烟肼联合作用时,MIC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0株MDR-TB菌株中,仅在青蒿琥酯组中有2株能够显著抑制外排泵基因efpA、RV1250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35、16.520,P均<0.05);其余菌株对efpA、RV1250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入青蒿琥酯后,菌体干枯皱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处理后,出现脂质脱落,菌体死亡.结论 青蒿琥酯单独作用对MDR-TB未显示出抗结核活性,但联合抗结核药时,可改善抗结核药物对MDR-TB的药物敏感性;药物外排泵efpA、RV1250基因可能不是青蒿琥酯发挥主要机制;青蒿琥酯可破坏结核分枝杆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其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增加抗结核菌药物在结核分枝杆菌体内的聚集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结核病中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儿童结核病表现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其多药耐药形式.与成年结核病相比,儿童因免疫系统特性,对结核菌更为敏感,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疾病.针对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现行治疗方法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强调了靶向药物治疗在儿童结核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同时,讨论了现有治疗策略面临的挑战,如药物剂量优化和长期影响评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结核病诊断方法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结核病是1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生存力强、致死率高,有高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其引起的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早期有效治疗对于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至关重要.筛查和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临床表征,影像学检查(胸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痰培养检查(L-J培养基、BACTEC液体培养系统),免疫学检查(脂阿拉伯甘露聚抗原检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近年来,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线性探针测定等新兴分子诊断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被用于诊断结核病.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识别结核分枝杆菌,而且可检测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的相关突变位点,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结核病一些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辅助临床医生对结核病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并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高通量检测方法予以探讨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江西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基因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了解江西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链霉素耐药的分子特征,探究北京基因型结核与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rrs和gidB)突变及链霉素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及江西省胸科医院2021年1-12月分离的非重复耐多药结核菌106例,检测其耐药表型、是否为北京基因型及与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rrs和gidB突变的关系.χ2检验rpsL、rrs和gidB基因突变与北京基因型及表型关系.结果 106例耐多药结核菌中链霉素耐药76例,其中58例rpsL 43A>G突变,8例88A>G突变,5例 rrs突变,3例gidB突变.任何rpsL、rrs和gidB基因突变与表型耐药的符合率为89.6%,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6.7%和90.8%.北京型结核菌分离率为88.7%,其耐药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rpsL和rrs,非北京型菌耐药突变则主要集中于gidB;北京型菌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P = 0.013),但表型耐药无差异.结论 rpsL、rrs和gidB基因突变与表型耐药符合率较好,可采用分子生物学直接检测耐药基因预判菌株耐药性;结核菌型与链霉素耐药特征具有紧密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与HBV、HCV、HIV共感染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合并感染HBV、HCV、HIV中合并感染率、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状况.方法 收集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271 例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进行HBV、HCV、HIV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淋巴细胞检测及结核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结核病分别感染HBV、HCV、HIV的感染率、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结果 2271 例结核病患者中,结核病合并HBV感染 499 例,感染率21.97%;合并 HCV感染 196 例,感染率 8.63%;合并 HIV感染 166 例,感染率 7.31%;单纯结核患者1410 例,占比 62.09%.结核病合并HBV、HCV、HI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合并HBV、HCV患者中CD3+、CD4+和CD8+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较高,且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合并HIV患者CD3+、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较低,CD8+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上升,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8+T细胞绝对数量在结核合并HIV的女性患者中表达较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结核合并HIV患者CD3+、CD8+T细胞绝对数量在 46~65 岁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71 例结核病患者中,耐任意 1 种一线药(单耐药)有 391 例,总体耐药率 17.22%;其中,合并HBV耐药 52 例,耐药率 10.42%;合并HCV耐药 10 例,耐药率5.10%;合并HIV耐药 40 例,耐药率 24.10%;单纯结核患者耐药 289 例,耐药率 20.50%.其中最多的是单耐药耐利福平 33 例,占 19.88%.结论 云南地区结核及合并HBV感染率最高,结核合并HIV患者的免疫功能最差,结核合并HIV的耐药率最高,单耐药以耐利福平最多;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较一般人群差,易合并HBV感染,结核患者感染HIV有加重免疫功能减低及耐药性产生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联合核酸扩增试验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核酸扩增试验(NAA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59例,患者均接受EBUS-TBNA,获取的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结核菌培养、NAAT检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并经6个月随访最终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较EBUS-TBNA不同检测方法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效能,记录EBUS-TBNA的不良反应,分析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耐药特征.结果 159例患者经综合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121例,92.56%(112/121)的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通过EBUS-TBNA获得诊断.EBUS-TBNA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5/159).经EBUS-TBNA穿刺物标本组织病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率分别为74.38%、78.95%、91.84%、49.18%和75.47%,经EBUS-TBNA穿刺物标本结核菌培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38.2%、100%、100%、33.63%和52.83%,经EBUS-TBNA穿刺物标本核酸扩增试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65.29%、100%、100%、47.5%和73.58%,核酸扩增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与组织病理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价值高于组织病理学,且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结核菌培养(P均<0.05).12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中EBUS-TBNA标本MGIT 960培养阳性46例,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总耐药率为15.22%(7/46),单耐药3例,多耐药1例,耐多药2例,利福平耐药1例,对异烟肼耐药率较高.分子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出利福平耐药和异烟肼耐药结果与表型DST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 EBUS-TBNA联合核酸扩增试验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性较高,临床还可获得EBUS-TBNA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信息,进一步指导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对肺结核诊断和耐利福平肺结核筛查的效果,为筛选最佳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三亚市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2015年5月-2016年12月243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痰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分析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比例法药敏为标准,分析Gene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涂片镜检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Mtb/RIF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28.9%,GeneXpertMtb/RIF检测与涂片镜检一致率为83.5%.痰培养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56.6%,GeneXpert检测与痰培养的一致率为91.8%.利福平耐药大多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GeneXpert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与比例法药敏一致率为98.1%,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8.9%,并且可检测出利福平耐药基因位点.结论 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筛查,在痰涂片和痰培养上补充GeneXpertMtb/RIF检测可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尽早发现耐多药病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卡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多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微卡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多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多耐药结核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化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化学组单纯给予化学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化学组的基础上联合微卡菌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病灶闭合和免疫淋巴细胞群.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和病灶闭合情况优于化学组(P<0.05);联合组血清CD4+水平、CD8+水平及CD4+ /CD8+水平均高于化学组(P<0.05).结论:微卡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多耐药结核病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痰结核菌转阴,促进病灶愈合,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