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线排粪造影与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177 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7例中XRD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33例(男19 例,女 14 例),3D HR-ARM 诊断 56 例(男 34 例,女 22 例),两者均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 22 例,Kappa 值为 0.339(P<0.001),XRD与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一致性一般.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为66.67%、76.39%、90.91%.结论 建议联用XRD与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指导外科手术时须两项检查诊断结果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为CPP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66例CPPS患者和81例非CPPS健康人群,比较静态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前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ND)、膀胱底与耻骨联合前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SD)、尿道长度、生殖道裂孔前后径、肛直肠角度等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在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阴道旁间隙面积,肛提肌面积,肛提肌厚度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 研究组静息状态下生殖道裂孔前后径[(53.23±7.70)mm vs.(57.53±9.59)mm]小、于对照组(P<0.05),肛直肠角度[(115.69±13.28)°vs.(109.31±l3.26)°]大于对照组(p<0.05);Valsalva状态下BSD[(6.70± 14.91)mm vs.(0.13±15.10)mm]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51.25±6.14)mm vs.(58.80±7.36)mm]、肛提肌裂孔横径[(39.44± 6.07)mm vs.(47.92±8.18)mm]、肛提肌裂孔面积[(13.74±2.51)mm2 vs.(18.31±3.47) mm2]、阴道旁间隙左右侧面积[(2.07±0.71) mm2 vs.(2.94± 1.19) mm2,(2.02±0.52) mm2 vs.(2.87±0.87)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1).肛提肌中间厚度[(5.59± 1.99)mm vs.(4.60± 1.92)mmn]大于对照组(P<O.05).结论 女性CPPS盆底超声影像学显示为肛提肌痉挛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难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便秘类型最常见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1].ODS分为痉挛型和松弛型两大类,松弛型ODS主要与盆腔脏器的松弛和脱垂相关,直肠黏膜内脱垂和(或)直肠前突属于该范畴.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是痉挛型ODS的主要表现类型,它是因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造成出口梗阻,进而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 9% ~10.8%[2].近年来临床上观察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人们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负担加重等社会因素以及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精神紧张可能导致参与排便的耻骨直肠肌痉挛、矛盾收缩(失弛缓).需要注意的是,松弛型ODS常可合并痉挛型同时存在,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隐匿的因素如精神心理因素、慢传输、直肠孤立性溃疡等,因此,大大增加了便秘诊疗的复杂性,这可能是造成慢性便秘难治的主要原因[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03/2018-02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诊的疑似OOC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动态MRI排粪造影和X线片排粪造影检查,记录动态MRI排粪造影和X线片排粪造影检查情况,以X线片排粪造影检查为对照,评估动态MRI排粪造影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动态MRI排粪造影检查对乙状结肠疝、耻骨直肠肌痉挛、小肠疝、内痔诊断与X线片排粪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MRI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乙状结肠盘曲检出率低于X线片排粪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MRI排粪造影能发现X线片排粪造影无法显示的病变,包括肌肉断裂、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骶骨囊肿、苗勒管囊肿;以X线片排粪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动态MRI排粪造影检查对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直肠内套叠、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盘曲、会阴下降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不同疾病的敏感度与阳性预测值存在明显差异,阳性预测值整体较高,而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 MRI与X线片排粪造影对OOC诊断方面各有优势,动态MRI排粪造影能提供盆腔脏器和盆壁、盆底功能与形态结构信息,是X线片排粪造影的很好补充,对OOC伴盆腔多室病变的整体评估与全面诊断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仿真排粪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仿真排粪造影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于PACS系统上测量数据及影像征象,应用对应分析对征象与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中医证型和造影征象对应图的解读,不同象限区分了不同中医证型及其相关的排粪造影表现.特异性分析发现,脾肺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型之间相关性较强,而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的辨证分型差异性较大.会阴下降及黏膜内套叠对应辨证分型的差异性不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更具特异性.肝郁气滞与耻直肌痉挛相关性强;肝肾阴虚与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相关性强.脾肺气虚与脾肾阳虚更倾向于出现会阴下降、黏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结论 排粪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临床用药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可视化发展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26例患者进行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并对比分析X线和MRI的测量数据及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PRMI)力排长度、肛直角静息值、肛直角力排值、肛直角改变值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测量PRMI深度为(32.86±8.78) mm,较MRI测量的深度(28.86± 7.61) mm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诊断26例SPFS患者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在诊断SPFS伴会阴下降(PD)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Kappa值为0.866;在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RMH)、SPFS伴直肠前突(RC)的一致性较好, Kappa值分别为0.606、0.698;诊断SPFS伴小肠疝(EC)或乙状结肠疝(SC)的一致性较差, Kappa值为0.288;MRI在诊断SPFS伴内脏下垂(SP)时有优势,检出病例6例,X线排粪造影未检出相应病例.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SPFS,且在诊断SPFS伴PD、PRMH、SPFS伴RC有较高一致性,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分辨率更高,可以作为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针刀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肛肠科和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的耻骨直肠肌痉挛性便秘患者共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挂线法,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切开缝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Wexner评分,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个月Wexn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针刀治疗耻骨直肠痉挛性便秘,临床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耻骨直肠痉挛性便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RI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是功能性便秘的亚型之一,其发病被认为与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功能障碍有关[1-2],比如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盆底疝、会阴下降综合征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3-4].全球约有17%的人遭受慢性便秘的困扰,OOC约占其中的50%[5].美国一项关于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便秘的患病率约为14.7%,OOC约占其中的4.6%[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李国栋教授以微创手术及"除湿祛瘀"为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便秘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型便秘属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主因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导致,中医归为"便秘"范畴.李国栋教授认为,该病的治疗核心第一是缓解痉挛,第二是解除粘连,第三是离断部分增生肥厚肌肉.手术可以部分缓解本病的症状,但仍有患者术后不久就逐渐形成新的粘连.李国栋教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緛短为拘"是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核心病机之一,湿热不攘是其反复出现无菌性炎症的核心病因病机,故术后从攘除湿热为入手点,配合活血化瘀、养血柔筋之剂,打破因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连进而导致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的病理链,采取中医微创手术与中药口服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达到攘除湿热、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效.本法以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理论为依托,将手术与内服中药相结合,获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深刺下髎穴为主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案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男,59 岁,于 2022 年 8 月17 日主因"间断排便困难 20 余年"就诊.现病史:20 年前劳累后开始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3~5 d一行,有排便不尽感,无腹部及肛门下坠感、异物感,无便血.陆续就诊于山西省某中医院与西医院,行辅助检查,电子结、直肠镜检查(2022-02-09):结肠憩室伴粪石嵌顿,排粪造影检查(2022-07-22):耻骨直肠肌痉挛,结肠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曾口服清热泻火、泻下攻积类中药汤剂(具体药物不详)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莫沙必利、乳果糖口服溶液,后自行口服芦荟胶囊、番泻叶等药物,服药期间均有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即恢复如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