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职业尊重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职业尊重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至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33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尊重感量表、社会资本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职业尊重感总均分为(92.31±14.43)分,社会资本总均分为(21.08±2.54)分,职业尊重感与社会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学习成绩较差和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实习学生相比,自愿选择护理专业( b=0.68, P<0.001)、学习成绩较好( b=0.50, P<0.001)、喜欢护理专业( b=0.71, P<0.001)的学生职业尊重感评分更高;对价值观( b=0.23, P=0.015)、社会网络( b=0.12, P=0.039)评分越高的学生,职业尊重感评分更高,以上变量可解释职业尊重感评分总变异的37.2%。 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职业尊重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学习成绩较好、喜爱护理专业、价值观、社会网络均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尊重感产生正向影响。高校及医院管理部门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护理先进典型,引导实习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价值;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实习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职业尊重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7—8月选取大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67名心血管科责任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尊重感量表和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总分为(103.86 ± 16.20)分,护士职业尊重感总分为(98.92 ± 13.67)分,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总分与职业尊重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为0.382~0.551,均 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称、是否有心血管专科护士证书及护士职业尊重感是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的影响因素( t值为2.57~8.27,均 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7.3%。 结论:心血管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可从提升护士职业尊重感层面出发,重点关注年轻和职称低的护士,并重视心血管科责任护士专科化的培养,采取一定的对策以提高心血管科责任护士的出院计划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医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8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借助"我所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可与尊重"和"我希望子女也成为医师"指标,分析住院医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状况。采用参与抗疫和临床岗位、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疫情期间所在地区等指标,分析住院医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的相关因素。结果:71.3%(345/484)的住院医师认为医生职业获得了社会认可与尊重。46.3%(224/484)的住院医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医师。参加疫情一线工作( χ2=11.344, P=0.023)、对抗击疫情持积极态度( χ2=7.614, P=0.022)的住院医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疫情期间主要在江苏、浙江、上海(以下简称江浙沪)地区工作的住院医师的职业忠诚度高于非江浙沪地区的住院医师( χ2=6.411, P=0.04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医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忠诚度之间呈正相关( r=0.386, P<0.01)。 结论:疫情期间住院医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但职业忠诚度未有提高,参加防疫和临床工作、对抗击疫情的态度是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因素,疫情期间所在地区和职业认同感是职业忠诚度的相关因素,因此要重点关注疫情一线、对抗击疫情持消极态度和非江浙沪地区住院医师的需求,培养住院医师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其职业忠诚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院护理人文关怀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全国30个省份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经课题组本土化修订后的护理人文关怀满意度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护理人文关怀满意度问卷分为护理协调、能力、教学/学习、情感支持、尊重个性、身体舒适、可用性、帮助/信任关系、患者/家庭参与、物理环境、精神环境和结果12个维度。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抽取107家医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医院86家,二级医院21家,回收有效问卷29 108份。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满意度得分为(5.40±0.8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3个维度为能力(5.50±0.89)、情感支持(5.47±0.88)和帮助/信任关系(5.46±0.86),得分最低的3个维度为教学/学习(5.38±1.01)、精神环境(5.36±1.04)和患者/家庭参与(5.11±1.28)。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经济区域、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就诊科室以及是否手术的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我国医院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今后应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构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家庭参与式护理人文关怀模式,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人群特殊性,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院级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从业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院级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从业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12月对重庆市12名专职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级OPO协调员的从业体验归纳为4个一级主题:职业认同历程、负性情感体验、专业实践能力获得提升、职业期许;12个二级主题:职业期待和身份困惑、职业价值感、缺乏被尊重和认可、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易受家属悲伤情绪感染、提升了沟通能力、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优化情景模拟培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结论:院级OPO协调员入职初期对职业认知不足,在感受职业价值感的同时也经历了负性情感体验,在实践中能力得以提升,对职业发展有较高期待。建议管理者可探索开设协调员学历教育,加强心理和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完善协调员培训、考核、晋升体系,以促进协调员职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等,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特征、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应激反应及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情况。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的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秩相关,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不同岗位、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吸烟与饮酒情况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班制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评分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正性情感、尊重、自尊感、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和自我效能评分均呈负相关( r s=-0.361、-0.311、-0.238、-0.261、-0.248、-0.212、-0.139、-0.188、-0.152、-0.226, P<0.01),与社会支持、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呈正相关( rs=0.312、0.279、0.547、0.493、0.429、0.599, P<0.01)。与睡眠质量评分高组比较,睡眠质量评分中、低组的付出、工作单调性、每日紧张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负性情感评分均较低,尊重、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自我效能、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抑郁症状多发、每日紧张感高、高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高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OR=3.417、2.659、2.913、1.543)。 结论: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医学教育研究前沿分析(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聚焦医学教育研究特征和前沿,为我国未来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以医学教育为主题,采用CiteSpace和HistCite对纳入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和特征分析。借鉴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分析方法,统计医学教育研究领域机构排名,并采用组合加权计数模式统计卓越贡献作者。结果:202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前沿聚焦于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下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置信专业活动、教育技术与解剖学教学改革、尊重文化多样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适应性专长和医师职业身份形成等7个主题。2013至2022年,医学教育研究中,排名前1‰的20家机构和112名卓越贡献作者中,分别有19家(95.0%)和105人(93.8%)来自欧美国家。结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成为这一年来医学教育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置信专业活动和岗位胜任力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十年医学教育研究高影响力机构和卓越贡献作者集中于欧美国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善医疗服务背景下患者对医改成效主观感受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改革成效和对医务人员职业认同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就医体验的关系,为探寻巩固改革成效的切入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第三方评估对患者评估的"我认为医改让患者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近3年医患关系正在好转""我认为医务人员值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和"我愿意让我的子女从事医务工作"4项指标,以各项指标首次纳入调查结果为基线资料,对连续多次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并与患者的就医体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5次评估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门诊患者为86.2%、89.1%,住院患者为91.4%和92.6%)较该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76.9%、69.9%,住院患者87.3%、85.6%)均显著提升。第5次评估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值得尊重和愿意让子女从医的比例(门诊患者97.4%、79.1%,住院患者98.7%、85.1%)均高于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92.3%、71.0%,住院患者98.1%、81.6%)。上述指标与患者就医体验均呈正相关。结论:"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职业的尊重和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且持续提高。改善就医体验对患者医改获得感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BL融合情景模拟在儿童行为测听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普及,许多听力障碍儿童得以在早期被发现并获得及时的诊断与干预。但由于儿童在年龄、智力、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儿童行为听力评估面临着比成人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问题导向教学法与情景模拟教学法相结合,以提升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通过提出与儿童行为测听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和评估技巧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测听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此外,本文还融入思政元素,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促使他们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听力和言语康复专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H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并对职业精神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mos21.0软件对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调查工具的信度与效度较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医学生职业精神总体平均分在80分左右;"身心状况及自我发展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83.65分;"学术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72.21分。两所医院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略有差异,"尊重与关怀""责任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初步形成了信度与效度较好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测量量表。H省某医学院校两所附属医院医学生职业精神整体情况良好,未来医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转变医学生培养模式;以期提升医学生学术能力,进而提高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总体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