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08至2018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新兴时空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2008至2014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增多,但2015至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存在双高峰的规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病例集中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北-西南方向走向的区域中,呈现据中心距离逐渐减少的特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病例较少.连续的热点主要分布在深圳沿海地区,振荡的热点集中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邻近区域,持续的冷点集中出现在粤东地区,而分散的冷点在粤东和粤西地区均有分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率与年均最高气温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s=-0.227),与年均降水量(rs=0.418)、常住人口密度(rs=0.236)、地区生产总值(rs=0.374)存在正相关.结论 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先增多后波动下降,但该地手足口病疫情依旧严峻,空间分布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集聚分布,应加大重点地区防控力度,以防止手足口病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入境航班关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21年8月北京市一起入境航班关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全部50例关联病例的呼吸道标本,使用数字PCR方法对病毒载量进行测定,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样本中病毒载量中位数为5.57×10 4拷贝/ml(ORF1ab基因)和5.85×10 4拷贝/ml(N基因)。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46份,均为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其中21例与7例形成两个进化簇,内部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度高于99.993%和99.997%。 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可能由两个传播链和其他散在感染共同构成,疫情病毒为境外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宁波市1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特征。方法:收集15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信息,采用伽马分布拟合病例代际间隔时间(Tg),使用基于SEIR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 R0)。 结果:15起聚集性疫情中共有确诊病例52例、涉及5例核酸阳性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3日至2月4日,以女性为主,潜伏期为(6.11±3.38)d。Tg为(6.93±3.70)d,在<60岁、≥60岁组及男、女性之间,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51)。按照本研究估算的Tg计算,宁波市新冠肺炎感染的 R0为3.06(95 %CI:2.64~3.51);按照文献报告的病例Tg为7.5 d计算, R0为3.32(95 %CI:2.51~9.38)。 结论: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Tg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不大,COVID-19早期致病和传播力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安市2013—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西安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安市2013—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结果:西安市2013—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 221起,涉及病例12 301例。聚集性疫情每年主要发生在4—7月。雁塔区、长安区和未央区的累计疫情数位居全市前3位。疫情发生场所以托幼机构为主。疫情的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5.37%(1 620/2 926),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为主。疫情发生报告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发病人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27和0.502, P<0.05)。 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春夏季高发,应加强高发区县的疫情监测、报告管理、病例标本采集检测工作,以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2001-2016年麻疹发病率时空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麻疹病例时空分布和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系统2001-2016年全国麻疹病例数据,人口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运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1-2016年全国共报告麻疹1 012 537例,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004、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麻疹发病存在全局空间聚集性,其Moran’s I值分别为0.29、0.26和0.3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麻疹在各时间阶段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域并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同时2005-2008年广东省是一个单独的高-低离散区域,未检测到低-低聚集区域。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1-2008年我国麻疹病例在西部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山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一个广泛的聚集区。 结论:2001-2016年我国麻疹的发病在空间、时间上均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可根据聚集情况,为麻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4—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非药物性干预措施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荆州市2014—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变化及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发病的降低作用。方法:收集荆州市2014—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数据、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三间分布特征,采用BSTS模型及相对下降指标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降低作用大小,同时分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014—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118例,年均发病率9.18/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县发病率居3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0~14岁年龄组。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NPIs作用下,2020—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整体下降45.20%(95% CI:8.78%~79.23%)。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下降51.44%(95% CI:33.19%~67.75%)、26.89%(95% CI:-28.99%~80.69%)、64.69%(95% CI:11.67%~115.13%)。 结论:2014—2021年荆州市流行特征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NPIs对荆州市全人群,尤其是0~4岁、10~14岁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降低作用明显,持续加强NPIs措施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移动流行区间法和综合指数建立北京市流感流行分级预警标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估计北京市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对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水平进行分级预警,并对应用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北京市2014—2019年5个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聚集性疫情数资料,经标准化处理整合为综合指数,结合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估计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并应用交叉验证法评价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结果:将流感流行水平分为5个等级,预警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流行水平的流行阈值、中位阈值、高强度阈值和超高强度阈值分别为0.73、2.12、3.56和4.49。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68%、65%和66%。结论:本研究为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建立了流行水平分级预警标准,为流感预警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综合指数结合MEM预警的灵敏度较高,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可在北京市流感分级预警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医院转型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护理工作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2019,COVID-19)是近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广泛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2021年1月,石家庄市藁城区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我院临危受命,2天内由综合医院转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定点医院。作者总结了医院在转型过程中的护理策略,护理部从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培训、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儿科护理、患者基础护理等方面制定了完整的对策体系并贯彻执行,促进了医院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确诊病例时序传播图及活动轨迹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时序传播图和病例活动轨迹表在描述某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模式方面的优势,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某地区某时段确诊病例按照其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密切接触人数及相互关系,绘制时序传播图和发病前14 d的活动轨迹表。结果:截至2020年2月10日,该地区报告的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中,确诊57例(含死亡1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输入性病例5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0.48 %),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36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7.14 %),病例间互为亲友关系或同乘乘客,病例代际已传播至第4代。 结论:确诊病例时序传播图和活动轨迹表提示,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聚集性传播成为当地疫情发展的主要构成。确诊病例时序传播图和活动轨迹表简单明了,可一图看懂当地传播模式,值得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大兴区进一步做好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报告的大兴区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病例感染途径及发病、确诊和出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大兴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114例,报告发病率为6.14/10万,无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83.33%);全区85.00%镇和街道报告了病例。疫情根据感染来源分为武汉输入疫情、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发地聚集性疫情三个阶段,涉及聚集性疫情24起,其中家庭聚集占83.33%。结论:2020年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明显的时间聚集性,经历三个阶段疫情,各阶段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精准防控,及早控制住了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