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血浆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16例,均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采用超声SWE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Elisa法检测血浆NRG4水平.分析肝脏杨氏模量值及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16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中F1期33例(28.4%)、F2期38例(32.8%)、F3期26例(22.4%)、F4期19例(16.4%).F1期、F2期、F3期、F4期患者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2±1.3)kPa、(6.3±1.2)kPa、(8.7±1.4)kPa、(11.9±1.6)kPa,P<0.05];F1 期、F2 期、F3 期、F4 期患者的血浆 NRG4 水平分别为(6.7±1.2)、(4.9±1.0)、(3.3±0.9)、(1.9±0.5)p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3,P<0.05);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02,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85(95%CJ:0.75~0.94)、0.83(95%CI:0.75~0.92)、0.86(95%CI:0.76~0.95)、0.92(95%CI:0.82~1.00).血浆 NRG4 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 期、F2 期、F3 期及 F4 期诊断的 AUC 分别为 0.86(95%CI:0.76~0.95)、0.82(95%CI:0.74~0.91)、0.88(95%CI:0.80~0.97)、0.92(95%CI:0.82~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 AUC分别为 0.92(95%CI:0.84~0.99)、0.92(95%CI:0.85~0.98)、0.94(95%CI:0.88~1.00)、0.97(95%CI:0.91~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AUC高于二者单一诊断(P<0.05).结论 杨氏模量值和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良好,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炎调方改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炎症指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2例老年AC行PTG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PTGD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治疗组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CRP、PCT、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C患者PTGD后使用炎调方内服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胆囊穿刺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0例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组(n=40).比较两组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 肝血管瘤组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2.4±3.5)m/s、(16.1±2.5)kPa、(2.7±0.3)m/s、(2.3±0.2)m/s,均低于肝癌组[(40.6±4.5)m/s、(33.5±2.5)kPa、(3.8±0.6)m/s、(3.4±0.4)m/s,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及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技术对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节数量183枚),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性质结节超声造影特征,记录不同灌注时相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不典型增生结节主要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微小肝细胞癌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的增强方式,其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38.95±13.73)、(104.82±31.59)、(42.93±11.39)mL/s,RBV 分别为(1281.46±422.08)、(1347.25±416.98)、(729.61±218.36)mL,不典型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42.92±12.36)、(27.26±6.52)、(25.17±7.36)mL/s,RBV 分别为(1498.63±472.56)、(1984.63±315.09)、(603.94±96.83)mL,微小肝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63.19±10.58)、(28.33±5.96)、(18.24±5.13)mL/s,RBV分别为(3385.26±517.94)、(1205.94±256.37)、(372.19±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9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8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6个、微小肝细胞癌39个,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8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0个、不典型增生结节25个、微小肝细胞癌38个,超声造影诊断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964、准确率为0.934,Kappa值为0.850,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922、准确率为0.907,Kappa值为0.536,诊断微小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965、准确率为0.940,Kappa值为0.819.结论 经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微小肝细胞癌的增强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灌注时相的RBF、RBV也存在差异,采用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预防微小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超声诊断脐静脉-门静脉-体静脉分流三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例1 孕妇,31岁,孕1产0。曾于孕17+6、19+4周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头晕、乏力等症状,自行物理降温后缓解。中孕期胎儿常规系统性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生物学参数小于孕龄,肠管回声稍增强,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偏低。孕24+2周羊水穿刺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孕37周超声检查:胎儿右上腹横切面血管走行杂乱,门静脉左支与肝中静脉稍扩张,二者之间可见吻合支,频谱多普勒显示近吻合口处门静脉左支血流频谱呈波动性(图1);门静脉右支及静脉导管可见,余未见其他结构异常。超声提示:门静脉-体静脉分流。孕39+1周经阴道分娩一男婴,出生体质量2590?g。新生儿腹部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左支及肝中静脉扩张,均宽约0.4?cm,二者之间可见数处吻合支(图2)。生后2个月外院超声复查,提示原门静脉左支与肝中静脉分流处未见明确分流血管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PTCD联合PJD治疗的1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16例患者中,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肝管狭窄3例;7例因梗阻性黄疸于外院行PTCD,7例未能找到确切的胆肠吻合的空肠襻,2例引流管穿刺进十二指肠.在我院的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CD,其中左肝管3例,右肝管6例,未发生出血、胆漏、气胸等并发症.16例患者在PTCD引导下成功实施PJD并完成瘘道扩张术,未发生出血、肠漏等并发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下球囊扩张解除胆肠吻合口及左肝管狭窄,经过3~6次胆道镜操作取净肝内胆管结石.5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及3例左肝管狭窄经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FCMS留置6~9个月无移位,经PTCD瘘道取出FCMS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检查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移行良好.随访5~16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病例.结论 PJD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PTCD引导不仅能增加PJD成功率,还能降低FCMS的移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鼻胆囊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内镜鼻胆囊引流(ENG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3年1-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4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ENGD治疗(ENGD组),另外25例行ERCP取石+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GD)(PTGD组),比较两组操作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留置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操作成功率均为100%.ENGD组和PTGD组在手术时间[(46.4±4.8)min vs(55.0±6.0)min]、治疗费用[(3.2±0.3)万元 vs(3.5±0.3)万元]、患者满意度[5(5,5)分 vs 4(4,5)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GD组二期LC手术时间[(45.4±7.0)min vs(58.4±9.2)min]、并发症发生率[1(4.8%)vs 7(28.0%)]、腹腔引流管留置率[10(47.6%)vs 23(92.0%)]及住院时间[(3.6±0.7)d vs(4.7±0.6)d]均低于PTG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G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并能降低LC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的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胆道镜检查评估患者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瘘道扩张术,镜下诊断为单纯性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2例肝内胆管结石经多次胆道镜手术取净.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狭窄胆肠吻合口球囊扩张术,外引流管支撑胆肠吻合口6~7个月后拔除.胆道镜检查发现吻合口黏膜正常5例;吻合口黏膜水肿伴相对狭窄1例,经继续置入引流管支撑3个月后拔除.术后随访10~74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是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经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率66.7%(8/12),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成功率100%(4/4),PTCD引导下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成功率100%(7/7).肝总管长度≥1 cm者5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肝总管长度<1 cm者7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的同时经PJD瘘道置入塑料支架.12例患者均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固定FCMS,术后未发生急性胆管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FCMS留置6~9个月,未发生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FCMS移位等并发症.5例FCMS直接经PTCD瘘道取出,7例FCMS及塑料支架通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取出.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观察见吻合口上方局部胆管壁呈增生性改变,胆肠吻合口通畅,黏膜移行良好,未见明显瘢痕.拔除PTCD及PJD引流管后随访5~29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患者.结论 经PTCD瘘道置入FCMS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可预防FCMS移位,经PJD瘘道置入胆管塑料支架可预防FCMS置入术后急性胆管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的构建及用于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并进一步探讨胺碘酮缓释微针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载药量,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皮肤穿刺实验等方法检测微针形态学、稳定性、皮肤穿刺性能,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微针体外渗透性,药效学实验观察微针对大鼠房颤模型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微针队列排布完好、排列完整,背衬无气泡,针形锐利、完整无断裂,形态良好,针尖平均载药量为(4.67±0.51)μg,且微针穿刺性能良好,针尖硬度合格、溶解能力良好;体外透皮渗透结果显示,两组溶液前0~6 h释放较为缓慢,8~24 h明显提高,24~36 h急剧升高,在72 h累计释放量最高,且8~72 h胺碘酮混悬液累积释放曲线明显高于胺碘酮脂质体溶液.药效学结果显示,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可延缓大鼠房颤诱发时间[(7.52±1.26)s比(5.75±1.14)s],缩短房颤持续时间[(4.21±0.89)s比(6.32±1.02)s],改善大鼠心功能[左心房内径为(3.52±0.50)s比(4.11±0.35)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为(2.24±0.18)s比(2.58±0.3)、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为(3.11±0.32)s比(3.59±0.50)];组织药物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心房中胺碘酮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肺、肝脏、肾脏、脾脏中胺碘酮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制备的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性能良好,可促进胺碘酮透皮递送,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