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乳腺疾病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乳腺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乳腺病多可从肝论治.清代医家王旭高在其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全面论述了肝病证治,分述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和肝寒肝虚证治,提出"治肝三十法".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肝火密切相关.从肝气论治乳腺病,可运用疏肝理气法和疏肝通络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运用柔肝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肾阴虚证,运用培土泄木及泄肝和胃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从肝火论治乳腺病,可运用清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肝经郁热证,运用泻肝法及化肝法治疗因肝火所致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运用泻子、补母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运用清金制木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气有余便是火",肝气、肝火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辨证时需整体联系,分清主次以治疗之.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内生"五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内生"五邪"是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异常所致的综合性病机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及病理改变关系密切,从内湿、内火、内风、内寒、内燥的角度阐述UC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对于临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生"五邪"所致UC的病机及相应治法主要有:内湿:脾虚阳微,痰湿内停;治宜健脾益阳,运化痰湿;内火(内热):火热内生,血溢瘀阻,治宜清(虚)热泻火(热),兼清湿热化瘀;内风:肝风内结,风伤肠络,络损血溢,治宜疏肝理气,清肠疏风,凉血止血;内寒: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治宜温肾暖脾,活血止痛;内燥:燥伤津血,肠络失养,治宜生津润燥,滋养肠道.在临床实际中,UC并非单一病机致病,可为"五邪"兼夹为病,并易变生痰浊瘀血,临证应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肝风血瘀"论治偏头痛临证体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偏头痛,其痛急骤剧烈,突发突止,具有"风"的特性;而从病程上看又反复发作,痛有定处,久病必瘀.治疗上重在熄风活血,故以风池、合谷、太冲三穴相伍,重在"平肝熄风止痛";合谷、三阴交、血海三穴,志在"活血化瘀止痛";率谷结合局部阿是穴缠针疗法,加强行气活血之效;兼以针刺额三针调节头部气血的同时,调节情志,改善因反复偏头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肝寒理论探讨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偏头痛以一侧或两侧头部交替疼痛为主,易反复发作,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复杂,以内伤头痛为主.内伤头痛多责之于肝,临床辨证不仅要注重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基本病机,还应兼顾肝寒,注重温补肝阳、散寒止痛.肝寒头痛以头部两侧及巅顶疼痛为主,常伴胁肋胀满、少腹冷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的症状,以及呃逆呕吐、腹胀便溏、畏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表现.肝寒头痛的辨证论治包括:①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伴干呕、吐涎沫、畏寒喜暖、手足逆冷等,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②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以头痛、口干渴、纳呆、自觉气上撞心、便溏等为主,予乌梅丸加减治疗.③肝血亏虚、寒凝血瘀.以头痛、手足厥冷、少腹冷痛、脉沉细涩等多见,予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肝寒理论治疗偏头痛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从肝论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基于肝的生理特点,从风、火、痰、瘀、虚五种病机证素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进行探讨.由于患者素体阴精不足,或阴血亏虚,阴虚不能制阳,阳亢化风;或肝郁克脾,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或肝气郁滞,阻碍血行;或痰瘀留滞经络而致病.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为虚;痰浊、血瘀阻滞经络为实.治则以平肝滋阴、疏肝清热、理气化痰、活血养血为主,中药和针刺并用.肝风内扰,以平肝为主,兼以滋阴,选方镇肝熄风汤;肝火伤阴,以清热为主,兼以养阴,选方丹栀逍遥散;气滞痰阻,以理气为主,兼以化痰,选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气滞血瘀,以理气为主,兼以活血,选方血府逐瘀汤;肝血亏虚,以补血为主,兼以柔肝,选方补肝汤.针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加减配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内风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内风证诊断标准的证候组成、诊断模式及判定形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PubMed数据库1915—2021年内风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归纳相关信息.结果 共检索出3157篇文献,纳入510篇.纳入文献中筛选出诊断标准68项,分别是《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内风证候类型11种分别为阴虚风动证、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血瘀风动证、痰热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血热生风证、毒热动风证、外风引动内风证、热极生风证、风热动风证.证候组成共77个,频次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脉象多弦、肢体抽搐、肢体颤动、肢体麻木、肢体强直、肢体蠕动、头部颤摇、耳鸣、肢体拘急.现行的诊断标准包含传统辨证、证候要素、病证结合3种诊断模式,叙述法、赋分法2种判定方式.结论 内风证诊断标准众多,相关疾病及证型繁多复杂,在临床应用上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有形成共识的趋势,判定形式也以叙述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218例痉病药证规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痉病临床用药特点,探讨痉病临床常见证候.方法:多中心收集痉病患者病例资料,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18例痉病病例,提示痉病临床用药注重阴虚病机,用药注重补气、养血、化痰、活血化瘀及平肝息风,常见证型有:气血亏虚证、痰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血瘀风动证、邪壅经络证及肝风内动证.结论:痉病中医临床诊治以气阴亏虚为本,痰湿、血瘀、风动为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痹证治肝八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冯兴华教授提倡痹证从肝论治,总结出“治肝八法”,分别为:①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证,常用逍遥散加减,脾湿重者合用平胃散.③疏肝泻火法,适用于肝郁化火证,常用丹栀逍遥散.④清肝湿热法,适用于肝经湿热证,方选龙胆泻肝汤治疗.⑤疏肝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常用身痛逐瘀汤.⑥平肝熄风法,适用于肝风内动证,常用天麻钩藤饮,阴虚动风者可选大定风珠.⑦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常用左归丸.⑧滋水清肝法,适用于四肢关节胀痛,伴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四肢震颤等症,常用滋水清肝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史载祥治疗冠心病房颤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冠心病合并房颤病机共识为阴阳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阳虚水泛等,而史载祥教授临证中,以温潜为大法,以气陷血瘀、肝风内动、阳虚动风论治为特色,效果明显.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9个案例,分析史载祥教授治疗该病的辨证思路、常用方剂、用药特点.提出了温潜法统摄诸法,且进一步阐释了阳虚动风的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研究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难治性癫痫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其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 采用"文献归纳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1996-2016年期间发表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分型明确的文献,从文章中所涉及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证素、患者例数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 难治性癫痫病位证素包括肝、神、心、脾、肾、经络/脑络;病性证素包括痰、火、气滞、血虚、气虚、血瘀、动风、闭、阴虚、精亏.结论 病位证素中肝病位证素出现频率为第一位;病性证素中在发作期以风为主要表现;虚实证素中,实证大于虚证及虚实夹杂证总和,说明难治性癫痫因实动风多于因虚生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