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争议及其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导致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特发性疾病.解痉是治疗子痫前期的重要且有效手段,硫酸镁是一线解痉药物.目前硫酸镁在治疗子痫前期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包括:非重度子痫前期是否用硫酸镁治疗,既往研究不推荐应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但近年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患者应酌情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关于产前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使用疗程问题,近年研究认为硫酸镁的使用疗程应该小于24 h;产后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现有的研究支持产后硫酸镁应用可以小于24 h,甚至不使用;硫酸镁使用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母体产后出血风险,引起母体高镁血症、低钙血症,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影响骨钙沉积和新生儿高钾血症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的起源及其与胃黏膜损伤修复和胃癌发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是一种胃黏膜的化生方式,有主细胞转分化、干细胞转化和前化生表型三种起源假说,目前常采用药物或螺杆菌构建动物模型来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证明SPEM在胃黏膜损伤修复、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本文就SPEM的起源和常见建模方式,以及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SPEM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菖蒲郁金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综述菖蒲郁金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菖蒲郁金汤源于《温病全书》,具有清心凉血化痰、熄风止痉安神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该方具有修复神经功能、拮抗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等作用,在防治病毒性脑炎、多发性抽动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甲双胍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妊娠期使用二甲双胍对母儿都较为安全。除降糖作用外,流行病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均表明,二甲双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滋养细胞保护作用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多采用降压、解痉等对症治疗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简要综述二甲双胍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96例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百日咳诊断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浙江省6个地市16家医疗机构的150名临床医生。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的方式调查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掌握的准确率、漏诊原因等诊断现状。结果:93.33%的医生自认为掌握百日咳症状,表示见过、诊断过百日咳患者和报送过百日咳病例的医生比例分别为52.67%、38.00%和24.67%。临床医生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正确率分别为35.33%、50.00%和58.67%。对阵发性痉咳、持续咳嗽≥2周者等典型症状掌握正确率较高(88.67%和80.67%),对心动过缓、青紫、窒息、呼吸暂停、间歇性阵发性咳嗽等非典型症状掌握正确率较低(6.67%~42.67%)。对百日咳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掌握的准确率分别为34.67%和33.33%。漏报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所在医院缺乏百日咳实验室确诊能力""百日咳病例尤其是青少年和成人症状不典型""临床医生未意识到是百日咳病例"。结论:浙江省临床医生对百日咳认知和诊断标准掌握有待提高,医疗机构实验室确诊能力不够充足,当地百日咳疫情可能被低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肌筋膜源性盆腔痛患者盆底电生理和影像学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女性肌筋膜源性盆腔痛(MFPP)患者盆底电生理和影像学的改变,探讨其改变的特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妇科肿瘤与盆底泌尿门诊就诊的49例MFPP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1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统一如实填写病史及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法国PHENIX系列盆底肌电位检测仪器检测两组阴道静息肌电位、最大肌电位;使用法国PHENIX系列电子张力器检测两组静态张力、动态张力、张力器分别张开5°和10°盆底肌收缩力;采用丹麦B-K公司生产的经会阴二维超声、经阴道三维超声分别检测两组静息状态下经二维超声测出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与膀胱颈、膀胱底之间的长度(BND、BSD)、生殖道裂孔前后径、肛直肠角度;经阴道三维超声准确找到肛提肌裂孔,测量其面积、前后径、横向径及肛提肌的不同受损程度等。结果:研究组阴道静息肌电位高于对照组(2 μV比1 μV)( P<0.05);阴道最大肌电位高于对照组(7 μV比6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盆底肌静态张力、动态张力、张力器张开5°时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204 g/m 2比175 g/m 2、450 g/m 2比410 g/m 2、237 g/m 2比51 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研究组BND、BSD、生殖道裂孔前后径均小于对照组(14.0 mm比16.7 mm、5.3 mm比19.7 mm、46.7 mm比49.5 mm),肛直角大于对照组(129°比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Valsalva状态下肛直角大于对照组(113°比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横向径、肛提肌缺损得分均小于对照组(10.1 cm 2比11.6 cm 2、44.2 mm比47.4 mm、31.9 mm比34.7 mm、1分比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FPP呈现盆底肌肉筋膜持续痉挛及丧失协调性的状态;可以通过对盆底肌肉筋膜解痉的方式对MFPP进行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防畸手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卒中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肌张力增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时间肌张力增高可造成肌肉变形、萎缩,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多归于"筋病""痉病",《素问·痹论篇》:"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行,经络闭塞不通,筋脉失养,拘肌挛缩。临床防治该病,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疏通经络、柔筋缓急为原则。为此,本研究特研制一种中药防畸手套用于防治患者手部肌张力增高所致的相关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汤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汤。白虎汤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汤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汤或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慎用药物知晓及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重症肌无力(MG)患者对MG慎用药物的知晓及应用情况。方法: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专家和神经内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出MG慎用药物目录(含抗感染类、心血管类、镇静催眠类、他汀类、抗癫痫类、精神类、镇痛类、麻醉类、解痉类和其他10类50余种药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患者进行慎用药物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MG病程与分型、并存疾病、用药情况、对MG慎用药物的知晓和应用情况以及相关用药知识获取途径等。调查问卷于患者结束就诊后现场发放,自愿参加,当场作答和回收。根据是否知晓慎用药物将患者分为知晓组和不知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慎用药物知晓程度的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290份。290例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25例;MG病程为3周~360个月;临床分型为眼肌型者179例,非眼肌型111例;174例(60.0%)并存至少1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焦虑/抑郁症等);接受MG药物治疗者248例(85.5%);在有知识获得途径的患者中,通过医护人员宣教、医院宣传栏/展板、网络和书籍获得用药知识者分别为191例(92.7%)、26例(12.6%)、22例(10.7%)和7例(3.4%)。64.8%(188/290)的患者对慎用药物一无所知。110例患者在确诊MG后应用过慎用药物,7例(6.4%)用药后出现MG病情加重或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为应用滴眼剂(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各2例)。未接受MG药物治疗和确诊MG时未获知用药注意事项是慎用药物知晓程度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6.811,95 %CI:2.252~20.593, P=0.001; OR=5.615,95 %CI:3.223~9.785, P<0.001)。 结论:MG患者对慎用药物的知晓程度较低,神经科医护人员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MG患者进行慎用药物知识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