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高糖素样肽-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互补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IP/GIPR通路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是一种可以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IP及其受体(GIPR)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息息相关。GIP/GIPR通路的异常激活在食物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糖耐量试验中生长激素(GH)反常升高的肢端肥大症以及胃肠道NETs中最为典型。GIP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垂体GH腺瘤异位表达的GIPR结合后,促进相应激素分泌增加及细胞增殖。再者,部分生长抑素受体阴性的胃肠道NETs高表达GIPR,基于GIPR的示踪剂可准确定位此类NETs。深入了解GIP/GIPR在NETs中的病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90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5只小鼠),于烧伤组小鼠背部制备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伤后24 h,检测空腹血糖(样本数为12)后,行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并绘制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样本数为6);分别于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及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样本数为3);取每组3只小鼠回肠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肠道L细胞GLP-1表达及凋亡水平;提取每组6只小鼠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分别经低糖(2.8 mmol/L葡萄糖)和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孵育后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取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烧伤+艾塞那肽4(Ex-4)组(每组12只小鼠),对假伤组和烧伤组小鼠行同前对应处理,将烧伤+Ex-4组小鼠同烧伤组小鼠致伤后给予其GLP-1受体激动剂Ex-4。伤后24 h,提取小鼠胰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链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并计算p-PERK/PERK、p-eIF2α/eIF2α比值(样本数为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同前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以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样本数为6)。结果: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空腹血糖为(7.3±1.0)mmol/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1±0.6)mmol/L( t=6.36, P<0.05)。伤后24 h,在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中,烧伤组小鼠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4.32、6.03, P<0.05);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 min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肠道L细胞GL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7.74, P<0.05),凋亡水平显著升高( t=14.28,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为(8.5±0.4)ng/mg,显著低于假伤组的(15.7±0.3)ng/mg( t=18.68,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与烧伤组相比,烧伤+Ex-4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32.0±3.0)%,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3±2.5)%( P<0.05);烧伤+Ex-4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20.0±3.6)%,显著低于烧伤组(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假伤组( P<0.05),烧伤+Ex-4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烧伤组( P<0.05)。 结论:严重烧伤后小鼠肠-胰岛轴功能障碍,肠道L细胞凋亡增多、GLP-1合成及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凋亡增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GLP-1受体激动剂Ex-4能保护严重烧伤小鼠胰岛细胞功能,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降低胰岛细胞凋亡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从一般人群到特殊人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是一种口服降糖药,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并减少胰高糖素分泌,改善高血糖。DPP-4i联合胰岛素治疗已被证实可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对体重影响中性,且耐受性良好。利格列汀是一种主要经胆汁和肠道排泄,经肾脏排泄比例约为5%的DPP-4i,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须调整剂量,可广泛应用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随着利格列汀在各种不同类型T2DM患者中的研究深入,新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该文结合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从胰岛素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人群的角度,对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进行梳理,探讨此联合治疗方案在一般患者及特殊患者中的应用。除了疗效和安全性外,也探讨了此联合治疗方案的其他获益,以促使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受体信号通路与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是一种由小肠黏膜上皮K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分泌肽,能够刺激胰岛素和胰高糖素的分泌。近年来研究发现,GIP-GIP受体(GIPR)信号通路在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异常中起到重要作用。GIP和GIPR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易感性显著相关。激活GIP-GIPR通路能增加脂肪合成和储存,促进肥胖的发生;阻断GIP-GIPR通路能抑制脂肪合成和储存,减轻体重。最近的动物实验发现,联合使用GIP和减肥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进一步增强小鼠对GLP-1的敏感性。因此,GIP-GIPR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异常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3届年会会议纪要(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3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Banting奖授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席教授,慕尼黑亥姆霍兹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国亥姆霍兹公司协会副主席Matthias H. Tsch?p教授,以表彰他在糖尿病和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开创性发现。Matthias H. Tsch?p教授于1993年开始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担任医学科学家(physician-scientist),在那里他遇到了不少与肥胖及其并发症作斗争的患者,当时肥胖还没有任何合适的治疗方案。受饱腹感激素(satiety hormone)——瘦素发现的启发,Matthias H. Tsch?p教授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致力于寻找治疗肥胖的方法。2000年,他首次确认了胃饥饿素(ghrelin)是唯一一种循环饥饿激素,且该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可促进肥胖。基于对胃饥饿素、肠道激素和大脑回路的研究,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Richard DiMarchi博士提出假设,特定激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会提供安全且前所未有的减重效果,从而逆转肥胖。他们开创了一系列单分子疗法(single-molecule therapeutics),通过同时激活两个或更多的激素受体,以达到减重、降糖、降脂的目的。这种新型的双/三受体激动剂包括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和胰高糖素(Glucagon,GCG)受体的激动剂。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DiMarchi博士研发的多个新型双/三受体激动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经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86例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了较大样本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N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功能性Pan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激素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6例患者(男性103例,女性183例),平均年龄为(45.55±15.23)岁,平均病程为24(12,60)个月。286例患者中,最常见罹患的是胰岛素瘤(266/286),其次是胰高血糖素瘤(10/286)、生长抑素瘤(3/286)、异位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肿瘤(3/286)、胃泌素瘤(2/286)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瘤(2/286)。胰岛素瘤患者中,9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肿瘤定位明确且局限的28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远处转移或者术后复发者同时接受介入治疗或药物化疗,经治疗后激素增多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1占41.95%、NET G2占54.90%、NET G3占3.15%、神经内分泌癌(NEC)占0%。结论:多学科协作并进行系统的内分泌评估和精确定位肿瘤,精准施治,对改善功能性PanNENs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泵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1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多饮、多尿、消瘦1个月”就诊。入院完善各项检查,体重指数34.08 kg/m 2,空腹血糖18.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3%,糖尿病相关三联抗体均无异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系列检查无异常,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入院后予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餐前总剂量为20 U,基础总剂量为22 U,同时联合利拉鲁肽0.6 mg(1次/d)皮下注射,经3 d的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经过1周的强化治疗后,撤掉胰岛素泵,利拉鲁肽剂量调整为1.2 mg(1次/d)皮下注射,同时联用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患者血糖稳定,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访。随访3个月,患者空腹血糖为5.0~6.0 mmol/L,餐后2 h血糖为5.0~8.0 mmol/L,体重下降11.5 kg,糖化血红蛋白6.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激素多受体激动剂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内产生多种肠道激素,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作用。以GLP-1为主、融合其他肠道激素的多受体激动剂在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和肝脏脂肪分解、抑制食欲等作用上相互加强,提高了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等方面的临床疗效。除了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外,肠道激素多受体激动剂还有望用于治疗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改善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GLP-1类似物有改善肌肉萎缩的功能,该作用与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和肌萎缩因子表达、增强肌源性因子表达、改善骨骼肌微循环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