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疾病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1至3月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657例年龄范围0~17岁过敏性疾病儿童为研究对象,中位数年龄6.6(4.7,9.9)岁,男443例(67.4%),女214例(32.6%)。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特点、治疗用药等数据,依据年龄、过敏性疾病类型、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657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中有哮喘儿童56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627/657,95.4%),509例患儿(77.5%)以高热为主,446例(67.9%)为咳嗽,167例为乏力(25.4%),其中合并肺炎者10例(1.5%)。>6岁组出现咽痛22.0%(84/382)( χ 2=19.847, P<0.01)、乏力31.7%(121/382)( χ 2=23.831, P<0.01)、头痛34.6%(132/382)( χ 2=57.598, P<0.01)、肌肉关节疼痛16.0%(61/382)( χ 2=22.289, P<0.01)及呕吐11.0%(42/382)( χ 2=12.756, P<0.01)的比例最高;<3岁组流涕8.8%(5/57)( χ 2=8.411, P<0.01)、咳嗽45.6%(26/57)( χ 2=6.287, P<0.05)及咳痰7.0%(4/57)( χ 2=5.950, P<0.05)的发生率最低;3~6岁组咳嗽62.8%(137/218)( χ 2=6.287, P<0.05)发生率最高,合并喘息(10.1%,22/218)比例较高;>6岁组感染后咳嗽和(或)喘息症状缓解最快,68.8%(260/382)呼吸道症状病程<1周,3~6岁组和<3岁组分别为52.2%(114/218)和41.2%(22/57)( χ 2=23.166, P<0.01)。哮喘组咳嗽(59.7% vs 41.6%, χ 2=10.310, P<0.01)、喘息(8.5% vs 0.0%, χ 2=8.114, P<0.01)、咳痰(19.2% vs 7.9%, χ 2=10.310, P<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其咳嗽和(或)喘息对运动及睡眠产生严重影响者(16.1% vs 0.0%, χ 2=5.436, P<0.05)及病程>4周者(25.1% vs 3.7%, χ 2=6.244, P<0.05)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 结论: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以发热和咳嗽症状最为常见。3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相对较少;3~6岁过敏儿童和支气管哮喘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更易出现咳嗽、喘息,且病程相对更久,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防治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及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 χ2=5.22, 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值均<0.05);而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CD8 +、IgE水平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内外同治之理"穴位贴敷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51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痰鸣音、喘鸣音消失时间,咳嗽频次、氧饱和度、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鸣音、喘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根据"内外同治之理"对小儿肺炎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更有效。中药穴位贴敷可以达到抗炎、平喘、化痰的功效,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升家属对医疗护理满意度,在医院中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1例ELP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41例患儿,其中男29例,女12例;发病年龄4~53个月,多数3岁以内发病(35/41例,85.4%),以1~2岁为主(23/41例,56.1%)。2.误服油脂包括灯油/香油11例、白电油7例、电蚊香油5例、润滑油5例、石蜡油4例、汽油/柴油3例、煤油和鱼肝油各2例、缝纫机油和性质不清各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41例,63.4%)、气促(23/41例,56.1%)、发热(17/41例,41.5%)、发绀伴低氧血症(15/41例,36.6%)、喘息(9/41例,22.1%)、呼吸窘迫(9/41例,22.1%)、肺出血(6/41例,14.7%)、喂养困难和/或一过性呕吐(4/41例,9.8%),无症状7.3%(3/41例)。4.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渗出性改变或肺实变,胸部高分辨CT(HRCT)最常见征象为局部或广泛渗出,可伴肺实变(18/41例,43.9%)。受累部位最常见为双下肺叶(8/41例,19.5%),其次为右下叶(3/41例,7.3%)、右中叶(2/41例,4.8%)和左下叶(2/41例,4.8%)。其他征象包括肺囊泡改变、过度通气、磨玻璃样改变及小结节形成等。5.共7例患儿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所有患儿行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为(11.67±4.90) d,合并腺病毒感染者住院时间为(19.25±5.93) d。9例患儿随诊失访(其中8例轻症,1例重症),余患儿症状均在1周~1个月消失,21例在出院1个月内肺部影像恢复正常,7例出院3个月恢复正常,4例在6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ELP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无特异性。重症患儿肺部影像多肺叶受累,可出现肺实变和囊泡改变。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并感染尤其是腺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ELP患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BAL能同时起诊断和治疗作用,BAL联合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急性ELP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毁损肺患者剖宫产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年龄28岁,身高157 cm,体质量50 kg,因"孕28周+3 d伴咳嗽4 d,喘息、气促6 h"入院。自诉有肺结核病史,曾行胸腔镜引流术,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前4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偶有少许绿色粘液痰。6 h前突感憋喘气促,遂于本院急诊就诊。肺部CT检查结果示:肺气肿、右肺多发巨大肺大疱(较大的约84 mm×100 mm);双肺陈旧性结核、左肺毁损(见图1)。心脏彩超结果示: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顺应性降低,EF 56%。ECG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14.33×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2.54×10 9/L、红细胞计数3.50×10 12/L、Hb 107 g/L、ALT 59.6 U/L、AST 56.3 U/L、D-二聚体1.15 μg/ml FEU。血气检查结果示:pH值7.34、PaCO 2 51 mmHg(1 mmHg=0.133 kPa)、PaO 2 117 mmHg。随即由急诊收入本院ICU治疗。术前诊断:毁损肺;孕28周+3 d;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体延迟产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抗体延迟产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285例,将病程14 d内血清抗体IgM 2次检测均为阴性,且IgG 2次检测抗体滴度无4倍及以上增高或减低的36例患儿设为抗体延迟产生组;将14 d内血清抗体检测IgM阳性或IgG 2次检测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或减低的患儿249例设为抗体阳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抗体延迟产生组中位年龄0.75(0.30,2.78)岁,显著小于抗体阳性组5.50(3.73,7.20)岁( P<0.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低水平是造成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延迟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37),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低于7.155 mmol/L时,预测发生肺炎支原体抗体延迟产生的敏感度为0.819,特异度为0.833。与抗体延迟产生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为新生儿期住院病史( P=0.007)和先天性心脏病( P=0.001)。抗体延迟产生组11.11%(4/36)发生痉挛性咳嗽、41.67%(15/36)发生喘息及33.33%(12/36)发生腹泻,显著高于抗体阳性组的0.40%(1/249)、24.50%(61/249)和9.64%(24/249)( P<0.05)。抗体延迟产生组63.89%(23/36)出现发热,显著低于抗体阳性组的92.37%(230/249)( P<0.001),发热持续天数[2.50(0.00,4.75)d]也显著低于抗体阳性组[7.00(5.00,8.50)d]( P<0.001)。抗体延迟产生组19.44%(7/36)发生大叶性肺炎,无一例发生肺外表现,显著低于抗体阳性组的75.50%(188/249)和14.86%(37/249)( P<0.05)。 结论:MPP患儿抗体延迟产生多见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低于7.155 mmol/L的患儿,尤其当存在新生儿期住院病史及先天性心脏病时。该类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痉挛性咳嗽、喘息为主要特征,出现发热、大叶性肺炎和肺外表现概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CEP)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要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CEP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1例,女8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47岁。5例合并支气管哮喘,1例合并过敏性鼻炎,1例有花粉过敏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9)、咳痰(9/9),胸闷(9/9)、憋喘(9/9),少数伴乏力(3/9)、发热(1/9)、胸痛(1/9)。影像学上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高密度影(9/9),纵隔淋巴结肿大(7/9),支气管充气征(2/9)和网格状改变(1/9)等。9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均不同程度升高。5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EOS百分比均升高,其余4例经皮肺活检的患者组织病理均提示肺泡腔或间质中EOS浸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0.5~1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病灶均见吸收,随访中4例复发。结论:对于有过敏史,血EOS计数、总IgE升高并伴肺部多发高密度影或实变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临床医生应警惕其可能为CEP。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但复发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IPPFE)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至2021年收治的5例IPPF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 30~70岁,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以“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为中文关键词,“pleuroparenchymal fibroelastosis”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以及PubMed 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5月30日。阅读相关文献,总结IPPFE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 IPPFE患者从出现咳嗽气喘至诊断时间为9个月至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侧胸膜增厚,双上肺及胸膜下为主的实变影,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病理表现为特征性的胸膜及其下区域内密集分布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染色阳性,符合IPPFE。1例患者经小剂量激素治疗,2例患者未给予特殊治疗,2例患者口服吡非尼酮治疗,3例患者病情稳定。文献检索获得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229 篇,除外综述,资料不详及无病理诊断结果的文献后,最终对305例患者的进行总结。结论:IPPFE的病理表现独特,但临床报道较少,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需要提高对IPPFE 特征的认识,对指导临床和治疗、判断预后非常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息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各项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儿症状,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腺病毒(ADV)肺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腺病毒肺炎患儿病例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ADV肺炎组和普通ADV肺炎组,比较两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ADV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158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重症ADV肺炎组104例(8.98%),普通ADV肺炎组1 054例(91.02%)。重症ADV肺炎患儿77.89%(81/104)小于3岁,中位年龄1.17(0.83,2.73)岁,显著低于普通ADV肺炎组的3.16(1.50,4.50)岁( P<0.05);重症ADV肺炎以冬春季发生为主,占全年病例的71.15%(74/104)。重症ADV肺炎组89.42%(93/104)有咳嗽,99.01%(103/104)发热,发热时间10(6,14)d显著高于普通ADV肺炎组的5(4,7)d;发生气促、喘息、抽搐/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ADV肺炎组[100%比2.09%、45.19%比13.57%、10.57%比1.99%,均 P<0.05];重症ADV肺炎组出现胸腔积液、肺气肿、肺实变、肺不张病例,均显著高于普通ADV肺炎组[21.15%比2.09%、5.77%比0.19%、4.81%比0、3.85%比0.09%,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喘息、有基础疾病(中重度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是重症ADV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年龄<1.71岁(20月龄)预测重症ADV肺炎发生的敏感度65.4%,特异度71.5%。 结论:苏州地区重症ADV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患儿,好发于冬春季,以发热、咳嗽、气促、喘息为主要症状,可出现胸腔积液、肺气肿、肺实变、肺不张等肺部表现;患儿有基础疾病、喘息、发病年龄小于1.71岁(20月龄)是重症ADV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