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右房结构和功能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心房颤动(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患者右房结构和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阵发性AF患者134例,其中AF合并轻度FTR者99例(A组),AF合并中、重度FTR者35例(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左右径(RAD1)、右房上下径(RAD2)、三尖瓣瓣环直径(TVD)、三尖瓣瓣叶闭合高度(TVH)及肺动脉收缩压(PAH)]、2D-STI参数[右房储存期应变(RASr)、管道期应变(RAScd)及辅泵期应变(RASct)]和RT-3DE参数[右房最大容积指数(RAVImax)、最小容积指数(RAVImin)、收缩前容积指数(RAVIpre)、被动排空分数(pasEF)及主动排空分数(actEF)]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F合并中、重度FTR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AF合并中、重度FTR的诊断效能.结果 各组LAD、LVEF、RAD1、RAD2、TVD、TVH及PA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A、B组LAD、RAD1、RAD2及TVD均增高,TVH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LAD、RAD1、RAD2、TVD及PAH均增高,LVEF及TVH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RASr、RAScd、RASct、RAVImax、RAVImin、RAVIpre、pasEF及act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B组RAVImax、RAVImin及RAVIpre均增高,RASr、RAScd、RASct、pasEF及act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RAVImax、RAVImin及RAVIpre均增高,RASr、RAScd、RASct、pasEF及act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VD、RASr及RAVImin均为AF合并中、重度FTR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9、0.798、1.423,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VD、RASr、RAVImin及RASr联合RAVImin预测AF合并中、重度FT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880、0.900、0.943.结论 AF合并FTR患者会发生右房结构及功能重塑,2D-STI联合RT-3DE可用于评估AF合并中、重度FTR患者右房结构和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航空医学鉴定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s,CPAF)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航空医学鉴定,旨在提高其诊断及鉴定水平,保障民航飞行安全。方法:回顾2例民航飞行员CPAF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其航空医学鉴定。结果:2例飞行员均因参加年度体检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确诊CPAF,但均不需干预治疗。最终经特许飞行医学鉴定,飞行合格。结论:CPAF是航空医学领域中一种极少见疾病,目前主要依靠CAG确诊。如飞行员心肺功能良好,无需干预治疗的,可经特许医学鉴定为合格,并定期复检、追踪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及科学管理肺结核患者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个案资料,采用电话访谈对部分信息进行补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时间 M( Q1, Q3)为11(5,26)d,就诊延迟率为41.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体检( OR=0.033,95% CI:0.008~0.147)、就诊前咳嗽咳痰<2周,且有任一结核病症状( OR=0.378,95% CI:0.215~0.665)、就诊前有其他症状( OR=2.791,95% CI:1.710~4.555)及就诊期间无需上班或上学( OR=2.990,95% CI:1.419~6.298)为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时间 M( Q1, Q3)为8(0,18)d,确诊延迟率为35.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单位为结核病专科医院( OR=0.426,95% CI:0.236~0.767)和结核病防治所( OR=1.843,95% CI:1.061~3.202)以及患者来源为追踪( OR=2.632,95% CI:1.062~6.521)为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整体效能相当,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特异度低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结论: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主动筛查,提高市民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同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就医可及性,减少患者就医及诊断延迟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一起潜伏期病例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上海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肺联合超声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心肺联合超声(CPUS)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肺瘀血情况,探讨CPUS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价值。方法: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入院时接受最优急诊再灌注治疗且LVEF保留(≥50%)的AMI患者84例。患者均于再灌注治疗后12 h内完成全面CPUS检查,获取LVEF、左心房最大容积(LAV)、三尖瓣口反流峰值流速(V TR)、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峰值等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获取肺超声参数:B线数目;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获取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分析CPUS参数对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FpEF的预测效能。 结果:①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率为40.4%(34/84)。②B线数目、LAVI与住院期间HFpEF发生独立相关( 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线数目、LAVI单独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690。B线数目联合LAVI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的预测效能最佳,AUC最大,为0.903,显著优于B线数目和LAVI(均 P<0.05)。 结论:B线数目联合LAVI能够有效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改善有HFpEF发生风险的AMI患者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特征及治疗效果,为长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香港儿童医院治疗及随访的6例沙门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追踪随访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17岁。分别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1例、慢性肉芽肿病2例、镰状细胞病1例,白细胞介素-12(IL-12)受体B1基因缺乏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1例。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表现为肺部感染。合并慢性骨髓炎2例。5例培养出沙门菌(大便培养2例,血培养3例),多重耐药沙门菌3例。2例在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1例尚在口服磷霉素及法罗培南治疗中。慢性迁延、再燃2例,需要定期注射美罗培南。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慢性肉芽肿,进行体外去T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过程中未出现严重沙门菌感染,目前为移植9个月,未再次出现感染;1例为镰刀状贫血患者,已在美国进行10/10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免疫缺陷患儿感染沙门菌后更加容易出现侵蚀性感染,且容易出现感染迁延反复。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免疫重建有助于治疗原发疾病及清除沙门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境卫生和消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关键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采取了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消毒和个人防护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目前国内疫情控制取得显著成效。笔者对环境卫生和消毒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对此次疫情防控中形成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领域值得广泛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对法洛四联症胎儿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OF的胎儿52例(TOF组)及与其孕周相匹配的正常胎儿200例(对照组),利用fetal HQ技术和常规M型超声技术测量两组胎儿心脏大血管的基本参数:主动脉瓣环直径(aortic valve diameter,AV)、肺动脉瓣环直径(pulmonary artery valve diameter,PV)、主肺动脉直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及其Z-评分;整体形态测量包括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4CV)舒张末期长径、横径、面积、整体球形指数(GSI),左右心室的面积、长度及其比值;左室和右室功能测量:包括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率(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和右室纵向应变(GLS)以及左室和右室各自的24节段舒张末期横径(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分析比较两组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并且分别对TOF胎儿左、右室GLS的绝对值与PV/AV、PV Z-评分、MPA Z-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确定TOF胎儿GSI、左室EF、左室FAC的最佳临界值,得出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TOF组与对照组间4CV舒张末期长度、面积、GSI、左室面积、左右室长度、左室EF、左室FAC、左右室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左室15~24节段、右室1~21节段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左室1~16节段、21~24节段及右室所有节段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左室所有节段、右室1~2节段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OF胎儿左室GLS的绝对值与PV/AV、PV Z-评分、MPA Z-评分呈正相关( rs=0.338、0.441、0.458,均 P<0.05),右室GLS的绝对值与PV/AV、PV Z-评分、MPA Z-评分呈正相关( rs=0.418、0.368、0.338,均 P<0.05)。GSI、左室EF、左室FAC在诊断胎儿TO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9、59.05%、44.4%,此时诊断TOF的敏感性分别为0.78、0.75和0.80,特异性分别为0.88、0.88和0.8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0.89。 结论:Fetal HQ技术能够简单可靠地对胎儿的心脏形态和功能进行定量评估,能为TOF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显示:表面活性剂有创和微创的不同给药方式对5~9岁时肺活量的影响结果相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微创法给予表面活性物质(LISA)替代气管导管给药,是否存在5~9岁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低于正常值。 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13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3~26周出生的早产儿,共计211例早产儿纳入研究,LISA给药组( n=107)和常规气管插管表面活性剂治疗组( n=104)。将FEV 1<预测值的80%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后续评估由双盲小组进行。 结果:121例中有102例肺活量测定成功,其余患儿因死亡或走失无法追踪。LISA组FEV 1中位数为预测值的93%(四分位数范围:80%~113%),对照组为86%(四分位数范围77%~102%)( P=0.685),FEV 1<80%的发生率分别为11/57(19%)和15/45(33%),绝对风险降低14%(95%可信区间:-3.1%至31.2%, P=0.235)。 结论:两组间5~9岁儿童FEV 1低于正常值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2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共发现508个溃疡坏死的气道病变部位,中位2个(1~6个);治疗前有170例(76.6%)的气道病变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35.6%)的坏死物质韧,86例(38.7%)的坏死物堵塞管腔;132例(59.5%)患者合并肉芽增殖病变;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1~32周, M( Q1, Q3)为6(3,9)周;气道瘢痕狭窄修复时间2~73周, M( Q1, Q3)为14(10,19)周;治疗后201例(90.5%)患者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质韧坏死物( HR=1.52,95% CI:1.10~2.10);气道瘢痕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6~9周( HR=2.73,95% CI:1.84~4.05)。 结论:Ⅱ型TBTB中90.5%的患者在治疗后遗留气道瘢痕狭窄,其气道坏死物消失中位时间为6周,气道瘢痕狭窄形成中位时间为14周,介入疗程中关注质韧坏死物的清除及坏死物清除的效率,可降低气道瘢痕狭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