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乳腺疾病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乳腺病多可从肝论治.清代医家王旭高在其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全面论述了肝病证治,分述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和肝寒肝虚证治,提出"治肝三十法".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肝火密切相关.从肝气论治乳腺病,可运用疏肝理气法和疏肝通络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运用柔肝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肾阴虚证,运用培土泄木及泄肝和胃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从肝火论治乳腺病,可运用清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肝经郁热证,运用泻肝法及化肝法治疗因肝火所致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运用泻子、补母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运用清金制木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气有余便是火",肝气、肝火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辨证时需整体联系,分清主次以治疗之.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家庭烹饪减盐干预的效果: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盐膳食与高血压、卒中、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常见慢性病及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人群盐摄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烹饪过程中添加的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成人限量(5 g/d)的两倍多;高盐摄入是导致死亡和伤残减寿的第三大危险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饮食风险因素。减盐已被认定为全球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政策之一,但减盐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托法替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究狼疮肾炎(LN)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MRL/lpr小鼠16只,体质量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每组8只。治疗组通过0.9%氯化钠溶液稀释托法替布,按照10 mg·kg -1·d -1剂量灌胃,安慰剂组(淀粉片剂)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共给药8周。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尿素氮、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主动脉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蛋白表达水平;主动脉弓切片后采用油红O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评估血管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肾脏取病理切片后采用HE染色,使用肾小球活动性评分系统评估LN活动性病变;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法。 结果:①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表达水平[(5.2±1.0)U/ml]低于安慰剂组[(6.9±1.2)U/ml]( Z=-3.07, P=0.008),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293±10)mg/L与(260±19)mg/L, Z=2.72, P=0.017;(16±6)mg/L与(8±9)mg/L, Z=3.78, P=0.006]。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0.7)mmol/L与(11.5±1.1)mmol/L, Z=-1.96, P=0.071;(17±5)μmol/L与(22±6)μmol/L, Z=-1.79, P=0.095]。②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DL、TC、TG水平均下降[(0.83±0.15)mmol/L与(1.08±1.05)mmol/L, Z=-3.95, P=0.001;(2.90±0.08)mmol/L与(1.81±0.97)mmol/L, Z=-5.17, P=0.001;(1.10±0.08)mmol/L与(1.60±0.42)mmol/L, Z=-3.23, P=0.013],HDL水平升高[(2.02±0.99)mmol/L与(1.81±0.97)mmol/L, Z=4.42, P=0.001]。③治疗组主动脉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17±0.30与0.23±0.05, Z=-3.06, P=0.009;0.83±0.09与1.05±0.19, Z=-3.07, P=0.008;0.77±0.07与0.94±0.13, Z=-2.83, P=0.014;0.70±0.07与0.82±0.09, Z=-2.83, P=0.013),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安慰剂组[(12±31)μm 2与(1 242±1 101)μm 2, Z=-3.12, P=0.016;(63±7)μm与(82±8)μm, Z=-5.13, P<0.001]。④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及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评分均降低[(0.08±0.03)mg/ml与(0.20±0.11)mg/ml, Z=-3.08, P=0.015;(1.79±0.38)分与(2.79±0.14)分, Z=-7.08, P<0.001],肾组织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364±0.040与0.425±0.021, Z=-3.85, P=0.003;0.689±0.074与0.838±0.068, Z=-4.19, P=0.001;0.508±0.070与0.646±0.119, Z=-2.85, P=0.015;0.618±0.062与0.740±0.101, Z=-2.94, P=0.013)。⑤2组小鼠肾小球活动性评分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1, P=0.043; r=0.79, P<0.001; r=0.64, P=0.008; r=0.82,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3, P=0.036)。2组小鼠尿蛋白水平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67, P=0.004; r=0.68, P=0.004; r=0.53, P=0.033; r=0.80,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7, P=0.021)。 结论:LN严重程度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托法替布可能减轻MRL/lpr小鼠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及LN程度,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SLE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脓毒症患者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与肠道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水平与患者肠道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免疫治疗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组),选择同期17例普通术后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非脓毒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住ICU 24 h内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同时,从脓毒症组中选择既往无慢性胃肠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5例,测定其和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水平。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评估脓毒症组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随访患者28 d生存情况。对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I-FABP、D-乳酸水平进行比较,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早期血清I-FABP、D-乳酸分别与CD3 +、CD4 +、CD8 +、NK细胞水平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I-FABP、D-乳酸水平均升高[I-FABP(μg/L):18.36 (14.75,28.34) vs 16.17(12.12,18.40),D-乳酸(mg/L):18.70 (10.10,40.60) vs 8.85(7.10,15.76),均 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CD3 +、CD4 +、NK细胞水平均下降[CD3 +(%):54.30(37.48,61.65) vs 60.75(48.88,69.95),CD4 +(%):24.60 (17.65,32.15) vs 31.90(24.95,37.10),NK细胞(%):18.20 (11.95,31.10) vs 24.70 (19.30,32.65),均 P<0.05],但是早期外周血CD8 +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外周血CD3 +、CD4 +、CD8 +、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肠道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I-FABP与CD3 +、CD8 +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478、-0.415,均 P<0.05),但与CD4 +、NK细胞之间无相关性(均 P>0.05)。D-乳酸与CD3 +、CD4 +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44、-0.423,均 P<0.05),与NK细胞呈正相关( r=0.393, P<0.05),但是D-乳酸与CD8 +之间无相关性( P>0.05)。61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APACHEⅡ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222,95% CI:1.084~1.378, P<0.01],早期CD3 +、CD4 +、CD8 +、NK细胞水平与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无关( P>0.05)。 结论:脓毒症早期可发生免疫抑制,其与肠道损伤相关,但是与患者预后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 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 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 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邵念方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邵念方教授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邵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经诊治的老年期痴呆病肾虚髓亏证患者医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2.4)对纳入处方的用药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10个,涉及中药238味,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石菖蒲、酒萸肉、山药、熟地黄、益智仁、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宁心、清热解毒、化湿开胃、健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使用频次超过25次的药物组合有15组,分别是:酒萸肉-茯苓、酒萸肉-山药、山药-酒萸肉、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茯苓、牡丹皮-茯苓、熟地黄-茯苓、生地黄-茯苓、远志-石菖蒲、牡丹皮-酒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酒萸肉、泽泻-山药;聚类分析发现4组新处方,第1组为茯苓、生地黄、熟地黄、泽泻、牡丹皮、酒萸肉、山药,第2组为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第3组为益智仁、川芎、炙甘草;第4组为白术、党参、黄芪、当归;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针对老年期肾虚髓亏证痴呆,邵老重视扶正,治疗以补虚为中心,兼顾利水、清热、解毒、化瘀、开窍之法。研究新发现的四组新处方,可为今后辨证加减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1C-PiB PET/MRI在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器官受累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 11C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 11C-PiB)PET/MRI在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中评估器官受累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20例pAL患者及3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标准评估器官受累和PET/MRI评估的相关性,分析心脏相关生物学指标、疾病分期与心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肾脏SUVmax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纳入20例患者,初诊患者18例,非初诊患者2例。观察到 11C-PiB摄取阳性的脏器分别为:心脏15例(75%),肺部8例(40%),骨髓10例(50%),肌肉10例(50%),舌肌7例(35%),甲状腺6例(30%),唾液腺4例(20%),脾脏2例(10%),胃壁1例(5%)。② 11C-PiB在心脏及骨髓摄取的阳性率与临床评估标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肺组织、脾脏、腺体、肌肉和舌肌中, 11C-PiB PET/MRI评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标准。但对于神经系统受累和脂肪组织的评估 11C-PiB PET/MRI具有局限性。③分析18例初诊患者心脏相关生物学指标与心脏SUVmax之间的关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且室间隔厚度(ISV)≥1.2 cm的患者相较LVEF≥50%且ISV<1.2 cm的患者其心脏SUVmax更高( P<0.05)。心脏SUVmax值在Mayo2004分期、Mayo2012分期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期越晚,SUVmax值越高( P<0.05)。心脏SUVmax与心肌肌钙蛋白酶Ⅰ、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P<0.01),肾脏SUVmax与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全身 11C-PiB PET/MRI作为一种淀粉样蛋白的可视化系统,若用于器官水平的定性评估,具有提高早期无创性诊断pAL水平的潜力;用于器官水平(尤其是心脏)的定量评估,有望更精准评估器官功能和预测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符思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符思教授善于从肝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提出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并细分为水不涵木、木郁化火、木火刑金3种情况,临证除以调肝为主要治法外,还相应配合补母法以滋补肾阴、泻子法以清泻心火、清金制木法以滋养肺胃之阴,此外还注重健康宣教,嘱患者调摄起居及饮食,如此综合调理,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心脏受累1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GPA心脏受累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山西白求恩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的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 t检验、秩和检验、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6例EGPA心脏受累,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14)岁,与17例无心脏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较(41±1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30, P<0.01),提示年龄大小与心脏受累与否有关。EGPA心脏受累16例患者中有症状者4例(25%),1例为首发症状,其余12例表现为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脏MRI异常,其中10例(62%)心电图异常,13例(81%)心脏超声检查异常,1例患者行心脏MRI提示心内膜炎。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中,肺脏受累14例,鼻受累10例,神经系统受累9例,皮肤受累9例,胃肠受累6例,肾脏受累2例。16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均增高,中位值2.46(1.49,3.94)×10 9/L,且EO与心脏受累有相关性。对核周型ANCA抗体阳性率分析,16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阳性,与无心脏受累组(8例患者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16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0例用环磷酰胺。随访至今,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3例失访,其余11例出院后均病情平稳。 结论:EGPA患者心脏受累发生率高,心脏各个结构均可以受累,多见于ANCA阴性患者,且心脏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