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切皮前艾司氯胺酮用药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LTH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均择期行全麻下LTH治疗,观察组于切皮前予以艾司氯胺酮0.3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同时间点予以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统计两组各时间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数字评定量表(NR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剔除术中转开腹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53例;对照组剔除数据不全1例,纳入54例.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48 h静息时NRS评分(2.27±0.36分、2.53±0.41 分、2.40±0.30 分、2.12±0.32 分)均低于对照组(2.62±0.40 分、3.08±0.46 分、2.85±0.38 分、2.52±0.42 分),术后 2 d 和 5 d HAMD-17 评分(13.24±2.16 分、10.16±2.42 分)、PSQI 评分(12.46±1.84 分、9.35±1.75 分)均低于对照组(15.07±2.33 分、11.59±2.51 分、13.85±2.13 分、10.08±1.92 分),术后 5 d 观察组血清 NE(129.45±17.25ng/L)、E(33.46±5.42ng/L)及 DA(7.37±0.8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3.62±13.48ng/L、30.72±4.15ng/L、7.03±0.72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与对照组(14.8%)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可减轻LTH患者术后疼痛,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改善抑郁、睡眠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性疾病,主要由NMJ的乙酰胆碱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传递受阻、免疫系统障碍、基因等因素所引起.MG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危及生命.MG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MG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等.对于MG危象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以及新型的血浆交换技术和辅助机械通气.随着药物的多样性进展,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了更多考量,如经济能力、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持久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该综述着重介绍了MG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用药方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符合病情的药物.该综述也提及部分其他的对MG可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如靶向生物制剂、补体抑制剂.通过该综述的阐述,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雅慧从"痰泻"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缓解期多表现为便次增多、便中夹有黏液、偶见少量脓血、黏膜活检炎症指标明显改善等."痰泻"之名首见于《医宗必读》,黄雅慧教授基于书中对痰泻的论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病位虽在肠腑,实则与脾肺肾密切相关.黄教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核心病机为湿阻酿痰成瘀,临证以通、化二字为治疗大法,使津气通利、水湿得化而痰泻得止.针对气虚不运、湿流于下,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培土生金以培本;针对阳虚不温、水气流滞,施以四神丸合真武汤加减益火补土以治标;针对湿滞痰阻、气滞血瘀,施以苓桂术甘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蠲饮祛瘀以求缓.临证常取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rolucizumab治疗难治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左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感2 d于2014年12月30日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就诊.左眼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史3年,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手术20年,右肾结石行经皮肾结石取出手术2年,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手术1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毒症并发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尿毒症(uremi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存在密切关联,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尿毒症患者发生ICH的概率以及死亡几率均呈倍数增加,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6%[1].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水平,清除颅内血肿[2,3].尿毒症合并ICH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合并ICH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在ICH治疗中应用广泛,现就尿毒症合并ICH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指征以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1 mg/mL肾上腺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前后共2次,首次注射后2 h,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游泳5 min.建模前后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两组大鼠两侧股三角区域温度,建模完成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凝血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IL-6),取右侧股静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凝血酶时间(TT)(P<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两组大鼠股静脉切片血管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确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前最高温为(35.34±0.47)℃,建模后为(36.57±0.94)℃,模型组大鼠建模前后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后最高温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股静脉血流缓慢状态大鼠模型红外热成像表达特性为相对高温表达,具有无创无辐射优势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诊断血流缓慢状态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恶性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分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肾恶性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分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013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因恶性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一般信息、手术及治疗相关数据、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记录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AKI及AKI程度分为非AKI组、AKI 1 期组和AKI 2 期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肌酐对肾恶性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AKI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 503 例肾恶性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非AKI 378 例(75.1%),AKI 1 期 83 例(16.5%),AKI 2 期 42 例(8.3%).AKI 1 期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术前48 h内血清肌酐变化值、肿瘤体积、热缺血时间、体质量指数与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KI 2 期组中性别构成、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R.E.N.A.L.评分、术前 48 h内血清肌酐变化值、肿瘤体积、热缺血时间、BMI与AKI 1 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包括BMI、高血压、糖尿病、术前 48 h内血清肌酐变化值、肿瘤体积、热缺血时间,发生AKI 2 期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性别和R.E.N.A.L.评分(P均<0.05).血清肌酐对AKI和AKI 2 期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 23.29、39.88 mmol/L,灵敏度分别为 98.1%、99.8%,特异度分别为 81.3%、89.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69、0.974.结论 恶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术前 48 h内血清肌酐变化值、肿瘤体积、热缺血时间、BMI,AKI 2 期的影响因素还有性别和R.E.N.A.L.评分,临床医师应早期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干预,以降低术后AKI发生率及减轻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误行包皮环切术的隐匿性阴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研究组给予皮瓣转移联合改良Brisson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12和24h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FLACC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茎长度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阴茎长度和阴茎延长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包皮水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均为安全、有效术式,但皮瓣转移联合改良Brisson术在延伸患儿阴茎长度、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马蹄肾伴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一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重庆医科大学儿童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女,5岁5个月,因发现腹部包块入院,门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马蹄肾,右肾囊肿性疾病可能,入院后行逆行输尿管膀胱插管造影提示右肾上极可见囊状造影剂显影,并与右肾盂相连,左侧上下肾盏显影。我们采取开放手术,详细解剖,手术成功。结果:患儿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囊性结构较前缩小,现仍处于密切随访中。通过对Pubmed , Embase, Scopus, CNKI、万方、维普中文文献库进行了系统的检索,至今仅有1例英文案例详细报道。结论: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十分罕见。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患儿若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功能。影像学检查对其有辅助诊断功能。手术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