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监测在托珠单抗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评价托珠单抗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疗效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SoJIA患儿30例,其中男20例(67%),女10例(33%),诊断时年龄为0.84至13岁。使用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用药2周后、用药6周后及用药22周后的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动态红细胞沉降率(AESR)、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2R、IL-8、IL-10、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分析用药后不同时间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30例患儿,用药前均有发热,其中28例患儿应用托珠单抗后体温降至正常,治疗期间未再出现发热,1例患儿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后停药,1例用药后疗效不佳停药。在用药后体温正常的28例患儿中,其关节炎及皮疹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且WBC、AESR及CRP均较用药前下降。28例SoJIA患儿,血清IL-6水平在第2周为107.50(28.03~281.50)pg/mL,与治疗前[168.50(67.40~589.25)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为-1.754, P>0.05),用药6周后为64.05(19.90~130.75)pg/mL,用药22周后为24.80(3.45~95.40)pg/m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942、-3.334, P值均为<0.01);血清IL-2R水平第2周为740.50(510.00~1 161.00)U/mL,第6周为796.50(534.00~1 008.00)U/mL,第22周为688.00(527.00~889.50)U/mL,分别与治疗前[1 322.50(812.00~1 659.00)U/mL]相比,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818、-3.130、-3.466, P值均<0.01);TNF-α浓度在用药2周后为23.70(20.30~41.23)pg/ml,6周后为26.75(16.83~47.03)pg/ml,22周后为18.60(13.10~34.90)pg/ml,分别与治疗前的26.50(20.55~37.4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0、-0.560、-1.954, P值均>0.05);IL-8浓度在用药2周后为200.85(95.43~364.00)pg/ml,6周后为194.50(50.75~433.00)pg/ml,22周后为161.50(38.98~308.00)pg/ml,分别与治疗前的96.20(59.75~371.7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0.86、-0.131、-0.186, P值均>0.05);IL-10水平在用药2周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为2.33, P>0.05),用药6周后及22周后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08、4.08, P值均<0.05);IL-1β水平用药2周后、6周后及22周后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84、2.504、3.818, P值均>0.05)。 结论: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6和IL-2R水平有助于监测SoJIA病情活动及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坏疽性脓皮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PARACELSUS评分与Delphi标准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比较和评价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的适用性和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将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分别应用于上述患者的诊断,并根据kappa值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36例患者中,6例(16.67%)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发因素,31例(86.11%)自觉皮疹不同程度疼痛。31例(86.11%)皮疹形态以溃疡型为主,主要累及双下肢,16例(44.44%)为全身多部位受累。4例(11.11%)合并炎症性肠病,3例(8.33%)合并炎症性关节炎。系统用药以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和环孢素为主,8例(22.22%)使用了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22例(64.71%),用Delphi标准诊断17例(50.0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为0.47(95% CI:0.19 ~ 0.76, P = 0.004)。 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表现以经典溃疡型为主,常伴有炎症性肠病和炎症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侧重于坏疽性脓皮病的不同方面,在缺乏典型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推荐使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系实验小鼠55只,留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45只小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最终有40只完成建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短程给药(GB1w)组、长程给药(GB2w)组、长程给药+拮抗剂(GB2w+PRI-724)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术后无药物干预;GB1w组MCAO术后1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PRI-724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且第8~14天银杏内酯B给药前3 h,给予选择性拮抗剂PRI-724 20 mg/d。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nt、β-cateni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模型组相比,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1w组相比,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2w组相比,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银杏内酯B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且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C趋化因子ligand-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 n=10);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用异氟烷麻醉小鼠,进行中线剖腹手术,并将一个无创伤夹子放置在静脉门、肝动脉和胆管上,以中断左侧外侧叶和中叶的血液供应,在部分肝脏缺血60 min后,移除夹子以开始再灌注, n=10);CCL5拮抗剂+模型组[在即将开始再灌注之前,CCL5拮抗剂+模型组接受单次推注静脉注射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诺, n=10];CCL5缺陷组(CCL5缺陷小鼠, n=10);通过收集小鼠血液用VTROS DT60 Ⅱ化学系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LT mRNA及MPO 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噬细胞对肺部的浸润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相关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ALT含量[(521.36±20.65)比( 4126.55±326.68), F=16.237, P<0.05]及MPO[(1.78±0.54)比(7.66±2.34), F=14.211, P<0.05]活性升高,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前1~3 h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CCL5缺陷组中CD45 +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第24小时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CCL5缺陷组CD45 +的数量升高[(2.91±0.23)比(1.65±0.17), F=16.311, P<0.05]。再灌注后1、2、8和24h中,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D68 +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高[(94.62±8.55)比(23.68±3.11),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缺血再灌注早期CCL5缺陷组中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76.38±6.77)比(94.62±8.55),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2±0.23)比(3.24±0.42), F=11.352, P<0.05] 、白细胞介素(IL)-1β[(1.03±0.08)比(2.87±0.35), F=12.452, P<0.05] 、IL-6[(0.95±0.02)比(2.58±0.21), F=15.652, P<0.05]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TNF-α[(3.24±0.42)比(1.35±0.14), F=14.252, P<0.05]、IL-1β[(2.87±0.35)比(1.22±0.15), F=13.723, P<0.05]、IL-6[(2.58±0.21)比(1.35±0.26), F=14.312, P<0.05]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CL5促进早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循环巨噬细胞对肝脏的浸润,并介导随后的促炎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于37 ℃下95%空气、5% CO 2常规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脂多糖(LPS)模型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制备LPS攻击模型;HO-1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30 μmol/L的HO-1诱导剂血红素孵育1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HO-1抑制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μmol/L的HO-1特异性拮抗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孵育0.5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各组加入LPS孵育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应激反应,出现线粒体自噬,但部分炎症因子表达受限,与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HO-1、IL-1β、LC-3B、R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TNF-α、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说明LPS攻击后细胞受损严重,模型制备成功。与LPS模型组比较,HO-1诱导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O-1/GAPDH:0.31±0.03比0.22±0.03, P<0.05),TNF-α、IL-1β、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TNF-α蛋白(TNF-α/GAPDH):0.08±0.01比0.45±0.05,IL-1β蛋白(IL-1β/GAPDH):0.50±0.01比0.82±0.03,TXNIP蛋白(TXNIP/GAPDH):0.21±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11±0.01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0.67±0.04比0.92±0.12,ROS(荧光强度):80.9±12.5比94.1±19.5,均 P<0.05〕,说明诱导HO-1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自噬;而拮抗HO-1可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自噬,表现为TNF-α、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程度较HO-1诱导组明显减轻〔TNF-α蛋白(TNF-α/GAPDH):0.26±0.02比0.08±0.01,IL-1β蛋白(IL-1β/GAPDH):0.76±0.01比0.50±0.01,均 P<0.05〕,且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增加〔TXNIP蛋白(TXNIP/GAPDH):0.43±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24±0.02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1.12±0.07比0.92±0.12,ROS(荧光强度):112.0±17.0比94.1±19.5,均 P<0.05〕。 结论:HO-1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嘌呤能受体3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维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嘌呤能受体3(P2X3R)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盐水组(TN+NS组)和三叉神经痛+P2X3R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组(TN+A-317491组),每组12只。采用三叉神经眶下支慢性缩窄术制备TN模型。TN+A-317491组大鼠于造模后3、7、10和14 d时,腹腔注射A-317491(0.5 mg/kg);TN+NS组大鼠造模后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3、7、10、14和28 d(T0~5)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MWT)。造模28 d后,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X3R、p38MAPK、p-p38MAPK、p-NF-κB 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N组T1~5时MWT低于S组,T2~5时MWT低于TN+A-317491组。TN组P2X3R、p-p38MAPK、p-NF-κB p65表达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0.68±0.05比0.42±0.03、0.44±0.05, F=62.838, P<0.05;0.84±0.01比0.48±0.05、0.49±0.06, F=165.036, P<0.05;0.88±0.03比0.53±0.05、0.56±0.09, F=56.481, P<0.05)。TN组TNF-α、IL-1β、IL-6含量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33.78±1.89) pg/ml比(15.20±1.33)、(22.02±2.30) pg/ml, F=44.956, P<0.05;(41.92±3.03) pg/ml比(21.82±1.95)、(30.71±3.58) pg/ml, F=81.745, P<0.05;(32.62±1.52) pg/ml比(17.63±1.27)、(23.50±1.83) pg/ml, F=65.971, P<0.05]。TN组和TN+NS组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学损伤重于S组,TN+A-317491组病理学损伤轻于TN组和TN+NS组。 结论:P2X3R参与大鼠TN的维持,可能与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后,炎性反应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3a-C3a受体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旨在探讨C3a-C3a受体(C3aR)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ADPKD患者切除肾组织和 PKD1敲除小鼠多囊肾组织,观察C3a、C3aR及F4/80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利用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别刺激巨噬细胞,检测各组细胞C3aR、TNF-α、分型标志物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及机制;使用C3aR抑制剂SB290157(1 mg/kg)处理 PKD1敲除小鼠,观察肾脏病理、囊肿相关指标和肾功能变化。 结果:C3a及C3aR在ADPKD患者和 PKD1敲除小鼠肾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均 P<0.05),C3aR与F4/80共定位于小鼠多囊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上。体外培养M1型巨噬细胞C3aR表达显著上调( P<0.05),C3a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表达iNOS、TNF-α和IL-6 mRNA显著上调(均 P<0.05),分泌TNF-α增多,说明C3a不仅影响M1型巨噬细胞自身炎性因子表达,还影响其周围炎症微环境;此外,C3a激活M1型巨噬细胞Akt信号通路显著上调(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B290157治疗组小鼠血Scr、BUN水平、囊肿指数、双肾重/体重(2KW/BW)均显著降低(均 P<0.05),小鼠肾组织中C3a、C3aR水平及p-ERK、p-P65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 P<0.05)。 结论:多囊肾组织中增多的C3a通过C3aR引起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进而促进ADPKD进展,其机制可能通过Akt活化、TNF-α产生增多所致。C3aR拮抗剂是治疗ADPKD的一个潜在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致大鼠脑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致脑损伤、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组进行麻醉诱导及穿刺置管操作,机械通气60 min,不行CPB;C组建立CPB并持续60 min;A组CPB前30 min腹腔注入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25 μg/kg,建立CPB并持续60min;B组体外循环前30 min腹腔注入右美托咪定25 μg/kg+乙酰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碱6 mg/kg,建立CPB持续60 min。CPB后2 h断头取右侧脑海马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取左侧的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S组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正常完整,C组锥体细胞受损情况较重,核固缩,间隙增宽,A组受损较轻,仅见少量锥体细胞死亡,B组受损较A组重;C组、A组和B组S100β、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 P<0.05)。与C组比较,A组S100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 P<0.05)。C组、A组和B组NF-κB/p65的表达升高( P<0.05),与C组比较,A组NF-κB/p65表达降低( P<0.05),B组NF-κB/p65表达高于C组、A组( P<0.05)。 结论:α2-AR激动剂能够调低CPB时NF-κB信号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α2-AR激动剂实现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药物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指由系统或局部用药后诱发的一种特殊类型BP。对所有新发或是突然加重的BP患者,应警惕药物诱发的可能性,特别是近年报道较多的疫苗接种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等新型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药物诱发BP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免疫球蛋白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IVIG及rhTNFR:Fc治疗的TEN患者资料。IVIG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5 ~ 72岁,中位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3分;rhTNFR:Fc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32 ~ 84岁,中位SCORTEN评分2分。采用相当于0.6 ~ 1.0 mg·kg -1·d -1醋酸泼尼松龙治疗5 d皮损无改善时,加用IVIG 400 mg·kg -1·d -1连续5 d,或隔日皮下注射25 mg rhTNFR:Fc 4 ~ 6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不良事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IVIG组皮损渗液开始减少时间(1.73 ± 1.19 d)、皮损区疼痛开始减轻时间(1.64 ± 1.28 d)、皮损基底颜色变淡时间(2.45 ± 1.12 d)、新生表皮开始出现时间(3.09 ± 1.13 d)、间擦部位皮损开始干燥时间(4.82 ± 2.22 d),均少于rhTNFR:Fc组(分别为3.00 ± 1.56、3.70 ± 1.63、3.90 ± 1.59、5.20 ± 1.22、7.90 ± 3.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IVIG组住院时间(17.70 ± 8.33 d)与rhTNFR:Fc组(16.70 ± 4.7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1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 结论:IVIG和rhTNFR:Fc治疗TEN均有效,但前者在减轻皮损疼痛、渗出,促进新生表皮生长速度上优于后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