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 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 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 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罂粟碱治疗,高压氧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压痛缓解时间、便潜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 P<0.01)。治疗2周后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过敏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压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4% (45/47) vs. 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能够改善临床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和对照组41例(仅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即时止血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41);观察组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3%(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40、4.460, P=0.030、0.03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死亡者分别为1例、0例、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例、2例、1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08, P=0.018)。 结论:采用内镜方式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把握肠脑互动靶点 提升疑难消化病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与精神心理应激、饮食行为和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如胃肠功能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如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与疑难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如胃轻瘫和反复发作的非器质性不完全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日益成为临床实践中难以突破的瓶颈。肠脑互动、胃肠道本身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揭示出若干有望提升疗效的新靶点。现针对这些新靶点,叙述针对肠脑互动紊乱的神经调节剂的应用和针对胃肠病理生理学机制新靶点的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危重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天坛医院急救方案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天坛医院急救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按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的危重症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56.9±11.1)岁(范围:29~77岁)。入院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40分(范围:20~60分);浅昏迷3例,嗜睡3例,清醒12例;脑中线平均偏移0.7 cm(范围:0~1.8 cm)。患者入院后均按快速活检、快速病理学诊断和快速抢救性化疗的方案进行救治。收集患者救治情况、化疗后临床和影像学缓解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入院至活检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5 d),活检至常规病理学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1~4 d),常规病理学诊断至化疗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4 d)。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双打击淋巴瘤。化疗后临床好转17例,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不全),抢救成功率为17/18;影像学疗效评估,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例。出院时,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60分(范围:30~80分)。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常规和肝功能异常。结论:应用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治疗PCNSL快速有效,值得进一步推行与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术泰舒)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衢州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关腹前分别采用术泰舒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及创面。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粘连、腹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8.81±5.56)h]、肛门排气[(36.34±6.24)h]和排便时间[(41.65±8.77)h]、下床行走时间[(3.78±0.64)d]比对照组[(32.75±5.15)h、(41.51±6.84)h、(48.05±9.81)h、(4.27±0.69)d]均显著缩短( t=3.68、3.95、3.89、3.68,均 P<0.001);观察组术后 5 d、30 d肠粘连的发生率[10.0%(5/50)、12.0%(6/50)]较对照组[26.0%(13/50)、30.0%(15/50)]明显降低(χ 2=4.34、4.88,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6.0% (13/50)]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0%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17, 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 t=3.51、6.18,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t=4.07、4.95、8.02,均 P<0.05)。 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早期功能锻炼,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外科就诊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唑来膦酸组( n=21)和非唑来膦酸组( n=21),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唑来膦酸组和非唑来膦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4±20.5)min、(169.5±1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3±9.7)ml、(228.2±16.5)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63.3±7.4)ml、(161.4±9.3)ml,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8±2.1)d、(14.0±2.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798, P=0.080; t=1.936, P=0.062; t=0.733, P=0.468; t=-0.290, P=0.774)。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54±1.76、6.72±1.51,MSTS评分分别为13.56±2.35、12.79±1.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56, P=0.724; t=1.148, P=0.258)。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VAS评分分别为1.32±0.31、1.92±0.19,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0.93±0.29、1.47±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62, P<0.001; t=-5.177, 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0.31±0.12、0.35±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07, P=0.48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MSTS评分分别为24.89±3.86、21.82±2.95,术后3个月的MSTS评分分别为26.78±2.57、24.62±2.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896, P=0.006; t=2.697, P=0.010);末次随访MSTS评分分别为27.31±2.21、26.69±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74, P=0.44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9.79±2.58)个月、(7.31±1.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59, P=0.001)。两组患者复发Campanacci分级及复发瘤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7.000, P=0.860; χ2=1.062, P>0.999)。两组患者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3.81%(5/21)、4.76%(1/21),肌痛发生率分别为19.05%(4/21)、4.76%(1/21),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4.29%(3/21)、0(0/2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2/21)、4.76%(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750, P=0.186; χ2=0.980, P=0.341; χ2=1.436, P=0.231; χ2<0.001, P>0.9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患肢功能,延缓复发时间,可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早期饮水的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少量饮水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饮、禁食,试验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给予少量饮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口干、饥饿感的发生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12.0±1.22)h,对照组为(15.1±1.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527, P<0.01)。试验组发生口干患者占38.5%(25/65)、饥饿占13.8%(9/6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5%(38/65)和32.3%(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5.205、6.240; P<0.05)。 结论: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在恢复室内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即给予饮水,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39例ⅢB~Ⅳ期EGFR突变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53岁。一线治疗均为EGFR-TKIs同步联合培美曲塞含铂方案连续治疗4~6个周期后,序贯EGFR-TKIs单药联合或不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不良反应。中位随访18.6个月(95% CI:16.2~21.0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结果:39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为61.5%(24/39),DCR为94.9%(37/39),中位PFS为16.4个月(95% CI:12.1~20.7个月)。39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59.0%,23/39)、骨髓抑制(43.6%,17/39)、皮肤反应(25.6%,10/39)、胃肠道反应(17.9%,7/39)、疲乏(12.8%,5/39)、肾功能损伤(5.1%,2/39),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12.8%(5/39),无4级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有效缓解。 结论: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够延长患者的P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腹腔镜疝气手术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管理)42例和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43例。采用FLACC疼痛行为量表评估患儿术后2 h、4 h、8 h、12 h、24 h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放置喉罩前(T0)、气腹后5 min(T1)、除去喉罩5 min(T2)〕的生命体征指标、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 d应激指标和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降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活动、术后苏醒、出院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 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TAPB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改善患儿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加速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