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举肺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近期实体瘤疗效、阴虚内热证评分、毒副反应、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73.68%,高于对照组50.00%(P<0.05).治疗3周、6周后,观察组阴虚内热证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阴虚内热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毒副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凤斌教授从脾虚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刘凤斌教授治疗IBS-D经验丰富,认为其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病范畴,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脾虚湿热证、脾肾不足证,治疗上以健脾补气、顾护中土为主,兼疏肝、祛湿、清热、补肾,调畅全身气机,常用的药对有甘草-白芍、陈皮-青皮、防风-白芍、柴胡-枳实,木香-黄连等,刘凤斌教授每以此法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任继然治疗温病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代传人任继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学术思想.方法:整理《任氏医案》手稿中记载的治疗外感温病医案,对医案中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及处方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等软件,统计不同温病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分布情况及高频用药情况,统计所有药物性、味、归经情况,并对药物的关联规则、症-药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任继然治疗温病病案263则(258例,其中5例患者有详细复诊记录及处方调整,各计作2则病案).舌脉象方面,在不同温病中,苔黄均较为常见,其中春温、风温多见脉小数,暑湿、伏暑多见苔黏/黏厚、苔黄、苔垢.病因方面,春温、风温病因以痰邪为主;暑湿、伏暑病因以感受暑邪、湿邪挟痰为主;痧证之病因初起为感受风热之邪,入里后以热毒为主,在肺可挟痰.病位方面,各类温病病位以在肺胃、阳明为多见,也同时见不同病位侧重:春温发病急骤,多初起即见阳明热证,后期易出现肺胃阴伤,病势凶险者可出现营分证,并有上扰清窍之表现;暑湿初起病位在肺胃,然后可侵胃肠;伏暑根据感邪的不同病位复杂;痧证初起在肺卫,然后热毒入肺、入阳明或损及太阴.263则病案涉及处方263首,使用中药166种,其中黄芩、半夏、桃叶、栀子、陈皮、枳壳在各类温病中的使用频次均较高.经统计,166种中药药性以寒、微寒、温、平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主.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组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浙贝母、桃叶、海浮石、桑叶、连翘、知母;瓜蒌、枳实、竹茹、茯神、黄芩、栀子;陈皮、茯苓、郁金、半夏、黄连;葛根、山楂、藿香、青皮、枳壳、赤茯苓.症-药关联方面,得到置信度大于90%的症-药关联规则9条,如胸闷与枳壳,咳嗽、苔黄与桃叶、浙贝母、栀子,谵语与黄芩、桃叶、半夏等.结论:任继然治疗温病擅长辨病与辨证结合,并根据病因病位及舌脉象、症状调整处方药物,体现了简、便、廉、验的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四联辨证治疗胃肠实热和肝胆湿热证早期急性胰腺炎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四联辨证疗法治疗胃肠实热和肝胆湿热证早期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期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中医辨证四联治疗(中药灌胃,胃肠实热证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肝胆湿热证采用大柴胡汤加减;中药灌肠,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中药外敷,采用清热散结方;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灯盏花素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以及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复常的时间;治疗前后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及血清AMS,LPS,WBC,CRP复常时间,MCT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3,7d血清TNF-α,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四联疗法能明显改善AP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MCTSI评分,能够早期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上调血清IL-10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匮要略》情志病治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法,适用于虚劳病脾胃阴阳两虚证;益气养血安神法,适用于心之气血亏虚证;温通心阳,镇静安神法,适用于心阳亏虚,神气浮越之证;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法,适用于脏躁脏阴不足,心脾两虚证;温肾补虚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温煦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浊阴上扰所致心烦诸证;温肾补阳救逆法,适用于肾阳虚衰,阴盛格阳,虚阳浮越所致戴阳郁冒证;行气散结法,适用于气血郁滞,气机不畅而化热证;活血破瘀法,适用于瘀血闭阻较甚,瘀血内结上扰心神所致神志异常;清热活血,调和少阳法,适用于邪热传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血室,扰于心神而所致谵语;温经活血,养阴清热法,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虚内热所致咽干烦热证;清热祛湿法,适用于湿热之邪内蕴中焦,扰于心神所致各种情志异常;泻热通腑法,适用于实热结于胃肠之阳明腑实证;清热泻火法,适用于邪热之火上扰心神所致心烦懊恼不适之证,此虚烦非阴虚等虚证,而是指无形邪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祛痰化饮法,适用于痰饮之邪壅盛于内,闭阻气机,心神受扰所致烦躁不安、坐不得眠等症;安蛔杀虫止烦法,适用于因蛔上扰所致心烦之证,也可用于寒热错杂所致心烦不适.《金匮要略》对神志病的辨证准确详实,为后世情志病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书中对情志病相关治疗的论述远不止上述所列,比如湿家诸烦的治疗,也比如针刺的治疗,也比如呕吐法的运用等,在情志异常相关疾病诊疗中需要因人而异,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切忌千篇一律,离开辨证施治可能就会谬之千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合谷穴针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代针灸医师在施行针灸操作时,对于针刺深浅的把握多从穴位本身的解剖结构出发,而较少考虑针刺深浅与疾病的关系.故从中医古文献入手探讨针刺的深浅影响针刺疗效、针刺深浅决定针刺的作用层次和针刺合谷穴深浅的区分.结合临床实践,针刺合谷穴的深浅因病因、病证、病位而异.虚证、表证、阳证、热证多浅刺,实证、里证、阴证、寒证多深刺;头面部(耳鼻喉科)疾病、皮肤性疾病多浅刺,胸部疾病、上肢不遂及胸部内科疾病多中刺,胃肠、妇科疾病、下肢不遂多深刺,拓展提高了针刺合谷穴疗效的思路,对提高合谷穴的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与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纳入患者,进行完整的路径管理,提取路径管理全程患者基本信息、证型、中医治疗方案、检查项目、非药物疗法、住院费用、发生变异情况.结果 完成路径患者主证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与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的治疗方案偏离不明显,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则与治疗方案有所偏离;除腹部超声外,其他必查项目被选择的比率均在3/4以上;中药注射液中,舒血宁注射液被选择的最多;仪器治疗中,低频脉冲治疗方法被选择的频率最高;中药外用疗法中,中药泡洗与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法被选择的频率最高;非药物疗法中,穴位贴敷被选择得最多.患者退出路径的变异原因主要为不可控变异,以与疾病相关的变异多见.其中因血糖而变异退出的最多,其次为感染.结论 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过程与中医临床路径符合程度不高,临床中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在汤药的选择上符合临床路径中提出的方剂,这就需要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加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六经辨证的角度看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传变规律的分析,认为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六经传变各阶段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太阳表证与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别对应局灶性感染、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轻度受损、胃肠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从中医方面重新认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利用六经辨证中治疗外感热病的方法防治脓毒症,拓宽了中医研究危重病的思路,也为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医内治与外治结合时机及节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医内治与中医挂线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的最佳时机和节点.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实施耻骨直肠肌挂线治疗后辨证施治分为胃肠积热证、肠道气滞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4组各40例,根据时间节点再分为每个证型10例,分别于挂线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等4个时间点进行中药口服治疗,并在中药干预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排便顺畅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肛门下坠、排便不尽、肛门胀感,腹胀等5个证候积分改变以及远期总体疗效.结果:经混合效应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4组患者在排便顺畅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肛门下坠、排便不尽、肛门胀感,腹胀5个证候积分改变方面,第2周给药改善显著(P<0.05),其余3个时间点给药无显著差异(P>0.05).第2周给药的远期疗效也显著优于其他时间给药(P<0.05).结论: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中,中医挂线治疗后在第2周根据中医辨证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中药口服治疗,能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十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十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十八段锦练习,观察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以及胃肠实热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HbA1c、LDL-C、HDL-C、TG、证候积分分别下降0.18%、0.6 mmol/L、-0.45 mmol/L、0.20 mmol/L、8.19分;观察组分别下降-0.60%、-0.34 mmol/L、0.06 mmol/L、-0.41 mmol/L、-14.48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血脂以及胃肠实热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HbA1c平均降低了0.6%(P<0.01);LDL-C下降0.34 mmol/L(P <0.01),HDL-C增加0.06 mmol/L(P<0.01),TG下降0.41 mmol/L(P <0.01);胃肠实热证候积分下降14.48分(P<0.01).结论 辨证练习十八段锦对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